固体燃烧理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5728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燃烧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固体燃烧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固体燃烧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固体燃烧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固体燃烧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燃烧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燃烧理论(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固体燃料燃烧,传质过程,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流体内部,如果有浓度梯度存在,则每一种组分都有向低浓度梯度方向转移,以削弱这种浓度不均匀的趋势。这样的转移过程称之为传质。,传质产生条件,浓度梯度存在 温度梯度是热量传递的推动力 浓度梯度是质量传递的推动力 二元混合物中,温度梯度或总压力梯度的存在也会引起相应的浓度扩散,混合物浓度表示方法,浓度梯度是传质的推动力,组分的浓度通常用质量浓度(kg/m3)和物质的量浓度c(kmol/m3)表示,Fick定律,MA 质量通量密度 kg/(m2s) NA物质的量通量密度 kmol/(m2s),质扩散系数D,是一个物性参数 表征了物质扩散能力的大

2、小 取决于混合物的性质,压力与温度。 主要靠实验确定,斯蒂芬流(stefen流),多组分流体在一定条件下(相分界面发生物理或化学过程),在界面处将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因而可能形成多种组分的法向的扩散物质流。 在相分界面上有物理或化学过程存在,那么它将产生或消耗一定的质量流。因此在相分界面上会产生一个与扩散物质流相关的法向总物质流。 这个总物质流是由表面本身的因素造成的 这一现象是斯蒂芬在研究水面蒸发时首先发现的,称之为斯蒂芬流,Stefen流产生条件,相分界面处有扩散现象存在 同时有物理或化学过程存在,9.1 煤的燃烧过程,煤的结构特点 煤是由很多不同结构的含C、H、O、N、S的有机聚合物粒子

3、和矿物杂质混合而成,各种有机聚合物粒子之间常由不同的碳氢支链连结成更大的粒子。 煤的燃烧过程:,引言,干燥 热解及挥发分析出 挥发分燃烧 焦炭燃烧,9.1 煤的燃烧过程,煤的热解过程,当煤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时,煤先变成塑性状态,失去棱角而使其形状变得更接近于球形,同时开始释放挥发份。,挥发份释放后留下的是一多孔的炭。热解过程中不同的煤有着不同程度的膨胀。,9.1 煤的燃烧过程,煤的热解过程,加热速率对挥发份析出的速率及其成分有很大的影响; 慢速加热时大部分转化成碳,而快速加热时则得到很小,甚至无碳。 煤粒终温对挥发分析出的最终产量影响很大: 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挥发分产量可高达70%以上,即挥

4、发分并不是一个确定不变的常数。,9.1 煤的燃烧过程,煤的燃烧过程,挥发份的燃烧 焦炭的燃烧,焦炭含量占5597%,燃烧时间占90%,发热量占6095%,9.2 固体碳粒的燃烧,气固两相燃烧反应过程 两相反应的特点:物质在相的分界表面上发生反应。反应的一般步骤: 以上步骤依次发生。整个反应过程的快慢取决于各步中最慢的一步。,反应分子扩散到表面 分子在表面发生吸附作用 被吸附的分子在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 生成物从表面解吸 生成物扩散离开表面,9.2 固体碳粒的燃烧,气固两相反应理论,假设碳与氧燃烧的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并仿照传热学中对流换热系数的概念引入对流扩散系数 ,则氧从周围向单位碳粒表面的扩

5、散量可以写为,氧在碳表面处的反应的速度(单位碳粒表面、单位时间燃烧掉的氧量)可表示为,在稳定燃烧状态时,向碳粒扩散的氧量应等于碳粒燃烧所消耗的氧量。因此,9.2 固体碳粒的燃烧,气固两相反应理论,9.2 固体碳粒的燃烧,气固两相反应理论,多相燃烧反应阻力:,燃烧反应的化学阻力,氧气扩散过程中的物理阻力,根据多相燃烧反应的化学阻力与物理阻力的对比,可将多相燃烧反应分为三类:,动力燃烧、扩散燃烧、过渡燃烧,9.2 固体碳粒的燃烧,气固两相反应理论,动力燃烧:,当化学阻力比物理阻力大得多时,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故称为动力燃烧。,碳表面上氧气浓度接近于周围气流中氧的浓度。这种情况相当于较低温度

