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全面版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2746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全面版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全面版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全面版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全面版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全面版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全面版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全面版概要(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修彩波 2012.12,一、农民田间学校的产生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系统 三、农民田间学校组建的基本条件 四、农民田间学校设置要求 五、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流程与内容,一、农民田间学校的产生,1、农民田间学校的概念 2、农民田间学校的起源与发展 3、农民田间学校在我国的发展,1、农民田间学校的概念,农民田间学校(FFS:Farmer Field School)是20世纪全球兴起的一种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主要依照作物生长周期进行田间教学。强调“在干中学”和对受训者的赋权,是一种被实践证明符合农民学习行为的有效培训模式。 它是一种新型参与式农民培训方法,是以“农民”为中心,基

2、于“以人为本”,“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模式)。,2、农民田间学校的起源与发展,最初农民田间学校是为培训印尼稻农学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技术而开办的。 1984年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始在东南亚实施水稻IPM项目,实施的关键是让农户有效掌握IPM技术。 1992年FAO在IPM项目实施中总结出在田间全生长季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方法是使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乱用药现状,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扩展

3、到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后扩展到非洲、美洲、东欧等地区。,发展状况:,地域:亚洲 欧洲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东欧等地大面积开展,并且已经引入丹麦和美国等发达国家。 运作模式:为了适应项目地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不断进行调整,关注点也从IPM 扩展到集约化农业生产和管理(IPPM)。,3、农民田间学校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于1988年成为该项目实施成员国。安徽等省为项目实施者之一。 1998年以来,该项目加大了对中国项目区的投入。 2000年起,又增加了棉花IPM项目。 2004年开始,中德合作在河北省藁城市、徐水县和衡水市桃城区实施ESIA项目,开办农民田间学校。 北京市2005年启动农民田

4、间学校建设项目,围绕郊区有机草莓、有机西瓜、食用菌、无公害西洋参、奥运蔬菜等优势产业,根据农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受到农民欢迎。,我国农民田间学校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民田间学校理念引入和田间学校创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1993年)。1989年在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进行试点。 1993年,中国第一个水稻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在湖南开办。 第二阶段:完整模式应用阶段(1994-2003)。1994年10省32县开展水稻田间水稻培训农民试点。 第三阶段:创新发展阶段(2003-今)。领域开展、内容扩大、方法丰富。,扩展到玉米、果树、草莓、食用菌等植物;由种植业扩

5、展到养殖业、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防止土地退化等多个领域 。,从纯技术扩展到经济管理、社区规划、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系统,图1: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系统,三、农民田间学校组建的基本条件与组织管理形式,组建的基本条件: (1)1-2名经过全生长季节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培训合格的辅导员或由1-2名从农民田间学校毕业后的优秀学员,又经过农民辅导员培训班培训合格的农民辅导员。 (2)30名左右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3)教室。要求有桌椅,30-40平方米。 (4)两圃田。即调查实践田和对照田。 (5)学习用具。配备学习用品、实验用具、田间调查用具等。,组织管理形式:,参照学校

6、的班级制,每间学校都成立班委,班长和副班长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在一个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选举,以提高不同学员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并激发学员的积极性。 为了使学员之间能更好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FFS的30名学员一般分成5个小组,每组8人。并且每小组都民主选举组长. 制定学员守则,明确学员在培训期间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及应注意的问题。 制定花名册,坚持点名制度,作为质量监控的内容之一。,四、农民田间学校设置要求,(一)培养农民辅导员 (二)建设试验示范田 (三)其他建设内容和构成 (四)农民田间学校考核评估,(一)培养农民辅导员,辅导员的选拔:承担单位要选拔1名农民辅导员作为副校长,负

7、责田间学校日常工作,并通过网络填表登记备案,相关单位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和评估。 探索建立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辅导员予以奖励,调动积极性,逐步构建农民自主建设,自我发展的新机制。,1、合格辅导员标准,掌握基本的参与式农民需求调查方法; 具备组织农民开展座谈的能力,能够通过参与式方法了解农民真实需求情况,能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2、合格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培训活动计划设计能力 总结和点评能力,(1)培训活动计划设计能力,A.始终让学员把精力放在培训活动和过程上; B.不偏离培训目标; C.是一个熟悉情况的向导,可以帮助小组制定课程计划并完成目标; D.多听少说; E.适应各种学习模式;

8、F.鼓励所有的学员都参与活动,但又知道每个人参与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只在小组讨论中发言,但不仅是参与。而另外一些可能愿意不断地发言,但贡献却很小。 G.保护小组成员不要受其他人的非难; H.具有社会性别和文化差异的敏感; I.帮助小组合理利用时间; J.根据需要推动或减慢小组的学习的速度; K.不时扼要地重复研讨班已经开展的内容,帮助小组将各部分内容连接起来。,(2)总结和点评能力,首先要求辅导员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技巧吸引学员,通过新的形式和良好的效果调动学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二)建设试验示范田,1、试验田选择的原则 2、试验田管理 3、试

9、验田分析,1、试验田选择的原则,(1)试验田要选择距离学习场所较近,最好控制在1公里内,交通便利,以节约田间调查的时间。 (2)试验田应该远离污染源,并有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试验条件均匀或试验达到预期的目标。 (3)试验田面积在0.5亩以上,划分为学员综合管理实验区和农民常规管理区。,2、试验田管理,(1)综合管理田由学员统一决策、统一管理,一般明确1名负责人进行日常管理;常规管理田由非学员管理,或者由学员严格按照往年的操作实施管理。 (2)试验田要租用,保证学员综合管理试验田的管理措施由农民学员来决策和管理,任何管理措施不应受到田地主人的干扰。 (3)所有综合管理试验田和常规田都必须有详细的

