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课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751353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1 相交线教学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下册教材分析:“5.1.1相交线”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已经掌握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邻补角、对顶角的有关定义、性质及应用。它是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2)通过对顶角、邻补角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2、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重点、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

2、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信息技术资源分析与准备:白板课件、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揭示目标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图片(多媒体投影汕头大桥的图片、围棋的棋盘),阅读其中的文字。师生共同总结: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线,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围棋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的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本节我们一起来学习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它们的关系。教师板书:5.1.1相交线

3、二、指导自学为了顺利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投影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并会找出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此环节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为下面学生自学、检测节约了时间。利用白板播放课件,出示目标,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目标,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三、先学(15分钟)1、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2、学生练习: 检测题 P5 练习13、2分钟学生看投影理解概念: 邻补角、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

4、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此环节利用白板投影课件,节省时间,同时让学生上来做题可利用白板笔书写在白板上,从而提高效率,更加直观,还可以保留痕迹,在课堂小结时重新呈现。)四、后教(10分钟)1、自由更正请同学们认真看堂上板演的内容,如果有错误或不同解法的请上来更正或补充。2、讨论、归纳(1)练习1、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221112通过三个不同类型图形的判断,来加深对对顶角概念的理解。练习2、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122211通过三个不同类型图形的判断,来加深对邻补角概念的理解。练习3、下列各图中1的

5、对顶角是 1的邻补角是 一个角的对顶角有 个,邻补角最多有 个。2134总结:一个角的对顶角有1个、邻补角最多有2个。(2)对顶角性质在上图中,1的邻补角是2和4,所以1与2互补,1与4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2=4,类似地有1=3.教师演示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及推理的过程。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此环节中的板书,直接利用白板呈现,可保留讲解痕迹,如所作图形等,方便小结、复习等再次使用。)五、拓展延伸例题: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OE是AOD的平分线,已知AOC=50。求DOE的

6、度数。EODCBA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已知角的关系,用指出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然后演示出规范的求解过程.说明: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特征、探索解题思路,这是例题教学的关键,以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六、当堂检测基础训练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说出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此环节学生回答后,可展示上课所用的白板课件,再现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加深学生印象。)八、布置作业:课本第7-8页1、2(必做) 第8页2(选作) 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线、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时.对顶角

7、是几何求解、证明中的一个基本图形,其中对顶角相等也是证明中常用的结论,以此实现角之间的相互转化.内容相对简单,但又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上黑板作出的等角,我立即强调相等是观察想象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说明.对顶角的概念出来后,立即找到生活原型,以加强认识,联系生活.在辨别给出图形是否为对顶角的一组题目中,果然如课前所料,学生的几何语言运用不够熟练、严谨,我耐心地纠正,原因是几何开始一定要让学生重视几何语言的表述,养成学习几何的好习惯.在这个题目中我始终让学生对照定义辨别,加强认识.探究对顶角相等这个性质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我的设计是先画图量角,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度量是有误差的,所以叫学生记下角的读数,提出可不可以根据一个角的度数,计算出其对顶角的度数这样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设计是承上启下的,因为证明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具体的度数计算以作铺垫.结果证明这个设计是利于学生的思考的,因为在证明时我听到他们说出“和刚才计算一样”的话.练习题的设置一来是巩固,二来是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不足之处:本节课通过对比教学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简单的一些推理说明基本能掌握,但可能是课堂上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导致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对推理说明类似的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乱、繁等现象(个别学生甚至无法下手).课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补差补缺,争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