6、下的燃烧情况。此时由于化学反应速度很低,从远处扩散到碳表面的氧消耗得很少,从而使得碳表面氧的浓度等于远处环境中氧的浓度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气固两相反应理论,扩散燃烧:,当化学阻力比物理阻力小得多时,燃烧速度取决于氧分子扩散速度,故称为扩散燃烧,碳表面上氧气浓度接近于零。这相当于在高温下的燃烧情况。此时由于温度很高,化学反应能力已大大超过扩散能力,使所有扩散到碳表面的氧立即全部反应掉,从而导致碳表面的氧浓度为零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气固两相反应理论,过渡燃烧:,当化学阻力与物理阻力在同一数量级时,两者均不可忽略,燃烧工况处于扩散控制与动力控制之间,故称为过渡燃烧,9.2 固体碳

7、粒的燃烧,气固两相反应理论,温度对碳燃烧速率及碳表面氧浓度的影响,碳燃烧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1、动力燃烧区 2、过渡燃烧区 3、扩散燃烧区,碳燃烧时其表面氧浓度分布 1动力区;2,3过渡区;3扩散区,9.3 碳粒燃烧的化学反应,碳与氧的反应,碳粒燃烧的三种模型:,一般认为碳的氧反应首先生成碳氧络合物,碳氧络合物进一步反应同时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写成化学式即为,二氧化碳是初次反应产物的模型; 一氧化碳是初次反应产物的模型;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同时是初次反应产物的模型,9.3 碳粒燃烧的化学反应,碳与氧的反应,温度不同时,由于反应机理上的区别,生成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也不相同。比值n/m

8、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络合,离解,总的简化反应式,在1300以下或碳表面氧的分压很低、浓度很小的情况下,氧分子溶入碳的晶体内构成固溶络合物,9.3 碳粒燃烧的化学反应,碳与氧的反应,络合,离解,总的简化反应式,在1600以上:,碳氧反应机理逐步转为由化学吸附引起,络合物不待氧分子撞击就自行热分解,9.4 二次反应对碳粒燃烧的影响,二次反应对碳粒燃烧的影响,温度低于800时碳粒周围的燃烧情况,9.4 二次反应对碳粒燃烧的影响,二次反应对碳粒燃烧的影响,温度在8001200时静止碳粒燃烧情况,9.4 二次反应对碳粒燃烧的影响,二次反应对碳粒燃烧的影响,温度大于12001300时碳粒周围的燃烧情况,9

9、.5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层燃燃烧 悬浮燃烧 沸腾燃烧,9.5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层燃燃烧,逆流式(上饲式) 顺流式(下饲式) 交叉式(前饲式),燃烧状态:大部分燃料在炉栅上燃烧,可燃气体及一小部分细屑燃料则在燃烧室空间内呈悬浮燃烧,9.5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层燃燃烧,固定火床燃烧过程,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层燃燃烧,新燃料层:煤干燥、干馏,将水汽、挥发物等带离煤层进入炉膛空间,挥发分及CO与煤层着火燃烧; 还原层:气流中CO2与碳起还原反应,即CO2 +C2CO,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氧化层:主要进行氧化反应,末端气体的温度

10、也达到最高 冷空气进入,炉栅和灰渣被冷却,而空气则被预热,燃烧过程:,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层燃燃烧,如果燃烧层稳定,氧化层的厚度几乎不随鼓风量变化 改变煤层的厚度还可以改变烟气的成分 一次空气主要是供给焦炭燃烧的需要,二次空气则是供给挥发物、CO以及部分被气流扬起的细小煤粒等燃烧的需要; 一般取空气过剩系数1.31.7,燃烧规律:,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层燃燃烧,链条炉中燃烧区段分布图,1 预热干燥区 2 挥发分析出与燃烧区 3a 焦炭氧化层区 3b 焦炭还原区 4 灰渣燃尽区,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悬浮燃烧,燃烧状态:将磨成微粒或细粉状的燃料

11、与空气混合后从喷燃器喷出,在炉膛空间呈悬浮状态时的一种燃烧。,直流式(火炬式),旋涡式(旋风式),特点:燃烧速度快、燃烧效率高、燃烧温度高、煤耗低、调节方便,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悬浮燃烧,燃烧过程: 煤粉进入到炉膛受到导热、对流及辐射加热、逸出挥发分,并升温着火,形成着火区 着火后煤粉与空气强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构成燃烧区 当温度达到最大值后,燃烧过程已相当完全,反应减慢,这时放热量小于散热量,温度下降,从而进入燃尽区,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悬浮燃烧,(1)一、二次空气的比例要合适,考虑两个方面: (A)一次风携带煤粉喷入燃烧室或窑炉并供逸出的挥发分燃烧

