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3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574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3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3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3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3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3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3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第3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原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并知道岩石圈的结构。(重点)2.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组成,并能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各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重难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代码名称波速A波(横波)B波(纵波)C莫霍界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C以上为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C、D之间为地幔,厚度约2800千米;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特别提醒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

2、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而后是左右摇晃。而在水中的人,因横波不能通过液体,只感觉到纵波作用下的上下颠簸。2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M地壳、N上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易错警示地壳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合起来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厚度比岩石圈小。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环绕在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水圈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主要区别之一生物圈广义:地球

3、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狭义: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地球特有的圈层,非常活跃(1)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2)岩石圈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3)软流层是岩石圈的下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岩石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圈是个连续而规则的圈层B水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C大气圈不能阻挡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D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提示:(1)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地壳和岩石圈不是一个概念,位于地面和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称为地壳;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

4、幔部分构成,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3)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为岩石圈。(4)地球外部圈层是指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5)D水圈是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可以避免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电影地心游记是根据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改编的。影片讲述的是德国科学家里登布洛克受前人的一封密码信的影响,带着其侄儿和向导,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一座火山口下去,沿途克服了缺水、迷路、暴风雨等艰难险阻,终于从西西里岛的一座火山回到了地面。问题1

5、(地理实践力)里登布洛克等人穿越地心的旅行过程中,要经历哪些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相同吗?提示:要经历地壳、地幔、地核。其特点各不相同。问题2(地理实践力)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提示:合理。用“半熟的鸡蛋”来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则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黄为地核。归纳总结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征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06月23日00时45分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北纬28.61度,东经95.86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据此回答(1)(2)题。(1)地震波(

6、横波和纵波)从地幔传向地壳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纵波完全消失,横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A地核B软流层C下地幔D地壳(1)C(2)D第(1)题,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从地幔传向地壳时经过莫霍界面,地震波的速度会明显下降。第(2)题,从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千米,故最可能位于地壳。地理实践力: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的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

7、(P波)和横波(S波)之分,具体如下表所示:类型传播速度特点能通过的介质地物表现共性横波(S波)较慢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固体左右摇晃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纵波(P波)较快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固体、液体和气体上下颠簸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和之间是古登堡界面C在深约2 800 km处横波突然消失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岩石圈是指()A的顶部B的顶部C和的顶部D的外部3某地地下30 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B先左右摇摆,后上

8、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摆1.C2.C3.C第1题,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液体处时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和之间是莫霍界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2题,岩石圈是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第3题,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读图,回答13题。1岩石圈是指()A地壳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软流层以下的部分D地壳和软流层2图中m、n表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是纵波Bn是横波Cm传播速度较快Dn在固态、液态、气态中都能传播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是()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1.B2.D3

9、.D第1题,根据教材,岩石圈是指上地幔上部的刚性盖层及整个地壳的部分。第2题,纵波在三态中传播,纵波、横波在莫霍界面处会突然加速,在古登堡界面处纵波波速会突然减弱,横波会突然消失,所以,m、n分别是横波、纵波。第3题,选项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地壳最厚。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外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46题。4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5B圈层是一个()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

10、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条件不单独占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 BCD4.D5.B6.D第4题,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A、B、C及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第5题,水圈是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第6题,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不单独占有空间,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水圈、大气圈同样也具有生命存在条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