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9970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2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2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2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2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2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2(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石油,第二章 油气藏中流体成分和性质,重点:石油与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碳氢 同位素特征。,第二节 天然气,第三节 油田水,第四节 油气的碳氢稳定同位素,第一节 石油,一、石油的化学组成 二、石油的分类 三、海陆相石油的区别 四、石油的物理性质,重点:石油的分类及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1、元素组成 元素组成 :碳(C)和氢(H)为主;其次为氧 (O)、氮(N)、硫(S)。 C:80%-88%;H:10%-14%; N、S、O总量 在0.37%,一般低于23%,个别含硫达10%。 C和H重量比5.77.7,平均6.5;原

2、子比平均为 0.57。,一、石油的化学组成,化学成分: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烃类。 元素、化合物、馏分和组分。,S平均为0.65%,具双峰型,1%为交叉点;大于1%为高硫原油,小于1%为低硫原油。海相石油含硫量高于陆相石油。,N在0.011.7%之间,平均0.094%,绝对多数原油小于0.2%;大于0.25%为富氮,小于0.25%为贫氮。 O在0.14.5%之间,与其氧化程度有关。 此外,50多种其它元素,如钒、鎳等。,2、化合物组成 烃类组成占97%-99%,少量非烃。 烃类组成: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 非烃组成:含S、N、O等杂原子化合物。,(1)烃类 饱

3、和烃 烷烃:CnH2n+2,占石油组分5060%,气态烃的碳14个,甲烷;第一种液态烃是正戊烃,液态烃的碳原子516;第一种固态烃是正十七烷烃,固态烃碳原子17以上。 正构烷烃:占石油体积1520%,轻质油达30%,重质油小于15%。一般C1C45,个别有C60,大部分小于C35。 异构烷烃:以小于C10为主,常见C6C8。,环烷烃:CnH2n, 由碳的数目决定名称,三员环、四员环和五员环等,占石油比例为2040%。以单环和双环为主,其次为三环,四环以上较少。, 不饱和烃 占原油重量的2045%,偶见有直链烯烃。 芳香烃:具有苯环,含量高的石油沸点高,不易燃。 单环芳烃:苯、甲苯等; 多环芳烃

4、:联苯、三苯甲烷等; 稠环芳烃:萘、蒽和菲等。,环烷芳香烃:包含一个或几个缩合芳环,并与饱和环及链烷基稠合。主要的是两环构成的茚满和萘满;重要的是四环和五环芳烃,包括甾族和萜族化合物。,(2)非烃, 含硫化合物 硫是石油中的有害物质,产生有毒气体和酸类,硫的含量是评价石油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100多种化合物,多呈硫醇、硫醚及硫化物等,重质油较多。 高硫石油:S2%; 低硫石油:S0.5%; 含硫石油:S =0.52%。 一般含硫量较高的石油多产自碳酸盐岩系和膏盐岩系含油层。,大庆:低硫;胜利:含硫;辽河:高硫。, 含氮化合物 含量小于0.1%,30多种,主要以含氮杂环化合物存在。碱性:吡啶、喹

5、啉、异喹啉等;非碱性:卟啉、吲哚和咔唑等。, 含氧化合物 50多种,包括有机酸、酚和酮类化合物。有机酸:C2-24的脂肪酸,C5-10的环烷酸,C10-15的类异戊二烯酸。有机酸和酚(酸性)统称石油酸,其中以环烷酸最多,占石油酸的95;但含量变化较大,在0.031.9之间。 环烷酸易与碱金属作用生成环烷酸盐,环烷酸盐又特别易溶于水。地下水中环烷酸盐的存在是找油的标志之一。,3、石油的馏分组成 馏分就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 温度区间(馏程):馏分有所差异。,汽油: C5C10 煤油: C11C13 柴油: C14C1