10、农事操作记录,记录每个生长环节的管理措施、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及产出情况,以便进行效益分析和效果评估。 (4)种植作物品种(品种评比试验例外)的选择在当地要具有普遍性,能够代表大多数农户的选择。 (5)试验田内要设置温度计、湿度计,以便记录温度和湿度。,(三)其他建设内容和构成,1、构建技术指导小组 2、设置技术宣传栏 3、建设农民社区网 4、培养科技示范户,1、构建技术指导小组,每个田间学校构建一个长期运行的技术指导小组(科技协调工作站),指导小组组成人员为: 1名名誉校长 1名校长 1名常务副校长 至少1名市级技术专家 明确成员职责,长期地为对接村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撑服务

11、。,名誉校长,由区(县)或乡(镇)技术负责人担任 负责协助区县规划本乡镇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及新型农民、推广员和科技协调员培养,协调辖区内各项农民培训活动。,校长,由村干部(一般为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担任 负责为农民田间学校开办组织安排必要的活动场所及基本条件,负责科技、培训需求信息反馈,组织协调农民田间学校开办及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副校长,由农民辅导员(推广员或科技协调员)担任,可再培训后通过学员投票综合评估的方式产生 具体负责组织田间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在学校结业后负责组织农民活动日、科技培训、技术指导与推广、信息与农资服务等有关工作,确保农民科技服务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市级技术专家,可

12、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具有一线生产经验的专家中聘请,或由推广机构中的技术专家担任。 技术专家的主要职责:主要为田间学校和农民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包括各种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协调各种科技资源解决农民生产实际中的科技需求;为农民田间学校长期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参加市级协调小组组织的各项观摩、交流活动。,技术指导小组结构图,技术指导小组职能,2、设置技术宣传栏,内容: 农民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实验和农民学用科学试验的结果、经济分析的结果等。 农民学员团队活动、学员个人种植的心得 优秀学员或种植能手介绍 农民在生产技术、食品安全、社区卫生、健康保健、文化生活、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内

13、容,主要作用: 充分地发挥技术宣传栏的作用,宣传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成果,形成大家共同学用科学、共同分享经验、共同发展致富、共同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社区,塑造文明乡风、民风。,宣传栏管理要求:,(1)轮流负责,小组轮流,组长负责或专人负责。 (2)宣传栏能够遮风挡雨,长期保持完整美观。 (3)内容上映突出学员经验分享、使用技巧和窍门。 (4)信息要及时更新,更新时间不得超过20天。 (5)宣传栏应当尽量利用村中现有设施或改造的简易设施。,3、建设农民社区网,农民社区网是一个针对农民需求,整合、引进科研单位、农业企业的人才、科技、信息资源,搭建农民与科技、信息、市场相连接的互联网平台,把农民的投入和产

14、出更好地与市场相连接。(北京市农民社区网) 发展农民田间学校互联网,既是满足农民需求,畅通农民、市场和专家的有效对接渠道,也是对田间学校建设质量实施有效监督,高校运行管理的要求。,管理机制,民田间学校信息管理系统采取市技术支持单位系统管理员、区县农委信息监督管理员、行业中心(局)信息监督管理员和辅导员分别填报、实施综合协调管理的数据维护机制。,负责填报多承办的农民田间学校所有的信息,负责本区域信息管理与统计分析,负责本行业填报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的审核,图3:网络信息监督,4、培养科技示范户,承担单位在每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过程中发现、培养科技示范户20人以上,并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科技示范户在基层从

15、事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工作,真正使科技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实现对农民科技推广服务的无缝隙对接。最终建立一支扎根农村、乐于奉献的基层科技队伍和留得住的乡土科技专家。,作为科技示范户培养的学员的标准: 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接受能力较强, 能够将所学的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周边农户起示范带动作用。,项目承担单位还要鼓励和选送科技示范户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并组织科技示范户进行参观学习和技术推广实习。,(四)农民田间学校考核评估,1、辅导员自评 2、学员评估 3、网络评估 4、项目管理者评价,1、辅导员自评,作为田间学校“导演”的辅导员要经常对照合格辅导员的要求检查自己的工作,从态

16、度、能力、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培训中我为农民做了什么,农民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什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等,不断提高自己的参与式培训的能力和专业素质。,2、学员评估,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培训活动,农民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活动前期的准备、中期的参与,更应该体现在对培训活动效果的评价上。相对于项目管理者而言,农民参加了所有的活动,对于培训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有更深的体会,更有发言权,农民田间学校的目的就是为农民服务,所以农民对活动的评价更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3、网络评估,网络评估通过网络信息填报工作能够得到及时反映情况,评估指标和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基本信息、办学信息、教学管理、农民活动日、成果信息等五个一级指标。,4、项目管理者评价,项目管理者需要从农民田间学校开办的整个过程,包括参与式需求调研的情况、培训计划制定的情况、实施过程及最终培训效果4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了解培训活动各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及最后的综合效果,通过审阅辅导员撰写的相关材料,一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可以进行整改;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辅导员工作中的亮点、创新点,进行总结推广。,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