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1031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十二)(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B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C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D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A解答本题需注意“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因素或生产力因素。B项是思想因素,C项是条件,D项是人文主义的内容,均排除。2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因为它们()A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B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C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D贬低了神的地位

2、,提高了人的形象B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通过写实的手法来揭示人性的善恶,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对后世的现实主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为了宣传人文主义精神。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D材料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追求,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故D项符合题意。4“文艺复兴相信尘世是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的场所,反

3、复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种种乌托邦计划中的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这些都并非来源于古代,而是来源于基督教。”这一观点认为文艺复兴()A摈弃神学信仰,主张以人为本B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C立足宗教传统,建立理性王国D传承近代文化,追求现世幸福B“摈弃神学信仰”与材料中“而是来源于基督教”不符,故A项错误;“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与材料中“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来源于基督教”相符,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提出建立理性王国,与材料中“文艺复兴”不符,故C项错误;基督教不是近代文化,故D项错误。5在15世纪,(欧洲)绘画艺术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派强调绘画的数学层面,如透视法则的计

4、算,根据几何学和透视法组织外部空间和光线等。另一派趋势是研究运动和解剖结构。这反映了这时期的艺术家()A具有科学探索精神 B关注和热爱世俗生活C绘画技巧登峰造极 D否定中世纪的价值观A材料中“透视法则的计算”“研究运动和解剖结构”的信息说明当时绘画注重观察实验和研究,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世俗生活,故B项错误;材料中介绍绘画的方法,并没有说达到一定高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中世纪价值观的否定,故D项错误。6恩格斯在评论17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在意大利、法兰西还是那伐尔,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他所描写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聪明的

5、教书先生、可爱而古怪的妇女们的故乡,merry England(快乐的英国)。总之,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彼特拉克 B米开朗琪罗C薄伽丘 D莎士比亚D“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突出剧本的英国特色,只有莎士比亚是16、17世纪英国文学大师。其他三人都是意大利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其作品不可能突出英国特色。72014年9月,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宣布一个计划,将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翻译成现代标准汉语出版发行。我们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得出莎士比亚()A促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设计了三权分立

6、的社会制度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D冲击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D促成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是马丁路德,故A项错误;设计了三权分立社会制度的是法国的孟德斯鸠,故B项错误;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的是达尔文,故C项错误;材料中考查的是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据所学知识可知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主要宣扬人文主义,冲击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故D项正确。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这批评了文艺复兴()A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B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C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D过分崇尚理性和科学B材料中没有体现揭露

7、教会丑恶的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可看出文艺复兴时期过分强调人文主义,导致片面追求个人自由,影响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文艺复兴造成的社会道德和秩序混乱问题,没有提及中世纪神学,故C项错误;崇尚理性和科学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故D项错误。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保罗富尔文艺复兴材料三(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

8、已经湮没的事物”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2)请分别说出材料三中作品的名称与作者,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3)材料三中三位艺术大师的绘画来源有何共同之处?为什么?解析第(1)问,先确定“湮没的事物”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然后结合中世纪社会特点分析原因。第(2)问,实际考查古希腊文化与文艺复兴的实质区别。第(3)问,要从图中分析共同之处,然后结合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找出原因。答案(1)原因:“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2)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理由: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3)共同之处:文艺复兴艺

9、坛三杰的作品取材大多来自圣经。原因: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再加上当时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当时反封建只能利用宗教;他们主要通过绘画作品体现人文主义思想。能力提升练10彼特拉克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这说明他()A肯定了人的理性思维B有意恢复被湮没的人性C彻底否定了神的存在D崇尚古代希腊罗马制度B肯定人的理性思维,注重理性的是苏格拉底,故A项错误;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表明彼特拉克有意恢复被湮没的人性,故B项正确;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不是彻底否定神的存在,故C项错误;崇尚

10、古代希腊罗马制度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11但丁神曲中的主人公贝亚特里丝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她以“超凡入圣”的形象担当了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的位置。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用“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表达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可见,二人的文学作品()A突出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C已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D仍是中世纪神学影响下的文学A根据材料“贝亚特里丝取代了圣徒彼得的位置”“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再结合所学,二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中突出了人的价值,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并不反对基督教,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二人作

11、品从质朴走向高雅,故C项错误;虽然是中世纪神学影响下的文学,但没有正面答出哪方面受到神学影响,故D项错误。1216世纪以后,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已经使这类说教显得极为虚伪。这种变化的压力开始慢慢地修改着“商人从来得不到神的欢心”这一古老的断语,并创造出“全世界只靠金钱和尘土来维持”这一箴言。这说明()A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更多政治权利B商业与宗教的关系开始淡薄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宗教禁欲观D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宗教改革C材料说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禁欲观的关系,并没有关于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更多政治权利的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商业与宗教的关系开始淡薄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宗教

12、禁欲观,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新航路开辟的信息,故D项错误。13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接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D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史学家甲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史学家乙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接,A、B两项错误;两位史学家论述的视角有较大不同,故对文艺复兴的解释也有所不同,C项错误,D项正确。14文艺复兴时

13、期,人们的财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洛斯基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索德里尼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罗伦索瓦拉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材料二为私人利益辩护,为财富辩护,把财富看成道德的基础,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

14、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我们考察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变化的时代背景时,既要看到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情况,同时也要看到当时的欧洲正处在原始积累时期,处在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的前夕。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楚;表达流畅;200字左右)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如:根据材料“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倡导追求财富;其次,展开评述。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束缚、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以及这种财富观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评述。答案:观点:倡导追求财富。财富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繁荣的基础;贪婪不是罪恶,贫穷才是万恶之源。论述:背景:时代发展的产物。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等,促使人们追求财富。积极影响:冲击了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弘扬了人性,具有反封建历史意义;有利于国家的振兴和社会稳定;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过分追求财富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从而引发社会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