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区六十年的发展规划与巨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524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疆区六十年的发展规划与巨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疆区六十年的发展规划与巨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疆区六十年的发展规划与巨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疆区六十年的发展规划与巨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疆区六十年的发展规划与巨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疆区六十年的发展规划与巨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疆区六十年的发展规划与巨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六十春秋铸辉煌明珠闪耀映天山 新疆六十年的发展与巨变 新疆,古称西域,素以优质丰盛的物产、灿烂悠久的文化、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丝绸之路古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历史上的新疆同祖国一样,几经荣辱、几度兴衰。直至1949年五星红旗插遍天山南北,新疆迎来和平解放,新疆的历史才翻开了新的一页。在195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周年之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告成立,从此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六十年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众志成城,全区经济总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国民经济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新疆,这颗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愈加璀璨夺目。 一、

2、经济发展成就辉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六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攻艰克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1952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为791亿元,1978年发展到3907亿元,1985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之后,以乘风破浪之势发展,1997年突破1000亿元,2004一年达到2000亿元,2006年超过3000亿元,200

3、8年跨越4000亿元大关,达到420341亿元,比1952年增长865倍,年均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8年的19893元,增长168倍,年均增长5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因社会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647:22O:13-3,调整到1978年的358:47O:172,2008年进一步优化为164:497:339,表现出由 “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 “二、三、一的演变过程。显现出第一产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财政实力

4、日益雄厚。经过六十年的积累,全区财力大为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构建稳步增长的收入机制,大力培植财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税源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50年的02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6106亿元,增长16402倍,年均增长136;与此同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也由1950年06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5936亿元,增长15801倍,年均增长135。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268。 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解放前我区农业经济极端落后,1949年

5、农业总产值仅有586亿元,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全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的历史性跃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四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粮食:自1989年以来,粮食连续20年获得丰收,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909万吨,比1949年增长97倍,年均增长41,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30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棉花:2008年,棉花产量30155万吨,比1949年增长5903倍,年均增长114,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棉花总产、播种面积等7项指标连续

6、16年位居全国首位。水果:以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为核心的特色林果业产业带总面积超过1450万亩,林果业已成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畜牧业:我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牲畜存栏由1949年的103822万头(只),发展到2008年末的374611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1474万吨,比1949年增长217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达到27O,成为我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我区是闻名遐迩的“瓜果之乡,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2008年,全区园林水果产量45087万吨,是1955年的341倍,年均增长69。同时,我区又是全国最大的啤酒花、红花产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0和

7、60以上。工业番茄产量61956万吨;工业辣椒产量8097万吨;构杞产量111万吨;核桃产量806万吨,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我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以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库车白杏、和田石榴、巴旦木,伊犁蟠桃等为主导的十大产业区,不仅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区农业种植布局结构经过不断优化调整,已形成了南部棉、粮、果,北部粮、油、糖,中部粮、棉、糖等多元化产业种植带。2007年,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65、878、35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跨入全国农业机械化大省行列。同时,依托特色优势产品,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

8、功能,由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手,把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连成一体,推动全区棉纺、粮油加工、制糖、酒类、瓜果、番茄、红花以及奶业等为支柱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中粮屯河、香梨股份、新疆天业、啤酒花、新天国际、天山纺织、新农开发、伊力特、新中基、新疆天宏、冠农股份、天康生物等100多家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4家。 三、工业经济迅速壮大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解放前,我区工业极为落后,没有一座像样的工厂,简陋的官办“工业”也仅有14家。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工业依托本地优势资源,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集群建设为引擎,以园

9、区建设为平台,以大企业发展为支撑,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如今,形成了以石油勘探开采、石油石化为主导,以煤炭、纺织、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食品等为支柱,符合区情特点的工业体系。 工业实力稳步提高。1952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09亿元,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未,我区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推进和深化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工业经济步入跨跃式发展阶段。1992年突破100亿,2003年跨越500亿,2006年超越1000亿,2008年达到179070亿元,比1952年增长2739倍,年均增长10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138提高到2008年的426。经过六十年的改革

10、与发展,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1 859个。其中,大型企业29个,中型企业244个,小型企业1586个。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2008年,番茄制品产量达到5658万吨,番茄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约占全国的90,出口量占全国的60以上;原气油产量达到27151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气2358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原煤产量由1949年的1 8万吨提高到676341万吨;发电量由1949年不足100万千瓦时提高到48917亿千瓦时;钢材产量由1952年的600吨提高到57679万

11、吨;化肥(折纯)产量由1966年的264吨提高到16094万吨;纱产量由1952年的458吨提高到3899万吨;成品糖产量由1959年的900吨提高到5377万吨。 集团企业阔步前进。我区企业集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历程。特别在“十五期间,企业集团快速发展,迅速成长壮大。涌现出以特变电工、汇通集团、友好集团、美克集团、广汇集团、博湖苇业集团、天山建材集团、麦趣尔集团等为代表的产业龙头企业。截至2008年末,拥有企业集团154家,拥有固定资产203137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29717亿元,利润总额6616亿元,出口销售总额6066亿元,累计对外投资7524亿元。企业集团的不断

12、发展壮大,带动了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四、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将我区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省区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区将扩大有效投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投资规模空前扩大。195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仅有262亿元,1978年达到13亿元,比1955年增长4倍,年均增长72。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总量明显扩大,1991年投资总量突破100亿元,1998年突破500亿元,2003年突破1000亿元,2008年又突破2000亿元大

13、关,达到225997亿元,年均增长188,比改革开放前的年均增速快116个百分点。进入“十五以来,我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项目支持,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大,20012008年累计投资1071281亿元,占1950年以来投资总量的713。 基础设施全面改观。六十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加强了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1950年一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499057亿元。建成了以克孜尔水库、和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大型水利工程,目前全区共有水库367座,库容量达到532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612万公倾;相继建成了新疆油田、

14、塔里木油田、吐哈石油、西北石油四大油田公司,初步形成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独山子、库尔勒、库车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基地;在2004年建成“西气东输”一线的基础上,于2008年投资1435亿元,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线,此项工程于2011年全线贯通。届时,我区运输管道总长度净增加4859公里,年供气能力由120亿立方米提高到300亿立方米,受益省区由目前的10个,增加到14个;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为重点的煤电煤化工基地以及新型工业化建设正全面推进;自“十五末以来,国家对铁路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投资,铁路建设超常规发展,2004年底开建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开了本世纪铁路建设的序幕

15、。目前,在天山南北进行施工的还有乌精二线、奎北铁路、吐库二线、乌准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库阿二线、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库俄铁路、乌准铁路二期工程等9条铁路,在建铁路达40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千亿元。2009年又开建了5条铁路,其中总投1200亿元的第二条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将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运行时间大为缩短。这样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在我区乃至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尚无先例;在民航方面,将投资43亿资金,新建、改建和扩建7个机场,届时,区内通航机场数量由目前的17个拓展到21个。另外,邮电通信建设项目也有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大批重点项目的不断建成,为我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房地产业欣欣向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区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住房分配商品化制度全面实施,特别是各级政府针对我区地震多发的实际,实施了大规模的城乡“抗震安居工程“,2004年起已累计投入412亿元,共新建、加固抗震安居房1 8950万户,有836万群众搬入新居,这项工程不仅提高了抗震防灾能力,而且进一步加快了改善各族群众住房条件的步伐。20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2863亿元,比1990年增长2397倍,年均增长356。19952008 if-,商品房累计销售64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