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方程与古代数学问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752604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方程与古代数学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方程与古代数学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方程与古代数学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方程与古代数学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方程与古代数学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方程与古代数学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方程与古代数学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1.1随机事件【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 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2. 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大有小。二、过程方法1. 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1.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1. 随机事件的特点。2.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1. 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多媒体电子白板等2. 黑袋子,黑白棋子若干,眼罩等3. 扑克牌纸签,骰子、硬币

2、等。【教学过程】情境引入让学生朗读一篇学生日记,不讨论这篇日记的文学水平,而是关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发生情况:例如“明天早上我将在楼梯上遇到班主任”有可能发生,“我将长到10米高”不可能发生,“太阳从西边落下”一定发生等。设计意图: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起到以趣引入的作用。教学过程问题一:下列现象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典型事件是一定发生,反之,还有一些是一定不发生的。而后面遇到的随机事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问题二:抽签游戏 5名同学参加讲演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笔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

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笔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1)抽到的号共有几种可能?(2)抽到的序号小于6吗? (3)抽到的序号会是0吗?(4)抽到的序号会是1吗?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动手操作,抽签活动说明了判断事件的三种结果并归纳出相应的三个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要求第一次先抽签但不看结果,让学生猜想某同学抽到的号码可能是什么?学生再抽第二次、第三次。抽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特点: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前后发生的结果不一定相同。抽签完毕后,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抽到的号码小于6吗?给出必然事件的概念;抽到的号码会是0

4、吗?给出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抽到的号码会是1吗?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特点,并让学生感知这种抽签方式公平性,为后面等可能性概率的研究作铺垫。类比两个概念,学生归纳出随机事件的概念。(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抽签实验)。问题三: 掷骰子游戏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1)可能出现哪些点数?(2)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3)出现的点数会是7吗?(4)出现的点数会是4吗?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掷骰子活动进一步理解、巩固这三个概念,留给学生猜测、检验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这一数学活动过程,同时也为

5、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探究与讨论,形成对随机事件概念的理性认识。归纳总结: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确定性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尤其是随机事件的定义。并板书概率事件的分类,突出重点,让学生对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随堂练习练习一:下列事古代成语描述的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那些是随机事件?师生行为:学生抢答设计意图:通过古代成语与概率事件的结合,是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联系

6、,概率事件存在的普遍性,通过图片呈现给学生更刺激学生的思考,强化学生的判断与推敲,让学生抢答,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练习二:请用直线练一练: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 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王浩在最后决赛中会师!针对下列事件进行分类并连线。1. 冠军属于中国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3.冠军属于张继科师生行为:学生到前台连线,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设计意图:给学生思考时间,并展示连线成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练习三通过“天有不测风云”环节,给学生体验随机抽题的乐趣:【1】下列事件: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从一只装有红球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恰好是白球;两次抛掷正方体骰子,掷得

7、的两个数字之和小于13;抛掷一枚硬币1000次,第1000次正面向上.其中为随机事件的是( B )A B. C. D.【2】在抛掷一枚普通的正方体骰子时,掷得的点数为_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掷得的点数是_是一件可能发生的事件,掷得的点数_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件.【3】从扑克牌的13张“梅花”牌中,任意抽出一张,“抽出的是奇数”与“抽出的是偶数”哪个可能性更大?【解析】1至13这些数中,有7个奇数,6个偶数,所以“抽出的是奇数”的可能性大一些.备选题:两个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5次.(1)两人都全部命中,命中率都是100%,是_事件;(2)一名学生命中5次,另一名学生命中0次是_事件.2.小敏

8、做抛币实验,做了9次都是正面朝上,那么她抛第10次的结果出现反面朝上是什么事件? .3若x2=9,则x=3是().随机的.不可能的 .必然的.不太可能的4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和2个黄球,它们除颜色外一模一样。想一想:至少要摸出几个球,才可以使“摸出来的球三种颜色都有”是必然发生的事件,为什么?师生行为:学生上台口头分析,教师要注意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设计目的: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判断,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于题目较多,采取从“天有不测风云”中进行随机抽题,培养学生的敢于冒险意识,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个别问题问题有难度和数量上的差别,让学生体会到儿时“转转盘

9、”游戏的乐趣。课堂小实验盒子中装有一些白色和黑色的棋子,这些棋子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棋子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棋子,猜一猜:(1)摸到白子和摸到黑子是随机事件吗?(2)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请甲同学带上眼罩摸出一个棋子,记下颜色,放回盒子中;同时,乙同学告诉大家棋子颜色,并将棋子搅匀;丙同学在屏幕前,把结果用笔记录到表格中。重复试验20次.师生行为:分给每组同学手上的盒子中都有20枚棋子,分三组,袋中棋子黑白数量各不相同:一组摸15黑5白,一组摸10黑10白,一组摸5黑15白。规定每次在看不到棋子的情况下,从中随机摸出一枚,下次摸之前还放回原处。统计摸棋子次数及摸

10、到黑子、白子的次数,分析数据,组长到黑板汇报情况并寻找三组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不相同。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最大诱因,摸棋子游戏都是有趣的数学活动,更是概率中重要的数学模型。抓住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学,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随机现象,并通过三组数据的对比,体会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协作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在提高中享受。归纳: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课堂延伸“生死签”的故事,内容见课件故事分析:国王的法规:有“生”

11、签,有“死”签。死囚抽签的事件是属于随机事件。执法官改签:只有“死”签,死囚抽签的事件:“死囚抽到生签”是不可能事件,“死囚抽到死签”是必然事件。死囚的智慧:剩下的是“死”签,死囚吃下的也是“死”签。但按国王原来的法规来推理:因为剩下的是设计意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把握了随机事件的特点,从而突破了难点。同时,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更加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小结本节课我们感受了在一定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有些事件是必然发生的,有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件是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从而引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另外,进一步认识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即

1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作业1、举出生活中随机事件的例子。2、课本第131页习题第1、2、6题;3、预习下节课25.1.2概率内容。板书设计 25、1、1 概率(一) 随机事件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1、事件的分类:事件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不可能事件2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是“概率初步”一章的第一节课,教学中,首先列举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熟悉的、生动的、鲜活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然后,通过一系列试验,小组讨论,逐步形成对随机事件的特点及定义的理性认识,这样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显得自然而又流畅。本节课,没有纠缠在概念的具体文字上,而是通过经典的随机事件的例子,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交互式电子白板课教案21.1.1随机事件抽签号:58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