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1509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沈氏兵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2汉代董仲舒、王莽等人对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变革极为不满;宋代的王安石、朱熹等人主张“复古井田制,田尽归官”;近代孙中山曾多次给予井田制高度的评价。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保护

2、田庄经济B发展商品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D限制土地兼并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4“布衣”指古代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然而不同时期主要衣料各不相同。清代李渔在玉搔头缔盟中写到“多应是皂盖填门多显辈,因此上错认了风尘一布衣。”诗中“布衣”的衣料应为A丝B麻C毛D棉5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

3、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嘉靖四十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匠籍的这些变化A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B根本原因是工匠的反抗斗争C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走向衰落 D说明了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6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7周

4、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8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大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结合”主要是指A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B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C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D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9公司的力量一书中讲到:“在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时代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商业组织,已

5、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情”,这段话反映了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经营方式转变ABCD10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11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

6、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均糖消费量(磅)年份欧洲(除英国外)英国1680175018000.851.901.9841018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12右图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及贵金属的流动方向。按移民、黑奴、玉米、白银的流动方向,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 B C D1319世纪末,富可敌国的大

7、企业和大财团,在各个行业纷纷出现。人们把他们叫作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牛肉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下列对“大王”理解最准确的是A产品市场广阔B产品种类多C企业生产效率高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下列与上述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渐趋解体B近代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C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D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进一步强化15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C、D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鼓励发展实

8、业B群众性经济建设运动兴起C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6晚清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张謇一手创立的商业帝国最终轰然倒地。这一现象说明了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B先天不足导致了民族工业艰难发展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17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

9、战局面。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的扶植使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有一定的发展D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8城南旧事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经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A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B穿着列宁装是一种时尚C报纸上报道“杂交水稻”的消息D火车出行被众人谴责,称破坏京城“气脉”19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C剪辫运

10、动和废止缠足 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20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却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科技。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B浙江周边地区的交通发达C工业品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 D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21“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材料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

11、具 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 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A B C D22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该政策的制定明显脱离苏俄的国情C斯大林想借助该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D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23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

12、头,绵羊和山羊约4 000万只,猪700万头、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24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各种经济形态大致上分成三个类型:市场经济、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和两者的混合形态混合经济。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体完全属于两种极端之一。世界各国大多实行混合经济制度。”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将市场和计划两者“混合”的是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5丘吉

13、尔曾经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6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但是,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等国的做法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B有力地刺激了各

14、国产品的出口贸易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27德国当代哲学家、社会理论家哈贝马斯说:“发达的资本主义无法用社会福利进一步完善自身”,这是因为“福利国家”制度A不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 B违背社会公平与正义C不利于公民的经济安全 D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8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说: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有担心,生怕“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引起了社会动荡 B只能在旧体制内徘徊C面临巨大的阻力 D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29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