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528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解析:北魏实行均田制,加强对天下田亩赋税的管理,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豪强地主隐瞒赋税,故A项正确;吏治腐败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故B项错误;排斥汉族地主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拒绝移风易俗看不出来,故D项错误。答案:A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对于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起决定作用的是()A实行均田制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C迁都洛阳 D鲜卑族采用汉族姓氏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速少数民族封

2、建化的根本性措施应该从经济这个角度来考虑,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令,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A项正确;B、C、D三项都有利于加速鲜卑族封建化,但没有起到决定作用。答案:A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A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 D提倡与汉族通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平城守旧势力强大,洛阳是中原政治、经济中心,迁都洛阳便于深入地学习汉族文化,推行改革。答案:C4公元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B摒弃鲜卑族的陋习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D借汉化巩固统治

3、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加速民族融合,缓和阶级矛盾,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答案:D5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B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D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的理解。A项错误,采用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而不能说是消除;B项错误,说法太过绝对;迁都洛阳适应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发展需要,C项错误。所以选D项。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

4、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3)材料三

5、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概括,第二、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考查孝文帝迁都的目的、策略及反映的实质问题。第(3)问第一、二小问从材料中组织答案,第三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组织答案。答案:(1)推行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3)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

6、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中国全史(1)概括材料中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逐条概括。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禁止鲜卑族十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2)不同意。一个民族必须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生活观念,大胆移风易俗,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使本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同意。风俗习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维护本民族的特性,保护传统文化。(两种观点,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