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方案方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545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方案方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方案方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方案方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方案方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方案方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方案方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方案方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庄完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方案根据中宁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工程实施方案和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为了全面提升时庄完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结合我实际,制定本测评方案。一、指导思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要坚持从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学实际出发,以课堂为主、全员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在具体测评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诊断性、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互评、他评等多元评价和诚信测评相结合。

2、学校要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为抓手,帮助教师合理选学,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二、组织领导成立余丁完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领导小组。组 长:贾永波副组长:张宏岐成 员:王丹 吕洁 周亚康 三、测评对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全体教师,名单见附件3。四、测评时间(一)达标测评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0月)。1、2016年10月中旬,由学校自测,完成全校8人(附件3)校级测评,10月底中心学校测评。2、2016年11月初向余丁乡中心学校申请,有中心学校向中宁县教育体育局申报,县教育体育局对我校达标教师进行抽测。3、2017年1月,迎接中宁

3、县教育体育局送检上级相关部门对我校达标教师进行抽测。(二)能力提升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已经达标的教师在培训,对未达标的教师做好达标培训工作。迎接区市县对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和检验,做好迎验工作五、测评内容和方式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在整体教学流程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的能力;有效参与校本及区域研修,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分为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和发展测评三个部分。1、训前诊断测评由各位教师利用网络测评系统进行自测,测试内容涵盖中小学教师信息

4、技术应用能力各项指标。参训教师按照系统的提示与操作,自主完成诊断测评。2、训中测评即培训中测评,是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识课程学习效果的测评。训中测评工作由中宁县县教育体育局、培训机构和余丁中心学校协同完成。其中,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测评由培训机构完成,校本研修测评由学校依据培训机构测评方案完成。3、训后发展测评是教师参加通识培训后在岗位实践操作、课堂应用的测评,自下而上组织实施,具体为先由我校组织对教师开展实践学习、课堂运用达标测评,全体教师达标后向学校向余丁乡中心学校申请,中心学校向中宁县教育体育局申报,县教育体育局组织专家团队对学校测评,教师整体达标后由中宁县教育体育局向市教育局申报

5、。校测评中,如有1人不合格,不能确定为合格校。六、评定和颁证1、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考核实行“学分制”。以“通识培训(3学分)+实践操作(3学分)+课堂应用(4学分)为模式,教师修完全部课程,由区、市、县项目办公室协同确认学分。2、测评由培训测评和发展测评两项构成,满分为200分,其中通识培训(网络研修)测评满分为100分,学员完成学业任务,由网络研修机构核发结业证书;实践操作和课堂应用测评(训后发展性测评)满分为100分,由余丁乡中心学校、中宁县县教育体育局组织测评,中心学校、中宁县教育体育局负责整理教师达标测评有关材料。3、测评结果分为优秀(90-100)、良好(80-89)、合格(

6、60-79)、不合格(59分以下)四个等次。优秀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参培教师总数的15%。(具体测评指标见附件)4、教师综合测评得分按照网络研修占30%、校本研修占70%测算成绩,合格以上者,由自治区教育厅颁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级证书(等级证书包括:“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5、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级证书作为教师参加全员岗位培训学分登记依据,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师聘用、特级教师评审、教师资格认定与资格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与教师考核奖励挂钩。六、具体要求1、各位教师要认真学习解读“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测评指标”,熟悉每一项测评的要求。2、建立教师个人档案,每人一份,将

7、“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合格证书、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测评指标”的两张评分表(测评小组成员的打分表)装订成册。3、学校成立测评小组,对教师进行测评,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4、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测评,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要总结提炼优秀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和研修成果,推广应用成果。时庄完小二0一六年十月附件:1、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测评指标(简易多媒体环境、交互多媒体环境)2、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测评指标(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3、时庄完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8、提升工程测评教师名单附表1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测评指标(简易多媒体环境、交互多媒体环境)姓名: 所在市县(区)学校 测评时间: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权重得分说课(教学设计、计划与准备情况)教学设计能根据教学需要、技术条件、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信息技术,能够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有效解决教学问题;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清晰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思想、意图,正确、准确表达信息技术应用思想;设计了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信息化教学过程;阐明了怎样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怎样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15技术与资源准备熟练掌握了上课所用的硬件和软件

