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361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1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D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23题。2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AA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BB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CM表示古登堡界面DF、G表示地核,F由非固体物质组成3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

2、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B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CM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在N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2.D3.C第2题,根据圈层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N分别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A为地壳;B、C之间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F、G表示地核,分别为外核和内核。第3题,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下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地震波可以通过软流层。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45题。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层传播速度比层快C是软流层D层和层属于地壳5在地球

3、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D内外核之间4.D5.C第4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由图中看层和层属于地壳。第5题,地下将近2 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深度被称为古登堡界面。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68题。6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7在F、G两圈层之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是()A横波变慢B横波消失C纵波变快D纵波消失

4、8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包括地壳和地幔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位于软流层以上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 BCD6.C7.B8.B第6题,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选项中应是横波速度减为0。第7题,在F、G两圈层之间,即古登堡界面处,横波消失,纵波变慢。第8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故选B项。9读地壳、地幔、岩石圈及软流层示意图,图中G处为陆地,F处为海洋,回答

5、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其在G处的平均厚度约为_,F处的平均厚度约为_,其在整个地球的平均厚度为_。F处A层厚度小于G处的原因是什么?(2)图中B表示_,从A到B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A、B间的分界面的名称是_。(3)图中C表示_,由图可知C大于A的原因是什么?(4)图中D表示_层,一般认为这里是_的发源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比较基础,根据图示结合教材常识即可回答。答案(1)地壳33千米6千米17千米地壳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在海洋部分显著变薄,甚至缺失(2)地幔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莫霍界面(3)岩石圈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6、(4)软流岩浆等级过关练下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的交换和传输。读图,回答1011题。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图中_和_之间的相互作用。()A大气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C水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11在地球四大圈层中,由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而形成,反过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的是()A大气圈 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10.B11.D第10题,花属于生物圈,泥属于岩石圈,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1题,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其范围是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全部。生物圈是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反

7、过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12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图中、代表的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C由图中提示大体可以进行判断。向供水,说明为水圈。向供氧,说明为生物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大气圈。大气圈产生降水,降落到圈层,为岩石圈。13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解析第(1)题,根据它们分布的不同位置,可以判断甲是莫霍界面,乙是古登堡界面。第(2)题,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所以E点的波速较快。第(3)题,过A点做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