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含教学方针反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600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含教学方针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含教学方针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含教学方针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含教学方针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含教学方针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含教学方针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含教学方针反思)(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教学设计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尽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或向日葵的一生ppt课件、各种植物

2、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菜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植物的种子观察外部:形状、大小、颜色猜想观察内部: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思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思路说明一、谈话导入1. 出示两株(多株有花的)绿色开花植物图片(例如西红柿,向日葵),让学生观看这两棵开花植物,思考: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这棵西红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出示各种种子图片一张)验证它们是由种子发育成的。思考并回答二记录想法1.那么你知道这些植物又是如何发育变成这么高大的植物吗?它们的一生要经历哪些过程呢?请你把它画下

3、来,也可以写下来。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导入新课: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的生命的。植物种子到底怎样具体变成一棵植物?这个单元里老师和同学会一起亲自养一养,验证我们的想法。学生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学生简单汇报调查了解学生前概念三观察植物的种子1.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看到,提示:首先我们从认识种子开始。今天我们收集了这么多种子,你要想观察这些种子的外形特点,想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师重点讲解演示放大镜使用方法。2.提问:你准备从哪几方面观察?3.组织学生认真观察。4.组织学生汇报:教师

4、及时肯定孩子的细致观察,板书:各不相同5.过渡:我们观察到植物的种子各不相同,那么它们却都能变成高大的绿色开花植物。请你猜一猜种子里面什么样,并把自己的想法画在记录本上。(也可以简单说一说)6.引导学生动手掰开种子(重点看泡涨的菜豆)看一看,简单说一说,和自己的猜想一样吗?学生回答观察方法:眼看,手摸,鼻闻,放大镜帮助一人复述演示放大镜使用方法回答:大小、颜色、形状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学生汇报学生猜想,画图,交流展示,要求表达清楚自己的猜想根据学生动手掰开一个种子,观察里面有什么帮助学生明确观察方法让孩子有目的的观察目的培养学生猜想意识,激发研究兴趣培养求证探究精神四、做好准备引导谈话:下次

5、课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种植准备要求准备凤仙花或地雷花、五星花、波斯菊的种子中的一种都可以。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花盆里装掺了肥的土壤,铲子,水桶,粗小棒等)学生记录准备材料为凤仙花的种植做好准备【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今天要求的材料。注:有种植条件的学校请学校后勤帮忙提前一天对种植基地松好土,施好肥,浇足水。学习评价:你怎样观察种子,有什么发现?我知道的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可用文字标示)记录表2:种子观察记录蚕豆菜豆花生大豆玉米形状颜色大小其它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反

6、思三年级下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今天是开学的第二课,通过第一节课的激发和鼓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当我来到教室是许多学生向我展示他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那种兴奋劲就别提了。音乐

7、响起学生们马上做好,等待课堂的开始。本课主要有两项活动:活动一: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首先我们进行了想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这个环节学生进行较困难,有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对于植物自己从来没有认真观察,看到这情景我首先对学生说:“我们只有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观察,才能够了解植物的发育现象。你们想一想植物最初有什么发育,然后先长什么?细细思考生活你所见到和发挥自己的想象你认为它是如何发育的?”之后,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粒玉米种子让学生想象往下该如何发育。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已经开始在活动手册上进行描绘自己“植物“的发育过程。我在学生之间巡视发现有些学生画的

8、还是很有生活基础的,能够基本描绘出植物的发育过称“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本节课的开头基本获得成功。活动二:观察种子,也是本课的核心活动。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学生通过解

9、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样的错误了。 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的课外活动,有的不能完成,还应继续端正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2、学生的观察还不够深入细致,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已经对种子的外

10、形有了认真的观察和了解,并且对于种子的内部构造已经进行过掰开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在老师带领下种植了凤仙花的种子,心里都在期待着种子快点萌发出土。【教学目标】1.科学认识: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说明:本课指向长期观察记录,可不强调概念)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记录的重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讨,懂得要尊重植物生命,有爱心,培养科学实证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猜想设计研究种子的发育过程,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时间

11、,是一个变化过程。【教学难点】学会用恰当方法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教学准备】每组1个透明杯子,卫生纸,土壤,装水的水杯,2粒种子板书设计:2.种植我们的植物 种子大小 先长出什么 先长根 长短 条数 猜想 先长茎 高度 粗细 先长叶 大小 形状 数量 根、叶一起长种子的生长 需要一定时间 是一个变化过程 观察记录 花苗的生长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意图一集中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种植我们的植物第2课时。1. 出示一粒凤仙花种子,一盆凤仙花,这样一盆比较高大的凤仙花就是由这么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的,这有多么奇妙!你认为它是一朝一夕就能变成这样吗?(它需要一段

12、时间)。2. 出示盆上星期一起种植好凤仙种子的花盆。上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种下了凤仙花,算来已经有5,6天了,你认为种子在土壤中会长成什么样了?它会有变化吗?二指导有根据地猜想1.指导学生画猜想: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了,那么你认为种子在土壤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把它画下来或写在你的记录单上。2.指导学生汇报: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想法,要求说清你们是怎样想的 ?还要说清你为什么这样想。(z注意表扬猜想有根据)3.汇总见,并板书: 先长根 猜想 先长茎 先长叶 根、叶一起长 4.小结:大家能有理有据地进行科学猜想。5.看一看:那么土壤中的种子到底有什么变化了呢?你想怎么做?教师带领学生扒开看一

13、看。然后共同描述土壤中种子的状态,例如涨大。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让学生继续思考:土壤中的种子以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简单指板书说。也就是说,种子的生长是不是一次就能观察完?板书: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三引导学生简单设计实验:1.导入:既然种子的生长是一个变化过程,那我们怎样做才能看到这个变化过程呢?2.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3.汇报:(1)汇报要求:要求说清你们准备怎样做就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你们觉得他们的方法好吗?如果觉得他们的方法好,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估计: 每天挖出来看一看。引导学

14、生讨论明确:这样是一个研究的方法,但是会破坏种子,影响种子的正常生长,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生命。介绍法布尔研究土蜂对小动物的尊重与爱护。 如果学生说想发明白色土壤,透明土壤,则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也可以有相关资料介绍。 如果学生说借助透明花盆(杯子)来观察,则帮助学生完善,介绍用卫生纸杯种种子的方法。 如果学生说多种子,每天挖出来一个,最后摆在一起就能看到种子的生长过程了。则鼓励学生的聪明创意。并提要求让学生尝试完成。 首先介绍材料:清水,吸水性透气好的软纸,种子两个,一些土壤,透明杯子一只。介绍实验方法:A取一只透明杯子放在桌上,先在杯子底部垫一小块纸,把折叠好的软纸手指垫在里面,轻轻卷成一个卷,放入杯子里,让纸卷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