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751326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砀山二中高二(上)语文考试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微时代的阅读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甚至会让思想终止。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在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 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锄带经、牧编简”其实是一种理想和奢望。难以保存的易碎的莎草纸,携带不便的竹简,成本昂贵的绢帛,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可以随便使用的,人们除了劳动之外,只能坐在那里发呆出神。因此那个时代不妨称之为“沉思默想的时

2、代”。印刷术和书籍的普及,是阅读普及的前提,也是公众化的“阅读写作时代”的起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现代城市文化等“奇观文化”的兴起,历史进入了“观看猎奇时代”。中国作为后发达国家,这一时间的出现稍迟,整个20世纪,基本上是一个“阅读写作”和“观看猎奇”交替冲突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电视在中国家庭的普及,使得这种“观看”文化得以凸显,直到新世纪网络文化的普及,这种“观看猎奇时代”才真正显形。 沉思默想时代的人都是“思想家”,他们心接古今、直抵本质。即便是一位击壤的老人随便唱一嗓子,也成了千古名言。阅读写作时代,是将思想家的思想稀释到纸张上和书籍上,通过阅读传播到

3、更多散乱的脑子里。观看猎奇时代,是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象的时代,阅读变成了对奇观的欣赏。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或许并没有变化,但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这就是著名的“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因此,我们不要简单地对待这种“微时代”阅读媒介变化带来的后果。 今天所说的“微时代”,是一个现代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网络这个大的综合媒介,还有众多附着在其上的小媒介(应用软件, APP)这些媒介能够将我们试图通过传统“阅读”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五花八门的文字图象、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并且在我们眼皮底下不停地晃动。当我们介

4、入这样一种阅读过程的时候,大脑一直在提醒我们的理性:要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但图象却一直在引诱我们的潜意识:还有更神奇的“奇观”。这就是所谓的“微时代”阅读所特有的“撕裂性”。 因此,“微时代的阅读”,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我们要正视这种阅读及其后果,而不是简单地褒贬。我们如何使得这种时尚的“阅读”,与先前那种“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具有相关性呢?这是一个问题。面对极度发达的现代媒介,当我们的“阅读”,真的变成了一种“观看”,我们的思想发动机是否会熄灭呢?这更是一个问题。1 下列关于“微时代的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5、是 _ A“微时代的阅读”产生的后果,就是它本质上已经不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 B“微时代的阅读”与先前那种“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相比,称得上是一种时尚的“阅读”。 C“微时代的阅读”具有“撕裂性”,这种“撕裂性”主要表现在人们有意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而图象却在不断地引诱读者“猎奇”的潜意识。 D“微时代的阅读”媒介必然会把传统“阅读”行为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各种文字图象、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2 下列对不同时代阅读背景和方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锄带经,牧编

6、简”也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能做到的。 B“观看猎奇时代”真正显形,是电视在中国家庭普及之后,在新世纪网络文化普及之时。 C在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今天,随着阅读媒介的变化,“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引人注目,“微时代的阅读”悄然来临。 D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标志着公众化的“阅读写作时代”的开始,因为它为阅读行为的普及提供了条件。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面对微时代的阅读,作者对人们是否还能自主思想表达了隐忧,并指出应该从“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B微时代的阅读使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

7、变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 C“沉思默想时代”的人,“心接古今、直抵本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却不能像“阅读写作时代”那样通过阅读得以传播。 D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象,是阅读写作时代转向观看猎奇时代的一个发展规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游子吟侯发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着孟郊的游子吟。韦伟心中一动,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有半个月没有回去看望她老人家了,当即决定回老家一趟。听说可以不学习了,韦大欢呼着跳起来。 到超市采购了一些水果,他们就开车上路了。车上,妻子凌华不忘辅导儿子,说:“

