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749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台阶备课组七年级备课组主备人执教者课题 11.台阶单元(章节)课时授课时间教师复备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2.能复述故事,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2.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教学重、难点1.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2.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

2、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教学方法主要教法学案主导法,点拨法,检测法。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展示法。教学辅助手段传统教学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 2.文学常识: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

3、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3.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节。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4.读准字音: 5.理解词语: 凼:方言,水坑。低眉顺眼: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筹划:想办法;

4、定计划。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二、新课导入有首歌是这样唱的:“人生 / 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 许多人渴望 / 在台阶上找到 / 自己的高度 / 父亲是不是 / 也如此”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讲述父亲的小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位父亲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故事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 叙事线索是台阶。“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2.你能简要讲述故事情节吗?(要点提示: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

5、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着。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四、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别人家的台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的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

6、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在父亲的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做心理描写? 这篇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划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起高高台阶的新屋,像别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3.为什么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的学

7、习内容小结课堂。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第二课时 一、课堂引入由学生进行课前3分钟演讲引入本节课教学。 二、通读课文,分析主体形象 说说你对父亲这个形象的看法。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踏踏实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到台阶的高处。三、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角度新颖,立意深刻。 “台阶”是本文的线索,小说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回忆旧台阶

8、父亲觉得“我们”家台阶低父亲要砌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砌好新屋台阶建成父亲老了。全文紧扣“台阶”这一主线,条理清晰,“台阶”贯穿始终,“台阶”映照了父亲的历史,也赋予了文章深刻的社会学意义,使小说的主旨表达得极为凝练和浓重。2.语言朴实,感染力强。 小说通篇采用白描手法,没有过多的渲染,语言质朴,富有感情。如“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沙啦沙啦”“磨刀”等,这些质朴的语句和拟声词、方言口语的运用,使小说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增强了感染力。3.细节刻画,出神入化。 细节描写的内容虽细小,却小中见大,以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出深刻的主题。例如写父亲的辛苦劳作,说冬天砍柴卖柴,不知道他卖了多少钱,只知道“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里就是巧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高度这个细节,说明了父亲为准备建造新屋所付出的辛劳。再如放鞭炮造新台阶时,写“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这个细节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父亲在无比喜悦时手足无措的样子。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况状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六、作业布置: 请运用白描的手法,写一写自己的父亲。(200字左右)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