12、(B)煤粉制备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窑炉的特点。 (2)一、二次空气的温度 一次风的温度150,以防止煤粉发生爆炸;二次风的温度不受限制(尽量高)。 (3)控制适当的过剩空气系数 水泥回转窑的过剩空气系数一般为1.051.15。(注意:若为满足烘干机对烟气温度的要求而需掺入冷空气时,则应在煤粉基本燃烬之后的地段再掺入)。,燃烧规律:,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悬浮燃烧,煤粉燃烧器:,直流煤粉燃烧器,旋流煤粉燃烧器,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沸腾燃烧,空气速度与煤粒存在状态:,速度低:碎煤颗粒静止在布风板上; 速度达某值:煤粒被风托起,颗粒之间的空隙加大,颗粒在一定高度内上下翻

13、腾,煤颗粒能悬浮在空气中,受热完成干燥、预热、干馏、挥发分逸出及燃烧、焦炭的燃烧及燃烬等燃烧过程 流速过快:煤不完全燃烧。,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沸腾燃烧,沸腾燃烧室的底部安装有布风板炉栅,块煤经锤链式破碎机破碎后,其粒度在0.510mm之间,碎煤经喂煤口投放到布风板炉栅上,布风板下为风室,空气由此向上吹送。,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沸腾燃烧,A、煤粒与空气之间能充分混合。空气过剩系数小,燃烧速度非常迅速 B、热效率高,可达95%以上 C、燃烧温度稳定,可保持在9601050范围内 D、可充分利用各种劣质燃料 E、沸腾燃烧室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易于调节、自动化程度

14、高及操作环境好 F、空气动力消耗大,烟气中飞灰量较多 G、操作不当时,不完全燃烧造成的热损失大 H、煤的结焦性强时,排渣困难,沸腾燃烧的特点:,9.10 水煤浆燃烧,水煤浆,(1)用于工业蒸汽锅炉 (2)用于电站锅炉 (3)用于各种工业窑炉 (4)用于内燃机 (5)用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 (6)用于煤粉锅炉的点火燃料,水煤浆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燃料,它由煤粉、水和少量化学添加剂组成。水煤浆的用途可以代油:,9.10 水煤浆燃烧,水煤浆的制作,湿磨 将原料煤湿磨至需要的颗粒尺寸,一般为50200m。 浮选净化 含有合格煤粉的煤浆被送到浮选净化段,通过浮选工艺除去其中大部分灰分和硫分。 过滤

15、和脱水 从浮选段出来的煤浆送至一过滤器(常用真空浓缩过滤器),把水煤浆制成相对干燥和清洁的煤饼状,以使最终的水煤浆产品达到所要求的固体浓度。 混合和储存 由浓缩过滤器出来的清洁煤浆的滤饼被送到连续搅拌的混合器,在混合器中加入化学添加剂,以满足所需要的水煤浆特性。当混合过程完成以后,水煤浆就制备好了,可以泵送去储存或直接输送到用户。,制造水煤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9.10 水煤浆燃烧,水煤浆的制作,9.10 水煤浆燃烧,水煤浆的燃烧,9.11 煤的气化,煤的气化,煤的气化是一个热化学过程,即用氧或含氧化合物(如水蒸气、二氧化碳)通过高温的煤层或焦炭层,使燃料中的有机物氧化,并转化生成含有H2

16、、CO等可燃气体的过程。根据所用气化剂及煤气成分、热值的不同,生产的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混合煤气、水煤气以及半水煤气等 。,9.11 煤的气化,煤的气化,煤气的气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沸腾层气化,以富氧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连续地送入粉状燃料层中,使燃料呈沸腾状态气化。这种方法气化强度高、生产能力大,但需使用氧气,而且原料适用范围狭窄(要求使用化学活性高的燃料制气),故采用这种气化方法的工厂不多。另一种是固定床气化法,它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一种制气方法,9.11 煤的气化,空气煤气,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干燥预热层,气化剂,9.11 煤的气化,空气煤气,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干燥预热层,气化剂,热值: 气化效率:,9.11 煤的气化,空气煤气,影响制气过程的因素: 反应温度 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CO的生成 反应温度过高,会使灰渣熔融,结成大块,造成操作困难 反应温度一般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