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精品)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0750938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精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命题、审题:姜堰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清代道光年间,三水镇一位先贤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深junlin,mngf了一个新的梦想,开办了一所泽被姜堰后世的学堂励材堂。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以“怎样让校园充满书香”为主题的儿童阅读周活动在区新华书店举行。B在田野,他画高粱,画麦浪;在海边,他画浪花,画海鸥。C现在的威尼斯城徽还是一头狮子拿着一本马可福音。D谈到

2、怎样进行“微创新”?这位专家有独到的见解。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深受人们喜爱的滚莲湘艺术,被公认是姜堰地区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B就在近日,一架载有军队歌舞团的飞机坠毁的消息打破了俄罗斯的节日。C国家级的报刊,更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D近期全国受到冷空气影响,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持续下降,北方地区特别尤为明显。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题1分,第题4分)莫愁前路无知己, 。 ,非志无以成学。潭中鱼可百许头, 。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场战争往往就是一首血色史诗。李贺在雁门太守行“ , ”诗句中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情怀,杜甫在春望“ ,

3、 ”诗句中抒发了一信难求的乡愁。5.名著阅读。(6分)(1)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 ;书中主人公保尔最爱读的一本书是 (2分)(2)书中写了保尔很多优点,也写了他“吸烟的坏习惯”。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3)右图是关于本书连环画中的一页,仔细阅读,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2分)193 接着,他给自己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朋友,你能就这样躺倒吗?你有没有勇气,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即使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找出活下去的方法,顽强地战斗,使自己的生命有用处!”A图中的“他”是保尔,图中文字是保尔对一位疾病缠身的朋友的安慰。B“顽强的战斗”是指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带领战友

4、们筑路。C“使自己的生命有用处”是指保尔在朱赫来的引领下,参加革命斗争。D保尔终于战胜自己,后来开始以文学创作为武器,继续战斗。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班级开展汉字专题实践活动,你参与其中,请完成以下任务: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今天上午揭晓,最终“规”当选中国年度汉字。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同时发布。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肖启明解读,最终当选的年度国内字“规”体现出中华传统与时代需求的融合。(1)【新闻快递】请将上述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2分) (2)【口语交际】小华同学向你请教“规”字是指事字

5、还是会意字,你查到了右图的内容,给他作了详细的解释。(3分) (3)【成语运用】仿照示例,联系学过的课文内容,用一个含“规”字的成语写一句话。(3分)示例规规矩矩:我从都市精灵一文中,理解了人类和动物应该规规矩矩相处的深刻道理。成语【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明代夏完淳的诗歌别云间,完成第7题。(6分)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7.(1)下列诗句抒情手法与“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相同的一项是(2分)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C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D商女不知亡国恨,

6、隔江犹唱后庭花。(2)“无限河山泪”一句中“泪”包含了哪些情感?(2分)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题。(14分)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逐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

7、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注】余桃: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逆:迎上去。觇(chn):悄悄地看。甫:刚刚。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母且饥( ) 遂去不顾( ) 虎不胜愤( ) 负痛遁去(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樵逐而杀之A治水之法(治水必躬亲)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久之,目似暝(狼) D至之市(郑人买履)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神 以 邓 樵 夫 许 之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2分) (2)其岸

8、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2分) 11.文中的樵夫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三)阅读睡莲,为何会“睡觉”?一文,完成12-14题。(10分)睡莲,有着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貌。又因为它的花朵会在晚上闭合,第二天早上又重新开放,被称为花中的睡美人。 那么,难道它真的跟我们一样也会困倦,也要睡觉? 睡莲是植物,植物没有神经,也没有感觉,当然不会感到疲劳、困倦。我们知道,动物有自己的生物钟,都有自己的昼夜作息规律。其实植物也是一样,也有昼夜节律。在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光照、温度、湿度、天敌等环境因素也随之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植物自然也会做出对应的变化。清晨,太阳升起,植物的叶片

9、也随之舒展,接收阳光;气孔开放,吸收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午后,日光强烈,气孔部分闭合,减少水分散失。傍晚日落,叶片下垂,气孔闭合,避免夜间不必要的水分散失。如果把这一过程拍下来快放,可以看到树叶一扑一张的运动。尤其是豆科植物傍晚叶片的闭合现象最为明显,比如含羞草,甚至受到扰动的时候也会闭合。于是有人认为,叶片闭合也可以减小目标,减少天敌侵害。 至于花朵的开闭规律则要更复杂一些。一方面在热带的植物,为了避免被炎热的日光灼伤,花朵常常避开白天或中午开放;而在寒冷地区,则要避免夜间开放致使热量散失,以及被霜冻伤。另一方面,植物开花是为了吸引昆虫、鸟类传粉,繁殖后代的,而这些传粉者的作息时间各不相同

10、,比如蜜蜂、蝴蝶、鸟类白天出动,而蛾子、食蜜的蝙蝠则是夜行动物,于是植物便跟着调整开花时间,吸引特定的传粉者。 睡莲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植物,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身影。于是不同的环境也就造就了睡莲花朵不同的作息时间。在武汉植物园里,有朝开晚闭、朝开午闭、午开晚闭的和晚开早闭的睡莲。除了上面讲的原因,有些睡莲还通过闭合的时候将昆虫关在花里,沾满花粉,第二天再打开花瓣,放出可怜的“犯人”,为自己传粉。(选自“中国科学院网”)12.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2分) 13.联系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分)(1)第节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段,推断睡莲“睡觉”可能有哪些原因。(2

11、分) ;避免冻伤;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植物有自己的生物钟,有自己的昼夜作息规律。B豆科植物傍晚叶片的闭合现象最为明显。C因为传粉者的作息时间各不相同,所以有些植物会调整开花时间。D睡莲都会在闭合的时候将昆虫关在花里,沾满花粉,放出后为自己传粉。(四)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10分)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北方地区就频发雾霾,可谓“不见不散”,对此,民间舆论呈现出一种“段子化”的倾向。从雾霾来时调侃某座大楼“起飞”,到高手编写出“雾霾神曲”,围绕雾霾的段子充分发挥了网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遭受雾霾之苦,吐槽和抱怨当然是权利,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多的段子占领舆论场

12、,难免使得社会对治霾的关注失焦。治霾舆论“段子化”,把严肃的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消解为打诨插科的剧本,让抱怨止于抱怨。 雾霾是直观的、可见的,这为创造段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雾霾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尽管每个人都深受其害,但不是谁都能感受到具体危害,再加上空气污染问题具有地域性特征,使得一些人较为“超脱”地看待治霾问题。 很多利益代言者也在拿雾霾做文章。“空气质量好”成了地产商销售楼盘的广告词,“逃离雾霾”是旅行社推介旅游线路的噱头。很难说这样的广告有多大实际作用,一个北京居民是否会仅仅因为雾霾到外地置业?又究竟有多少人因为雾霾“说走就走”?这其实不重要。关键问题是,借助雾霾的舆论号召力,不同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