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分析46044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442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分析4604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家庭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分析4604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家庭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分析4604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家庭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分析4604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家庭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分析4604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分析4604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分析4604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长胜学校 窗体顶端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教师,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中国的很多父母省吃俭用,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甚至拿出自己的养老金、看病的钱来替儿女交学费、找工作、买房结婚、照顾孙子。这种爱的方式让不少“老外”感到不可思议。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但是,怎样爱孩子,却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清醒的认识。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忙着赚钱,放弃了对子女的养育,小的时候扔给爷爷奶奶,长大以后交给学校、推到社会。在他们看来,人的成长和成才是用钱堆出来的。有的家长“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甘于当孩子的“陪读”和“陪练”。实际上,放任和包办这两个极端,都不是真正爱孩

2、子。在乡村中,有多少个“留守孩子”可怜巴巴地期盼着父母的疼爱;在城市里,有多少“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学生抱怨父母的溺爱;还有多少个顽皮少年,在父母粗暴的“棒喝”下,走向违法犯罪的危险边缘。舐犊之情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天然的父母却不一定天然合格、天然称职。爱,需要理性;养育,是一门科学。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神童”魏永康的独特经历。从小到大,母亲对魏永康的惟一要求是专心学习。魏永康13岁考上大学,17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然而,由于生活中的事情完全由母亲包办,魏永康不懂得如何跟周围的人交往;读研后,因为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学校劝退。在这位含辛茹苦、对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

3、的母亲身上,人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也看到了溺爱的害处。对孩子期望值高是家长的普遍心态。在我们身边,“逼子成龙”、“逼女成凤”的事屡见不鲜。然而,这种忽视孩子天分的“填鸭式教育”、强迫式教育,常常会遏制孩子的成长空间,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当然应该重视孩子的学业。然而,孩子成绩突出,但未必快乐;孩子学历很高,却未必成才。家长当然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但不能无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更不能粗暴干涉孩子正确选择的权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家庭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和日后的生活。因此,对家长来说,养和育同等重要。从一般意义上说,要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家

4、长首先要言传身教;要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这是家长的责任。爱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要履行一种教育的责任;爱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教会他们懂得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爱不是粗暴的命令,而是充分地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和优势;爱不是把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让他们像海燕一样自由地飞翔,面对困难勇敢拼搏。我们应该懂得,爱是一种最纯正、最美好的感情,但也要讲爱的艺术、爱的科学。愿天下父母无私、真诚、崇高的爱,成为孩子成长成才的沃土,而不是一种羁绊和负担。分享到: 人人网开心网印象笔记领英更多 0评论区 窗体底端家庭是孩子

5、出生后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都与家庭息息相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以独有的方式给孩子以最早的和最持久的影响。所以教育子女是我们每个家长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我认为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好事,但是不讲原则,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我们家教的盲目,其实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懂得被尊重的快乐。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懂得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有利于增进父母对

6、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反之不仅伤害了孩子,还失去孩子对我们的信赖,教育孩子又从何谈起?那么我们该怎样尊重孩子呢?我认为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说的对,我们加以鼓励,孩子认识有偏差或者做法不对时,那么我们就教给孩子如何去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要循循善诱,让孩子真正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点我是“吃一堑,长一智”。特分享与大家1、案例背景我是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很是严格,孩子的分数便是孩子的智商和能力的综合,我总是习惯了给孩子定一个分数线,分数线以上不容置疑那是家长管理有方,分数线以下那就是孩子遭殃,2、案例

7、描述一次老师给我电话说,孩子写字太乱,错题太多时,我急忙去学校询问究竟,打开作业,作业本被老师撕得只剩下三页,没有干净整洁的痕迹。老师的指责,让我颜面尽失。气愤之下,我挥手打了女儿两耳光,厉声呵斥让孩子惊恐万分,女儿胆小,她被我吓呆了,当时我没有顾忌太多,只顾狮子般的咆哮了。她不说话,头上冒着虚汗,那天回家后孩子发了高烧,病了两天。3、案例分析心疼之余我对孩子进行了认真分析,自己孩子为啥不如别人孩子?恍然明白,孩子入学年龄太小,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正常入学年龄是六周岁,而我家孩子因为是教师子弟,我开了绿灯,刚满五周岁就让入学。孩子年龄小,写字速度慢,老师就催促。孩子着急,字就写不好,反复用橡皮擦

8、,作业本就开了洞,老师生气,作业本就被“破相”了。4、案例反思以后孩子变得沉默了,同学面前充满自卑,老师面前更是望而生畏,学习的信心没有了。我百感交集,开始为自己“揠苗助长”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了孩子的自信,孩子对我充满了畏惧,拒我千里之外。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非常懊悔。怎样才能唤回孩子的自信呢?于是我开始给孩子写信,每天悄悄地在女儿的文具盒里放一张小纸条,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给予温馨的提示,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渐渐地女儿受伤的心快乐起来了,她又像往常一样在我身边说笑,给我讲班里的新闻和她进步的喜讯。现在女儿六年级了,成绩优异,被评为旗级三好学生,我想作为家长,我们要

