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七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2098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七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七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七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七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七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七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七新人教版必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这个事实能证明()A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的结构都很稳定BS型细菌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别稳定CS型细菌的DNA结构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D任何条件都不能破坏S型细菌DNA的结构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仍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虽然失去了活性,但DNA仍具有生物活性,说明S型细菌的DNA结构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结

2、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3和4 B1、3和4C2、3和4 D1、2、3和4D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三支试管中的R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此过程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列哪个图像()B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同时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R型细菌的含量应先减后增,这与小鼠的免疫力有关,刚开始小鼠免疫力较强,注入的R

3、型细菌大量被杀死;随后一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有多糖类荚膜的保护,能在小鼠体内增殖,使小鼠免疫力降低,对R型细菌、S型细菌的杀伤力减弱,导致R型细菌、S型细菌增殖加快、含量增加。4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A注射R型细菌后,小鼠不死亡B注射S型细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C注射R型细菌及热处理的S型细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D注射S型细菌及热处理的R型细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C肺炎双球菌分S型和R型两种,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而R型细菌无毒,即使给小鼠注射R型细菌,小

4、鼠也能正常生活。因此对实验鼠注射R型细菌后,小鼠不死亡,A项正确。而注射S型细菌则会导致小鼠死亡,也会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所以B项也正确。而注射R型细菌及热处理的S型细菌,S型细菌体内的DNA仍有活性,能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形成S型细菌,而导致小鼠死亡,因此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出少量活的S型细菌和大量活的R型细菌,所以C项错误。而D项中注射的是S型细菌及热处理的R型细菌,本身R型细菌就无毒又加热杀死了,因此只能从小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所以也是正确的。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

5、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D当把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后,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菌发生转化,出现S型菌,而加入其他因子的培养基中R型菌(如加入蛋白质)不发生转化,即不出现S型菌。6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细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R蛋白质R型R荚膜多糖R型RDNAR型、S型RDNA(经DNA酶处理)R型A.不能证明S型

6、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第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无关,A、B项错误。第组实验说明DNA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有关。第组实验说明DNA被水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项正确。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7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D核酸中不含硫元素,故A错误。

7、T2噬菌体不能寄生在酵母菌细胞中,故B错误。任何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其中的一种,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故C错误。T2噬菌体作为病毒,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进行增殖,D正确。8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以上4个实验中放射性出现的主要位置依次是()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

8、清液、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D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噬菌体外壳。、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DNA会进入细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15N可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细菌体内,而DNA可以进入细菌体内,故放射性会出现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9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同时用含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含同位素35S、

9、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经标记的大肠杆菌C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沉淀物中D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含32P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要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体内,离心后,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侵染时,进入细菌体内,离心后,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10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若b中含有放

10、射性,说明与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用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只能留在细菌外。搅拌越充分,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得越彻底,沉淀物b中放射性越低,如果使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彻底分离,则沉淀物b中不含放射性。本实验并没有“示踪”DNA在遗传中的作用,因此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若沉淀物b中具有放射性,与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但与搅拌不充分有关。11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D由于重组病毒丙中外壳来自病毒甲,而遗传物质来自于病毒

11、乙,所以后代的性状应该和病毒乙相似。12下图甲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C包括噬菌体在内的所有病毒

12、均是严格的寄生生物,无独立的代谢能力,需要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增殖,而大肠杆菌可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进行代谢,A正确;曲线ab段,正处于噬菌体物质合成的阶段,细菌未裂解释放噬菌体,B正确;曲线bc段,噬菌斑从100个增殖到1 000个,是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数量,并不代表噬菌体增殖10代,增殖10代得到的噬菌体数为100210个,C错误;de段噬菌斑数量达到最大,说明d点之前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裂解,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6分)13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A),试分析图B中(a)、(b)、(c)三个实验并回答问题。(1)(a)表示用_感染

13、烟草叶,结果_。(2)(b)表示用_感染烟草叶,结果_。(3)(c)表示用_感染烟草叶,结果_。(4)(d)表示由人工合成的新病毒,其产生的后代是_型。(5)整个实验说明_。答案(1)TMV的蛋白质外壳无病斑(2)HRV的RNA出现HRV感染烟草叶的病斑(3)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新病毒出现HRV感染烟草叶的病斑(4)HRV(5)R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4肺炎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病;无荚膜的无毒性,不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如图所示为1944年美国学者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请回答:(1)实验A,老鼠患败血病死亡。

14、以后各实验中,老鼠的情况分别为:B_,C_,D_,E_。(2)不致病的肺炎球菌接受了_,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3)肺炎球菌的毒性由荚膜物质引起,荚膜物质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_控制。(4)这个实验说明_。解析因为肺炎球菌无荚膜的无毒性,有荚膜的有毒性,所以单独处理,前者生存,后者死亡。煮沸有毒性的细菌,蛋白质变性,毒性消失,而DNA结构稳定性强,加热没有变性,所以与无毒菌混合在体内发生DNA整合而控制有毒蛋白的合成,导致小鼠死亡。答案(1)能生存 能生存 死亡 能生存(2)致病肺炎球菌的DNA(3)DNA(4)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5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_的特点。(2)通过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