6、7 重质油:C18C25 润滑油:C26C35,4、石油的组分组成 石油组分分析: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化合物进行选择性溶解和吸附,分离出不同部分。 油质:溶于氯仿和四氯化碳。 胶质:溶于苯和酒精,能被硅胶吸附,主要是杂原子化合物。 沥青质:溶于氯仿、不溶于石油醚。,二、石油的分类,1、分类原则 石油化学家:侧重于各馏分含量及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地球化学家和地质学家:注意原油组成与生油岩及其演化作用关系。 2、Tissot和Welte的分类 指标:烷烃(石蜡)、环烷烃、芳香烃和含硫、氮、氧化合物(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三、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石油类型、含蜡量、含硫量、微量元素(钒和镍)及碳稳

7、定同位素。,四、石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 淡黄色、黄褐色、棕色、深褐色、黑绿色至黑色。胶质和沥青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2、相对密度和密度,(1)密度 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g/cm3)。 本身的成分和体积变化相关; 温度、压力及溶解气量有关。 液体石油体积,常压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膨胀系数:温度每增加1oF,单位体积所增加的体积数。,(2)相对密度 105Pa,20oC石油与4oC纯水的密度比值。 国际上通常用API(60oF)表示。 一般介于0.751.00之间,相对密度大于0.93为重质石油,小于0.90为轻质石油。,3、粘度 反映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粘度大则流动性差,反之则流动性好。 动力

8、粘度:即绝对粘度,u=kFP/QL (Pa.s); 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密度,m2/s; 恩氏粘度:即相对粘度,石油粘度/水的粘度。 与温度、压力、组成有关。 地下粘度小于地面;当粘度大于10Pa.s, 则归于天然沥青类。 4、溶解性 石油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苯和石油醚、醇等。,若以碳数相同的分子进行比较,烷烃溶解度最小,芳香烃最大,环烷烃居中。 各族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均随分子量增大而减小。,C(碳数),影响因素: 温度:降低而降低; 压力:只与气态馏分相关,对其它烃类的影响甚微; 含盐量:水中无机组分和含盐量增加时,烃类的溶解 度会降低。,5、荧光性 在紫外线照射

9、下发出荧光,是一种冷发光现象,常用于检测岩芯是否含油。饱和烃不发光,芳香烃和非烃发光。轻质油发浅兰色,含胶质多一般发绿或黄色,含沥青多一般发褐色。 6、旋光性 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发生旋转,这个角叫旋光角,多数为右旋,一般随含油地层年代的增长而减小。,第二节 天然气,一、天然气的概念及产状 二、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四、天然气与石油的差别,重点:天然气的产状及物理性质。,一、天然气的概念及产状,1、天然气的概念 广义:自然界所有天然形成的气体。 狭义:指气态烃和非烃气。 2、天然气的产状类型 相态:游离气、溶解气、吸附气和固体水溶气; 分布特点:聚集型和分散型; 与石油

10、产出关系: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1)聚集型 气藏气: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藏,为纯天然气气藏。甲烷占气藏气体成分的95%以上。,气顶气:与石油共生,位于油气藏的顶部,重烃气含量可达百分之几或几十,仅次于甲烷,属于湿气。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可逆裂解)为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2)分散型 油溶气:油藏内溶解的天然气。一般从几立方到上千立方都存在。 水溶气:溶解在水中的天然气;包括低压水溶气和高压地热型水溶气。 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是石油的百倍。,与温度、压力、矿化度等有关。 温度不变时,溶解度与压力成正

11、比。 较高压力:温度80时,随温度升高, 溶解度上升。,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与煤的变质作用和煤层顶板透气性相关。 全球煤层气地质储量为68238*1012m3,中国为3035*1012m3。 吸附气:通过分子吸附作用而附着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气体。与岩性、温度、压力、热变质程度等因素有关。 游离气:煤层孔隙或裂隙中储存的气体。,致密地层气:致密砂岩和裂缝性含气页岩中的天然气。美国日产气达1.5*1012m3。,吸附能力随地层压力增高而增大;但与变质程度正相关性不明显。,18号代表褐煤到无烟煤。,固态气体化合物:在海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

