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导入、板书、提问技能.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4587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导入、板书、提问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七章导入、板书、提问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七章导入、板书、提问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七章导入、板书、提问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七章导入、板书、提问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导入、板书、提问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导入、板书、提问技能.(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导入、板书、提问技能,一、历史教学中的导入,、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功能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什么学) 承前启后,起过渡作用(学什么) 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探究(怎样学),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为什么学),定向集中:上课伊始,将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课堂,使之得以有效保持,具有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成功案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一课,讲的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如何把他们从课间放松状态拉回到新授课呢?,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为什么学),教师不妨根据导入框的内容设计茶碗、茶壶、汽车、坦克(配音

2、)、轰炸机(配音)、拖拉机等六幅动画幻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设问:请同学们猜一猜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国家能够生产其中的哪些产品?(生:茶碗和茶壶)哪些不能够生产?(生:汽车、坦克、轰炸机和拖拉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中国当时很落后)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生:发展工业)这样的课堂导入,通过形象的幻灯图片,先满足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层层设问,给学生的思维制造了障碍,使其因好奇心而集中注意力,因疑问而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从而把思想和注意力定向集中于课堂。,承前启后,起过渡作用(学什么),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重温已有过的认知,扫清进入新知的障碍,促进新旧认知的顺利衔接 成功案例:在学习人

3、教版历史必修()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三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时,某老师先承接前两课的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承前启后,起过渡作用(学什么),在人类社会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7世纪中后期,首先是在西欧一隅的岛国英国(多媒体出示世界地图,闪动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接着,18世纪中后期,地处北美的美国(多媒体闪动独立时的美国)在摆脱殖民统治后,确立了联邦制的共和政体。那么,在封建势力较为强大的欧洲大陆,有两个重要

4、的国家(多媒体闪动法、德两国)一个是欧洲西部的法兰西,一个是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在这两个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又是怎样得到确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探究(怎样学),怎样学?双向信息交流,互动问答 成功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华夏之祖一课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在导入新课时,教师不必转弯抹角,可直接提问学生: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以“炎黄子孙”自称,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这样的导入属于直问导入法,教师通过直接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疑问中,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楚明确,收到开门见山之功效。,2、历史

5、教学中导入新课的设计,复习式导入(习旧启新):即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情景式导入:即通过富有情感的故事叙述、诗歌颂读或播唱影视作品、引入成语典故、名人名言等方法导入。 悬念式导入:即推出带有悬念问题的疑问句导语导入新课。例: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教具式导入:即利用历史文物、模型及课本插图、图表及其他直观教具导入新课。例:美国的诞生。,教具式导入,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美国的诞生一课时,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具导入:先出示课前教师制作的形象直观的“美国国旗”,接着设问:大家看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国旗?(生:美国。)仔细观察,这面国旗有何特点?在学生回答这面国旗由13个条和50个星组成

6、之后,教师进而指出:13个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块殖民地,一个星代表一个州,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200多年以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走上独立的道路?华盛顿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是如何诞生的。通过“美国国旗”这一直观教具,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活了学生思维,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美国国旗”的涵义,而且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最终顺利导入了新课,问题式导入,问题式导入:即依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新课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导入新课例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川教版)为什么我国把5月4日定

7、为青年节?,讨论式导入:即教师有意用错误的观点或似是而非的观点导入新课,使学生展开讨论,以解决教科书难点知识导入新课。例:落后是否一定挨打?,质疑式导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一课,如何导入?教师可连续设置一系列疑问、反问启发学生: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还领先世界吗?有人说,假如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华战争了,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这样的设疑,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把思维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思维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的学生会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则讲这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质疑式导入,教师在肯定

8、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这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究竟是什么?偶然性又究竟是什么?这样的继续设疑启发,进一步唤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心理转变,使学生在逐步质疑过程中达到了对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历史背景的认识,进而顺利地进入了新授课的学习。,理论式导入,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从政治课上学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在此之前教师也引导学生分析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故教师不妨直接用理论导入法: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从根本上导