8、韦大,知道游子吟什么意思吗?”韦大从窗外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就是说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凌华一张嘴就卡壳了。她没有做过针线活,也不会做针线活,怎么去讲这首古诗呢? 果然,韦大天真地问道:“妈妈,什么是针线啊?” “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韦伟开着车,不容分心。 看到韦伟一家子回来了,母亲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 韦大给奶奶打声招呼就去跟村里的一帮野小子疯去了。 说了一阵子话,母亲系上围裙,忙着和面擀面条。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妈,晚上也吃面条啊?”婆婆迟疑了一下,说:“起脚饺子落脚面,是咱这儿的风俗。”韦伟接上话茬儿给凌华解释道,家里有人外出或者欢送客人,要

9、请上路的人吃饺子,这叫“起脚饺子”,说是饺子的样子像古时的银锞和元宝,希望他(她)出门发财;家人归来或者有客登门,接风的饭必定是面条,这叫“落脚面”,传说面条像绳索,绊住来客的腿,要他多住几天,表示亲热。 怪不得每次回来都是吃面条,回城时都是吃饺子。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凌华心里感慨着,忙晴了脸,挽起袖子去帮婆婆做饭。 晚上吃罢饭,母亲坚持自己收拾家务,说还要给韦大洗一洗裤子。韦大出去疯了一下午,裤子弄得脏兮兮的。韦伟知道拗不过母亲,就去休息了。 临睡前,韦伟就给韦大讲他小时候的事: 有一天下午放学,他跟村里的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一会儿下河摸螃蟹,一会儿上树逮知了,一会儿山上捉迷藏,一会儿沟里丢手

10、绢听到大人们的呼喊,他们才发觉天已经黑了。回到家里,他才发现自己的裤子上磨破了好几个洞。第二天咋去上学呢?他就这一条裤子。不到过年,家人是不会给买新的。母亲也没有责怪他,叹了口气说:“这条裤子已经穿了好长时间,早晚要破的你赶紧吃了饭睡觉,我给你缝。”吃了饭,他就上床睡了。母亲坐在煤油灯下,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他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佝偻着腰,仔细地缝着听到父亲吆喝母亲起来做饭,他才睁开眼,看到趴在桌子上瞌睡的母亲醒过来。母亲把裤子撂给他,他发现裤子上的几个洞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针脚缝好了。当时,他咧开嘴巴笑了。要不然,穿个破裤子,小伙伴们还不叫他“叫花子”啊? 讲到这里

11、,韦伟自己也被感动了,鼻子酸酸的,眼角潮潮的。他转脸去看儿子,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韦大起床穿衣服时,发觉裤子跟往常不一样,“哇”地一声哭起来。伤心又委屈。 母亲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尴尬万分地说:“嗨,奶奶不中用了,眼花了,多年不拿针了,缝得不好乖乖,别哭!乖乖,别哭!” 原来,母亲连夜把韦大裤子上的几个窟窿全都给缝好了! 韦伟和凌华知道事情原委,哭笑不得。 韦伟给母亲解释:“妈,现在城里流行这种有破洞的衣服,叫作乞丐服裤子买来时,韦大嫌裤子的颜色新,洞不大,凌华找来砂布打磨了好几个晚上呢。” “以为你们日子过得艰难,回家拿钱呢”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团零碎的票子,不好意思地说

12、。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小说开头写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表明他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也自然引出他向妈妈提出疑问让妈妈卡壳的情节。 B作者注意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仅流露出她内心的不悦,同时也反映了她不了解传统习俗,不理解老人的用心。 C小说注重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韦伟被故事感动而儿子却睡着了,表现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极深,用说教的方式是难以填平的。 D小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多而剧烈,语言平实但意蕴颇深,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作品主题。5 小说中的奶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6小

13、说以“游子吟”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8分)。三 、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

14、召问赵奢,奢对曰: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质之诛。”赵

15、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国弱则诸侯加兵兵:兵器B王用之治国赋治:管理C兵去邯郸三十里去:距离D秦军鼓噪勒兵勒:统帅8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B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C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D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识,讲原则,依法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税的主事者。 B在秦伐韩时,赵奢在赵国决策未定之时,力主救助阏与,表现出非凡的胆识。 C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D秦军奸细潜入赵营,赵奢施计,使其被表象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