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5章 第2节 土壤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356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5章 第2节 土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5章 第2节 土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5章 第2节 土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5章 第2节 土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5章 第2节 土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5章 第2节 土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5章 第2节 土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土壤学习目标:1.观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2.掌握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重点)3.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重难点)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比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的剖面构造自然土壤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

2、层耕作土壤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5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特别提醒(1)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湿地地区的土壤发育快,但往往比较贫瘠。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3、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2利用与保护(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2)黄土高原的土壤名称是黄土。()(3)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5)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A江南丘陵红壤 B青藏高原寒漠土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 D东北平原黑土提示:(1)我们在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多属于耕作土壤。(2)一些土壤

4、是用土壤的颜色来命名的;但黄土高原的土壤不是用颜色来命名的。(3)耕作土壤主要分为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不存在表层的有机层。(4)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而不是成土母质。(5)D高寒荒漠土与红壤、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发育程度较低。东北平原黑土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土壤的形成因素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问题1(综合思维)黑土肥沃的最

5、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问题2(综合思维)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提示:黑土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问题3(区域认知)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问题4(人地协调观)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提示: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进行养护。归纳总结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

6、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3.气候与土壤4.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5.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7.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

7、、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特别提醒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1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

8、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3)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m3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B(2)C(3)A第(1)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

9、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2)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第(3)题,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2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

10、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林地灌丛草地建设用地裸岩地A B C D(1)D(2)B第(1)题,耕地主要包括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图中显示,前期水田减少了约11 000公顷,旱地增加了约26 000公顷,耕地净增加了约15 000公顷;后期水田增加了约6 000公顷,旱地减少了约30 000公顷,耕地净减少约24 000公顷,前后期相加耕地净减少了约9 000公顷。第(2)题,灌丛草地由前期减少约24 000公顷转为后期增加约13 000公顷,裸岩地由前期增加约8 000公顷转为后期减少约4 000公顷,灌丛草地的增加和裸岩地的减少,促进了流域生态状况的好转。1下列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

11、厚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A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利于岩层的风化发育,风化层深厚。 2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A地形 B气候C生物 D成土母质A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缓坡接受沉积,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土壤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

12、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是间接作用于土壤。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完成下题。3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有机质含量高 B多为黑褐色C多呈碱性 D土层厚度大D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 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故D正确,A、B、C错误。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45题。4图中至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 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 BC D5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4.C5.A第4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第5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