9、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大家都知道这实际上体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理论式导入,其实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也是如此,革命前法国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别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它们之间又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呢?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这样演绎的导入方法,促使学生运用该理论解决产生的疑问,使学生体会了教材中渗透的历史基本原理和思想,培养了中学生历史思维的深刻性,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导入了新课的学习。,乡土材料式导入,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动荡中发展的南朝这一课时,南京的教师可从当地学生比较熟悉的南京鸡鸣寺讲起,讲述有关梁武帝三次舍身同泰寺庙(

10、即今鸡鸣寺)的事情,对于南京的学生而言,鸡鸣寺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学生易于产生亲切感,易于产生“共鸣”,在教师讲述有关这段与他们生活密切的乡土史后,学生自然而然就容易进入课堂角色。,故事式导入,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时,由于这一课涉及到社会性质的变革,对初中学生来说,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若通过讲“南门立木”的故事导入则效果会较好: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要推行改革,为了让改革能取信与民,他下令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并颁布命令说,谁能够把这根木头杠到指定的地方,他就可以得到十金,起初谁也不相信,于是没有一个愿意搬。在这种情况下,这位政治家又把赏赐增加到五十

11、金,此时,最终有一个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木头搬到了北门,他也果然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杠一根木头就能得到赏赐,大家说希奇不希奇呀?这位改革家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大家想不想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去看看呢?这样的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心的诱导下兴致昂然地进入该课的学习。,史料阅读式导入,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时,教师可先通过幻灯给学生出示汉书食货志中的一段史料材料: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在引导学生阅读后,教师再结合史料连环提问: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生:经济

12、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这种景象是怎样造成的?(生: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的),史料阅读式导入,为此,要想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汉初统治者必须要采取什么措施?(生:尽快恢复经济)于是,汉高祖采取了以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措施。汉高祖以后的几代皇帝,特别是文帝、景帝时期,继续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汉朝出现了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究竟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节日式导入,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五四青年节”导入。“五

13、四青年节”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每年都放假的节日,教师由该节日引导学生“回到历史”,使学生明白了“五四青年节”和“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然后依据“五四运动”的内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什么叫“五四运动”呢?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呢?),由此就自然地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该课的学习。,歌谣式导入,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一课时,教师可引用辛亥革命前流传的一首歌谣这样导入:清朝末年,社会上“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的歌谣。请大家想一想,这里的“宣统”是指谁?(生: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羊”显然是谐音,它具体又指什么?(生:“羊”通“洋”,

14、指的是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由此,“猪吃羊”的意思是什么?(生:它暗示着旧历辛亥猪年将消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这则民谣生动地表达了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愿望,也深刻鲜明地表现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歌谣式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辛亥革命这节课。这样的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进行的,学生通过此歌谣形象地理解了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态度,从而也就为即将学习的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奠定了基础。,视频式导入,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视频赤壁之战,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兴趣之后,教师据此设问:同学们,这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长篇电视连续

15、剧什么中的一段历史?在学生答出是三国演义之后,教师提问:三国演义所反映的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它反映的是真实的三国时期的历史吗?让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三国,去感受那段灿烂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导入策略,同样一堂课,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以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例: 方式一:叙述入门法。讲述一个故事,如解放军进入上海后睡马路的故事,用意在于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军纪严明、不扰民是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方式二:逻辑量化法。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出动民工543万人,筹粮4

16、80000吨。数字虽然枯燥,但最能说明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导入策略,方式三:基础入门法。这种方法适合喜欢提出最基本问题的人。如一般来说,革命战争要获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有利于培养抽象思维方法。 方式四:美学入门法。欣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十送红军等革命歌曲,体会军民情深是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导入策略,方法五:经验入门法。请一个学业成功的学生介绍经验,师生共同探讨学业成功和革命成功有无共同规律。,导入新课的要求,导入的问题要准确 简洁明快、切入主题 不单纯追求兴趣性 不牵强附会 生动感人不呆板,四、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技能训练,案例 关于“三国鼎立”(人教版)导入新课的设计,设计一,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页,今天我们学习第课“三国鼎立”。,设计二,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结果怎样?有什么历史意义? 生:回答(略) 师:东汉政权瓦解后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