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1303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出现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调整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体系调整(自由竞争-国家干预),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根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资、社、封等合作),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雅尔塔体系) 资:美、英、法、日、德 社:苏、中、古 第三世界:非洲、印度、拉美国家独立与发展 挑战:欧盟、中、日等崛起,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苏联解体、美国独霸 中东、东欧局部战火 第三次科技革命,九下 世界现代史,1.俄国通过什么事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属

2、于哪一军事集团?,协约国集团,复习提问,3.一战爆发的根本、具体、直接原因?一战的性质,根本: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直接: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与势力范围的战争,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情景:俄国在“一战”的状况,强征约1500万男丁入伍,几乎占全国男劳动力的一半。 战场上接连失利,丧失波兰、立陶宛的大片土地,伤亡数百万人。 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济几乎崩溃。国家外债从1913年的88亿增加到500亿卢布。,一、“二月革命” 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1、背景: 2、时间: 3、结果: 4、革命后结果: 5、性质:,一战使俄国经济陷于全面

3、崩溃,饥荒四起。深重的灾难激起了俄国人民反战争、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列宁为俄国的革命指明了什么方向?,四月提纲 确立了将民主革命推进至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1917年4月16日夜晚,列宁从瑞士经过德国回到彼得格勒。这幅图描绘的就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士兵,集合在火车站前面的广场上,热烈欢迎自己的领袖归来的场面。,起义者冲击冬宫,1、背景: 2、时间、地点: 3、领导者: 4、过程:,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列宁,二、“十月革命” “

4、阿芙乐尔号”的炮声,二月革命没有解决俄国的社会矛盾,临时政府继续参战,5、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P4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一起快速阅读一遍),二、“十月革命” “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_ _ _ _的革命, 它把_ _ _的理论变为现实, 使俄国走上了_ _的独特之路, 为世界上落后的国家发展树立了榜样, 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实现现代化,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

5、社会一统天下的历史,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6、性质:,7、特点:,8、历史意义:,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布尔什维克党,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三、“退一步、进两步” 探索之路,背景: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反扑,外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俄国内政;捷克军团叛乱。 退出一战布列斯特和约,但协约国干涉。 内部:孟什维克党和社会革命党在各地建立其他政权, 并煽动中小农民与工商业者同他们一同叛乱;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只

6、控制了全国的1/4, 失去了粮食、煤炭的主要产地,铁路瘫痪, 40%工厂停工,人民生活困苦。,时间:1918年-1921年,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 农民交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工业方面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三、“退一步、进两步” 探索之路,结果: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 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 最终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弊端:它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 (特别是农民)的经济利益, 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

7、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2、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二、“退一步、进两步” 探索之路,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背景:在打退国内外势力的进攻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合新的形势,时间:1921

8、年-1925年,内容:农业:实行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工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恢复私人小企业。 流通: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2、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二、“退一步、进两步” 探索之路,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作用: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 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评价: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 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结果:取得了显著成果

9、,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到1925年,社会主义成分在整个工业中占到百分之81, 资本主义成分受到排挤.,由原来的完全公有制经济体系退回到多种所有制并存, 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容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步: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赢得人民的支持,第二步:社会主义成分在整个工业中占到81%, 资本主义成分受到排挤.,进两步:,退一步:,一战灾难,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十月革命,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课小结,小商贩柴可夫斯基因贩卖农产品而发了家。有一天,他把从巴库贩来的大米运往基辅途中被红军扣留,大米被没收,红军给他开了张收条。你

10、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想一想,因为在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并取消自由贸易。,1、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D,2、1917年,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 A十月革命 B三月革命 C十一月革命 D二月革命,D,3、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是 A斯维尔德洛夫 B斯大林 C列宁 D莫洛托夫,C,4、俄国十月

11、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最重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 B、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 C、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 D、无产阶级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D,5、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一战就没有十月革命 B.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源 C.俄国革命的必备条件是有战争 D.一战激化国内矛盾,推动战争发生,D,6、俄十月革命与英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B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

12、革命 C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 D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D,7、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8、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9、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

13、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B,B,B,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 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产生什么后果?,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后果:农民不满,社会不稳定,10、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

14、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A,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在普遍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普遍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我们认为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请用所学史实分别加以说明,革命家: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开拓者:列宁实

15、施新经济政策,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材料:1921年,苏俄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使年轻的美国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大为震惊,他立刻购买了小麦运到苏俄销售。列宁知道后邀请他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列宁:“你在我国旅行过吗?” 哈默:“我刚在饥荒地区和乌拉尔呆了一个月。” 列宁:“是的,饥荒,我们最需要的是美国商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对不对?” 哈默对列宁谈起了访问乌拉尔区的印象。他认为,俄国的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 列宁:“不错,问题就在这里。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

16、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1921年苏俄政策的重大调整。(2分) (2)列宁为什么说我们需要美国?(6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造成经济的严重破坏 利用美国等外国资本和技术 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材料: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