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其答案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602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其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其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其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其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其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其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其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简答题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合作沟通的态度:谦虚和蔼;尊重理解;一视同仁。合作沟通的技巧:称呼得体;语气委婉;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从一点一滴做起;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

2、善于改正错误。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要随时存入感情存款: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诺言;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将师

3、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

4、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教师职业纪律与教师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的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二者的差异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10简述教

5、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帮助教师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在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1)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2)具体要求有:有着强烈的教育信念;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

6、反思,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是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是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13. 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儿童观及合作观念。教育出发点的分歧 :

7、 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体;而家长只要对自己的孩子好就行 。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目的性;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 :“望子成龙” 不考虑儿童发展的现实与基础;受生存需要原则的支配,不期望儿童有较大的发展。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培养双赢的品格; 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签订双赢的协议; 建立双赢的制度。二、 辨析题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正确。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平时常常表现得烦躁不安、易怒、喜怒无常等情绪

8、问题,学生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也会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错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

9、意义。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正确。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错误。教师职业良

10、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正确。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更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

11、、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错误。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往往表现为经常关注的仅仅是几位学习好的“得意门生”,在教学上给他们更多的关照,在学习上给他们特别的辅导,在生活上给他们格外的关心。这种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一些学生,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认为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

12、无可非议的,这是“爱”的误区。三、论述题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

13、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结合社会实际,则酌情给分)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关于师德规范要求的认识。宪章规定各国教师应遵循如下师德规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并鼓励他们发展独立的判断力;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未来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友谊的精神教育儿童;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和见解强加于儿童;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的范围内实施仁慈的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3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

14、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联系实际者,则酌情给分)4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教师职业纪律是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是教师必须遵守而不能违反

15、的行为规范。教师要模范遵守职业纪律,主要应做到:一是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二是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三是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四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五是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六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联系实际阐明做法(略)(联系实际者,则酌情给分)5论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6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帮助教师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在向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