12、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体化合物,成为“天然气冰”,或“天然气水合物”。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北极永久冻土带发现气体水合物气田-“麦索亚卡气田”。,在标准温度压力下,每立方米水合物约含标准状态甲烷60172m3;良好的盖层。 气体水合物的形成同压力、温度关系密切。当温度为0OC时,形成水合物的压力约为2.6MPa;当温度为300OC时,形成水合物的压力约为100MPa。 气水化合物中甲烷总量约20*1015m3,较常规天然气大23个数量级。 将产生大量氮气和硫化物等,引起温室效应。,300-600m深的水柱静压力足以形成水合物所需的压力;主要存在于海底沉积物下部300-1000m。,二、天然气的化学成

13、分 主要为烃类,以甲烷为主,含少量C2-C5类重烃气;非烃气为次要成分,以N2、CO、CO2、H2S、H2,Ar等居多。 重烃气5%称湿气,5%称干气。,气态烃: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非烃气:氢、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高温高压下,C5-C7烷烃和部分环烷烃、芳烃及有机硫化物也可呈气态。,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1、密度和相对密度 密度: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烃类一般为0.6773.045g/cm3,混合物为0.70.75g/cm3,随重烃含量增加而增加。 相对密度:同温同压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比值。烃类为0.5542.49,混合物为0.561.0。 天然气的地下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14、随压力的增大而加大。 2、粘度 与化学组成及环境有关,在0oC时,为0.31*10-3mPas,在20oC时,为12*10-3mPas。,3、临界温度和压力 临界温度:指气相纯物质能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 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气态物质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逆蒸发:在地下较高温度(烃类物系的临界温度与临界凝结温度之间)的特定条件下,随着压力增加,液态烃可转化为气态。,一般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和压力增加而增大。,4、溶解性 天然气溶于石油和水。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5、热值 每立方米天然气燃烧时发出的热量(KJ/m3)。 天然气的热值一般4000010000

15、0 KJ/m3 ,石油为41840 KJ/m3 ,煤仅为16736KJ/m3。,四、天然气与石油的区别,1、成分 石油复杂,天然气简单。 2、物理性质 相态不同,在密度、粘度、溶解度、吸附性等方面也区别较大。,第三节 油田水,一、油田水的概念 二、油田水的产状 三、油田水的来源 四、油田水的化学组成 五、油田水的类型 六、油田水的物理性质,重点:油田水的产状及化学组成。,一、油田水的概念 广义: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 狭义: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连通的地下水。 二、油田水的产状 状态:吸附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水。 产状:底水、边水,三、油田水的来源 四、油田水的化学组成 指溶于油田水中的溶质的

16、化学组成,包括无机组成、有机组成、溶解气等。 1、无机组成 离子:Na+、K+、Ca2+、Mg2+、Cl-、HCO3-等。,来源:沉积水、渗入水、成岩水等。,2、有机组成 烃类:气态烃和液态烃。 酚:邻甲酚和甲酚为主。 有机酸:环烷酸、脂肪酸和氨基酸等。 3、溶解气 气体成分:O2、N2、CO2、H2S、CH4等。,五、油田水的类型 以离子含量及其组合关系进行划分: 大陆水:Cl-Na+Ca2+、Cl- Na+(当量),海水则相反。 Sulin分类根据Na/Cl、(Na-Cl)/SO4、(Na-Cl)/Mg分四类。,六、油田水的物理性质,1、颜色和透明度 颜色:淡青绿色(H2S),褐色或淡红色(Fe3+)。 透明度:不透明或混浊状。 2、气味和味道 气味:刺鼻的臭鸡蛋味、汽油或煤油味。 味道:咸味、苦味。 3、相对密度 一般大于1,随含盐度增加而增大。 4、粘度 大于纯水,随盐分增加而增大。 5、导电性 离子越多,导电性越强。,第四节 油气的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