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4课时 常见流水地貌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592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4课时 常见流水地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4课时 常见流水地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4课时 常见流水地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4课时 常见流水地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4课时 常见流水地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4课时 常见流水地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4课时 常见流水地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时常见流水地貌(原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学习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的流水地貌。2.掌握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重难点)一、流水侵蚀地貌1沟谷: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宽加深。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2峡谷: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二、流水堆积地貌1冲积扇或洪积扇(1)位置:河流流出山口处。(2)成因: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3)特点:土层深厚,多被开垦为农田。2冲积平原(1)成因:河流由上游进入中下游地区,地势趋缓,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而成。(2)特点: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2、,利于耕作。3河口三角洲(1)位置:河流注入海洋的入口处。(2)成因:河流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3)特点:土层深厚,利于耕作。(1)长江三峡主要为U形谷。()(2)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时形成了宽浅河谷。()(3)澜沧江支流汇入处形成三角洲()(4)冲积扇地貌由流水侵蚀而成。()(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有()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形冰川谷提示:(1)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的V形谷。(2)澜沧江在源头区形成了宽浅的河谷,在横断山区均形成“V”形峡谷。(3)澜沧江支流汇入的地方形成冲积扇。(4)冲积扇地貌是由河流泥沙堆积而成。(5

3、)C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多为流水侵蚀地貌;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是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河流的侵蚀堆积与地貌类型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三种堆积地貌图。问题1(区域认知)A、B、C三图所示分别是哪三种河流堆积地貌?提示:图A洪积冲积平原;图B河漫滩平原;图C三角洲平原。问题2(综合思维)图A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颗粒大小如何变化?提示:从顶端到边缘颗粒逐渐变小。问题3(综合思维)除了堆积地貌外,河流还能形成哪些地貌类型。提示:河流侵蚀地貌,如峡谷、瀑布。归纳总结 1河流的沉积地貌类型位置形成特点冲积

4、扇出山口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泥沙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呈扇形分布,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厚度逐渐变薄,沉积颗粒逐渐变细冲积平原中、下游河流中、下游水流减缓,河谷变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三角洲入海口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大都呈三角形,河网密布2.三角洲发育的影响因素三角洲的发育主要取决于河口地区水流变化的规律,因此,河流含沙量、海洋潮流作用、入海口的海滨地区地势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三角洲的发育。(1)丰富的泥沙来源。这主要取决于河流输沙量的大小。黄河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就为黄河三角洲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2)海洋的侵蚀

5、搬运能力较小,使得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带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成长。(3)海滨地区地势平坦,对波浪具有消能作用,有利于泥沙沉积,促进三角洲的发育。3河流侵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河流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具体如下图所示: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4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如下图所示: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

6、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2)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瀑布B洪积扇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1)A(2)C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地形判断,a、b、c三处依次位于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故选A。第(2)题,图中c处是河流入海口,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三角洲平原,C对。瀑布出现在陡岸处,A错;洪积扇出现在河流出山口,B错;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河流沿岸,D错。故选C。地理实践力:河流堆积地貌与聚落分布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

7、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2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A甲 B乙C丙D丁1.B2.B第1题,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状分布在山脚下,是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的冲积扇地貌。故选B。第2题,聚落应选在河流上游、地形平坦开阔且靠近河流、无水患洪灾的地方,从图中看,乙地最适宜。故选

8、B。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2题。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1.D2.C第1题,图中表示河谷的发育过程,由初期的“V”型发展到成熟期的“U”型。第2题,河谷的发育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下图示意某河流、湖泊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34题。甲乙丙丁3丁图中湖泊是()A牛轭湖 B羊轭湖C火山湖D季节湖4图中所示演化过程最可能出现在()A洞庭湖平原 B塔里木盆地C横断山区D云贵高原3.A4.A图中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牛轭湖

9、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洞庭湖平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据此完成56题。5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6下列关于甲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东南亚的鱼米之乡B是泰国最富庶的地区C湄公河注入泰国湾时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形成的D这类地貌在河流中游地区也可出现5.C6.A图中甲地地貌为湄公河三角洲,是湄公河注入南海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的,是东南亚的鱼米之乡,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