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历史备考策略二轮三轮复习(130张ppt) (共130张ppt)(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0456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17.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三历史备考策略二轮三轮复习(130张ppt) (共130张ppt)(1)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2017高三历史备考策略二轮三轮复习(130张ppt) (共130张ppt)(1)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2017高三历史备考策略二轮三轮复习(130张ppt) (共130张ppt)(1)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2017高三历史备考策略二轮三轮复习(130张ppt) (共130张ppt)(1)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2017高三历史备考策略二轮三轮复习(130张ppt) (共130张ppt)(1)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三历史备考策略二轮三轮复习(130张ppt) (共130张ppt)(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三历史备考策略二轮三轮复习(130张ppt) (共130张ppt)(1)(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备考策略 二轮三轮复习,主要内容,一、学校整体介绍 二、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三、2017高考历史三轮复习策略,第一部分 学校整体介绍,新生军训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操前小读天道酬勤,分秒必争。 整理内务严谨细致、规范到位,培养良好习惯,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文化,养成教育,把自信喊出来; 把自信唱出来; 把自信做出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励志教育,感恩教育,校园文化,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老师们的超常付出与高度的敬业精神,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积极的心理暗示,充满正能量的激励,高一打基础,高二提能

2、力,高三见世面,练习到位:模拟题、真题常训练 试题类型:广度、深度和新颖度;,三年一体制循环教学,新授课:讲细、讲全、学透、主动 习题课:讲练悟结合 考试题:滚动式考查 规范性:习惯规范、题型规律,总结能力:总结体系框架、前联后系; 运用能力:提取信息、迁移运用 表述能力:语言精准表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就确定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旨”的课改理念,制定了“突出一个实字,落实一个改字,体现一个新字,鼓励一个活字”的课改方针,确立了“自探共研”互动式课堂模式,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动手的机会,激发学生努力获取新知的欲望。 为打造优秀的课

3、堂,学校相继开展了“2344”系列教学活动。,2、教师的课堂表现具备三个“有”,第一,有忘我的激情。 第二,有创新的亮点。 第三,有精巧的设计。,3、遵循课改四字方针:实、改、新、活。 实:不作秀不搞花拳绣腿,从学生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改:适应新课标,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新:教学理念的转变应体现在教学行动上有新面貌 活:活学活用不照抄照搬千篇一律;与时俱进,课改的生命,课改的灵魂,“五备三有一检查”备课制,备高考考纲、备教学难点、备高考热点、备教学设计、备问题学生。 有目标、有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备课组长对老师的备课教案进行审查,合格后签字。教师拥有组长签字后的教案方能上课。,

4、形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动起来。 心动,调动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神动,鼓励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三抓三动”高效课堂的标准,抓过程、抓细节、抓实效,作业分为限时训练和自助餐两类,限时训练要求:统一内容、统一时间、统一进行作业考试。 限时训练做到“五必须”:必须有答题纸、必须有详细答案、必须做全批全改、必须出分、必须张榜公布。 自助餐做到“五有”:有时间,有分值,有答案,有鼓励性语言,有评价。,作业做到“五有五必须”,“四个5”课堂模式 (1)连续讲不超过5分钟 (2)最后5分钟留给学生 (3)说5句鼓励性的语言 (4)提5个有价值的问题,避免满堂灌, 深入思考、及时巩固,质疑反思总结,鼓励先进树立信

5、心,问题引领思维,准确扎实掌握知识、 养成科学思维方式,第二部分 2017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一、追根溯源,解决疑惑 二、明确方向,心中有数 三、科学研究,有的放矢 四、加强落实,高效备考,一、追根溯源,解决疑惑 (一)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 1、知识方面: (1) 一轮复习“专题-主题” 式体例,割裂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结构。 (2)一轮复习历时较长,造成了知识的遗忘。 (3)一轮复习抓基础,进行知识点的全面、细致复习。高考重点考查的学科主干知识及四大能力和分级要求不突出。 2、习题方面: (1)一轮复习是题型的全面练习,个别题型缺乏针对性。 (2)一轮复习

6、题型缺乏规律性、技巧性的总结。,(二)二轮复习的优势: 1、知识方面: (1)符合高考考纲的顺序安排,古 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

7、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 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

8、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 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

9、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

10、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

11、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2)解决高中历史通史知识薄弱的现实:尤其历史的时空意识、前后纵横联系及运用通史解决历史问题。 2、试题方面:符合新课标下的历史高考试题的特点 古代中国、 古代世界 近代世界、 近代中国 现代

12、世界、 现代中国,(一)二轮复习时间:2016年2月中旬-2016年4月底(二)二轮复习目的: 1、查找漏洞,继续夯实基础 2、重建体系,系统整合知识 3、拓展思维,古今中外联系 4、举一反三,规范提升能力,二、明确方向,心中有数,(三)二轮复习原则: 1、突破一个难点: 注重三个文明的内在联系,理清三个文明内在关系,提升学科内知识的整合能力。 2、实现两个转变: (1)学习理念的转变用新的学习观念贯穿复习过程 树立“以本为本”的“模块知识”到“重整教材”的 “通史知识”。打破教材章节的藩篱,重新整合知识,强调 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从“区域历史”转到“世界历史”,用世界的眼光审视历史,探究历史的

13、风云变幻。,(2)运用能力的转变-将理性、方法技巧渗透于练习过程 实现“感性做题”到“理性运用”,提升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明确高考试题不一定涵盖所有知识点,但一定涵盖四大能力。 3、突出三条主线: 即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思想文明。 4、强化四个意识: “通史意识”要求从历史的整体、完整全貌来解读历史; “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立体地、多维度地分析问题。 “近代意识”要求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 “阶段意识”要求从阶段特征的角度来准确把握历史 5、达成五个共识: 理性思考比感性意识重要 历史阶

14、段特征比历史分期重要 探索人类文明的共性比差异重要 学会从世界思考比思考世界重要 历史解释能力、评价能力比记忆能力重要,(一)研究考情、高效备考 1、研究考纲、课标、近三年高考试题,明确方向,三、科学研究,有的放矢,(2013全国新课标文综25)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能力:阅读分析材料能力,汉唐宋,儒学发展过程中,孟子地位提高 知识:儒学发展阶段特征、理学发展过程(道统、经典四书,(2014全国新课标文综25)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

15、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知识:唐代思想文化、三教并行情况。 能力: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代入验证的解题能力;,(2014全国新课标文综26)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知识:理学及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 能力:区分概念的能力; 启示:重大事件的发展脉络、前后联系,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

16、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1)全面准确获取材料信息、干肢对应 (2)逻辑推理-合理的解释 (3)儒学产生的背景-维护传统文化(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学术界中有一种说法是,“儒”原本来自于“巫”,是为统治阶层进行祭祀工作的一个人群,孔子所教授的诸多学科中,葬礼的制度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从孔子讲究厚葬的理论可以看出,儒家所继承的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是周礼。,(2015全国新课标文综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