9、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同时,还要学会赏识,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发扬,才能培养健康、阳光。德才兼备的人才。切忌要么不管,要管就是“暴风骤雨”。总而言之,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以塑造孩子的心灵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行为上规范孩子,我们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会给孩子极大的鼓舞,我们耐心的、持之以恒的陪伴和帮助,会让孩子安心学习,乐于探索。尊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处处绽放和谐之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如果我们不注重它、关心它,那么就算孩子长高了个、拿到了文凭,可是心灵没长大,心灵里杂草丛生,将来既对社

10、会对家庭都是祸害。所以我觉得明智的家长,要跟孩子一起长大,关心他的心灵成长,这样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幸福、有责任感的孩子,你幸福我也幸福,对这个社会都是一种福音。 很多父母总想给孩子留下些什么,比如车子、票子、房子其实父母很爱孩子,但不知道怎么去爱。他们想给孩子留下更多物质东西,实际上呢?把财富留给孩子,没有把孩子变成财富,孩子既不领情又没法对这些物质有更深刻的物质。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一种肯定,肯定他成长中他自己做的事。但是今天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老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比较,觉得人家孩子是是金子,自己孩子是沙子。 今天的父母应该看到,孩子更多的成就感来自他的精神层面,他自己努力了,他

11、就有成就感,所以要给这个孩子肯定,这种肯定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吹捧,而是他自己努力做的事情就应该得到肯定。 成长的需求,就是梦想,或者说志向。中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应该形成了,世界观也在形成过程之中。他为什么能活着?他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他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所以家长不能把这个孩子当小孩了,应该站不到一个层面上,让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各位家长:大家好!应十一中校领导的邀请,要我来大家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体会。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你一个党务干部怎么会这么关心家庭教育问题呢?我以前是学教育的,当过十多年老师。2004年,我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市创学委要我作了一个发言,结果引导

12、广大家长的兴趣,很多家长关心一个问题:家庭教育到底有没有秘诀?我说有,很简单。三句话:学习,学习,学习,好父母是学出来的。07年我出版了著作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总结了我十七年的教子体会。这本书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好父母要学习?如果大家把这三位专家的话真正听到心里了,真正开始学习怎样来做父母,其他的问题就好解决了。要怎样学习?我的亲身体会是三条:先学后教、边学边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今天时间有限,不能把全书的内容和大家交流,针对高中生家长面对的情况,与大家讨论一下高中生的教育话题。我作为过来人,理解高中生家长两个愿望:既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又希望孩子以优异成绩在高

13、考中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就是希望孩子成功又快乐。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结合我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实践的效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学生的故事。一个是刘洋。一个是四川考生张非。2003年考了606分考进北大。北大规定的五门不及格要退学,他只用两个学期就完成了这个目标,18门课程中7门学科都不及格,而最低的仅仅只考了5分。 2005年以703分的优秀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张非就读清华大学以后,仅仅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又旧病复发,疯狂地迷恋起了网络游戏,张非的母亲专程赶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看管照顾儿子。2006年10月份,张非的学习已经有5科都亮起了红灯,不及格学分

14、已经超出清华规定的20分的底线,2006年底,张非不得已自动选择了退学。2007年再次以677分考入清华大学,能不能毕业还有待时间证明。清华大学每年淘汰10%的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我们来看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说法。家长一定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否则教育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孩子就有可能出问题。面对高一的学生家长,我给大家提三条建议。一、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好的成绩是怎么来的?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成绩? 原理:人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到17岁时,他的智力已基本成熟了,这时要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已不太

15、现实。但是,高中是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三年,孩子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能不能坚持?靠什么坚持?适合的目标、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个人认为:不一定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高分学生,但是,如果家长注意方法,一定可以培养出一个积极进取健康的孩子。1、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一辆性能再好的车,没有动力,这车能跑吗?如品德、理想、信念、自信、态度、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无论孩子的智商是高是低,这些因素都将对孩子今后一生的成败、幸福与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案例: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他从小智力超群,从小学

16、到哈佛,都是尖子。超常的非智力因素。他从小有远大的目标,做事非常执著,可以三天不睡觉,意志力非常强大,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他。案例:怀化学院的洪战辉成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是他热忱的友善、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感动了中国。2、树立理想,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在我家里有两张在同一个地方照的全家相:清华大学的校门。一张是在孩子初三时照的,为了激发他的目标意识,我们特意在“五一”安排他到北京参观了清华、北大两所著名高校。我们一家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前照了一张合影。这次参观在孩子的心目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回到常德后,他写了一篇作文,在作文中他记叙了参观清华、北大的经过和感想,他在作文中写到:我相信清华大学一定有一张课桌是为我准备的,我一定要考进这样一流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