9、技术;预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了应对方案;确保相关设备与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正常使用;获取、加工或制作了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数字资源;资源选择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10课堂实施课件制作课件符合内容要求,内容严谨,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没有科学性错误,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设计风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画面设计美观大方、配色合理、画质清晰流畅、图像稳定、声音清晰、声像同步、语速适中、图像和内容契合度高,资源链接顺畅。10信息技术优化导入技术表现的主题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致;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

10、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引导和支持学生参与、有一定的参与和想象空间;导入时间符合教学需要,时间控制较好,不影响教学进度;技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能够恰当、合理或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导入,方法科学合理,能够实现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强化情绪表达、创设情境、增强真实感、呈现系统逻辑、增强体验与互动等。15信息技术优化讲授能够依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1)技术优化知识讲解型内容的教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呈现对比强调;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和结构;(2)技术优化推理演算型内容的教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使过程直观

11、化;化难为易,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关键内容、关键环节、关键信息等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强调,注重推理演算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技术优化情感感悟型内容的教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调动情绪、创设氛围、营造环境、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4)技术优化技能训练、实验操作内容的教学。能够运用相应学科的专业软件、资源增强学生的体验、互动,丰富练习,提升学习效果。30信息技术支持课堂互动媒体形式丰富,呈现信息适度,有“讲”有“导”,注重师生互动,并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思维;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资源,设计问题空间,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课

12、堂生成性资源的加工和利用;在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中观察和收集学生的课堂反应,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整,灵活处置课堂教学中因技术故障引发的意外状况;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反馈与评价功能,进行课堂教学反馈、评价等。20总得分专家组组长签名 专家组成员签名: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测评指标(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姓名: 所在市县(区)学校 测评时间: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权重得分说课教学设计能根据教学需要、技术条件、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和创新教学方法,确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契合点 ,设计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信息化学习活动。(1) 主题主题明确

13、,表达清晰,与学生的年龄层次相适应;给学生以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挑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任务设计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合作、交流、综合等多种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知识学习、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培养;任务具体、清晰、有可操作性,任务符合学生特征,有一定认知难度和发展空间;每个活动环节都清晰阐述,学生知道他们处在过程中的哪一步,并且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3)学习建议和评价设计提供了分组要求和建议,方便可用的各种学习支持,保障学生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清楚了描述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作品。30技术与资源准备评价并选择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学习体

14、验;设计了学习指导策略与支持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提供了合适的、与项目主题紧密相关的资源,确保学生便利、平等、安全地访问网络和获取资源;预见学生在信息化学习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应对方案。10教学实施导言情境具有真实性,通过与学生相关的兴趣点和目标,使学生对本主题、任务产生兴趣;对主题、任务目标等有明确的交待;分组科学合理,明确学生的角色和职责;提供相应的学习建议和学习资源10学习任务实施观察、收集学生学习行为与反应,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指导、提供帮助;能够以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进行辅导、答疑、解决问题等;激发并保持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中兴趣、注意力和责

15、任感;能够使学生在集体、小组和个别学习的状态下平等获得技术资源和交流合作的机会;能够灵活处理学生在信息化学习活动中的意外状况;能够鼓励和支持学生使用技术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技术能手,引导学生通过互帮互助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30学习评价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组织开展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过程性评价;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讨论、学习反思等,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20总得分专家组组长签名 专家组成员签名:附表3时庄完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测评教师名单序号姓名单位职称职务学科1贾永波时庄完小一级教师数学2张宏岐时庄完小一级教师数学3王 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