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解放战争学案20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0224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解放战争学案20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解放战争学案20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解放战争学案20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解放战争学案20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解放战争学案20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解放战争学案20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解放战争学案20 新人教版必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20解放战争课标要求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概况: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3)成果: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4)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3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4粉碎敌人的进攻(1)人民解

2、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八个月歼敌70多万,成功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2)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被人民解放军粉碎。重点精讲为什么说内战的爆发是必然的?(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抱有和平的诚意,但对国民党也有所防备。(3)二战后,美国扶蒋,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深化探究材料一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以下是其中一封电邀。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

3、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蒋中正梗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思考(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面对国民党、蒋介石的阴谋,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中蒋介石的“圈套”了吗?答

4、案(1)意图:如果毛泽东不去,就说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把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则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原因: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2)策略: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签署双十协定。没有。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表明争取和平的诚意;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2战略决战(1)战役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先后歼灭黄百韬、黄维、杜聿明兵团。平津战役:东北和华北解放军共同作战,傅作义率军接受和平

5、改编,北平和平解放。(2)意义: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深化探究材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材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思考(1)材料一中提出了什么作战方针?为落实这一方针采取了什么行动?(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案(1)方针:举行全国性战略反攻

6、。行动: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基本特点:主力军进行外线作战,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材料三三大战役示意图思考概述上图所反映的重大事件的背景和重大历史意义。答案背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经过一年作战,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原因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中国共产党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2)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2渡江战役(1)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

7、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2)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3追歼残敌: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世界意义: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历史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不同之处(1)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

8、和外交上占有较大优势,迫于国内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独裁的舆论压力和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而谈判;北平谈判时,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不得不发出“求和”声明。(2)目的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共产党则是为了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团结和教育人民;北平谈判时,国民党是为争取喘息时间以继续进行内战,共产党则力图尽早结束内战,减少人民痛苦,并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面目。(3)内容不同重庆谈判的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北平谈判的焦点是革命是否进行到底的问题。(4)结果不同重庆谈判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最终都被国民党撕毁;北平谈判达

9、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关键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有:两党的性质(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到分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深化探究材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思考(1)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近代曾定都于此的政权有哪些?(2)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答案(1)事件: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政权: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

10、政府、南京国民政府。(2)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堂小结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待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西安事变 B北平谈判C政协会议 D重庆谈判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是重庆,可排除A、B两项。“倭寇投降”即指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件大事为重庆谈判。2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如图漫画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A建设民主国家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C坚持独裁内战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

11、注意时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从漫画中“逆我者亡”可以判断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3.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答案B解析从漫画来看,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打人,露出了胸膛的空间,这把尖刀直插其心脏,因此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开始战略反攻 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 D进行平津战役答案

12、A解析注意从材料中抓住时间限制,即“1947年”,B、C、D三项是三大战役,发生在19481949年,只有A项发生在1947年,故答案为A项。5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B淮海战役的胜利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答案B解析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在1947年,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和国民党统治被推翻是在1949年4月。6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

13、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A清政府统治结束B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即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答案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的土地问题,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答案努力:进行重

14、庆谈判,进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二、学习延伸联系现实讨论,“两个务必”有什么深远意义?答案坚持“两个务必”,有助于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基础达标1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答案A解析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实际上是在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2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的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答案C解析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