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政治重点点与二轮复习建议1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749372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政治重点点与二轮复习建议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5高考政治重点点与二轮复习建议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5高考政治重点点与二轮复习建议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5高考政治重点点与二轮复习建议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5高考政治重点点与二轮复习建议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政治重点点与二轮复习建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政治重点点与二轮复习建议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高考政治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泉州市第七中学 何小阳,建议内容,2015高考政治后期复习建议,一、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 二、夯实基础 构建体系 三、注重能力 提升素养 四、研究题型 明确趋势 五、关注热点 学以致用 六、新旧教材 正确处理 七、有效训练 规范解答,一、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抓纲国颁考试大纲及省颁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和考生备考的依据。建议认真研读,特别是冲刺阶段应让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考多难,怎么考,增强教学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研究考试内容的规定,清楚有哪些考点,关注考试说明与教材不相一致的表述点,关注考点变化(特别关注新增考点)。如“客观规律与发挥

2、主观能动性”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根据福建省往年的命题特点,考试说明的新增考点一般都会有所体现。比如2013考试说明中新增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哲学与时代精神、2012年选修中增加美国利益集团这些新增考点在试题中有了很好的体现。 关注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目标与要求,并根据此要求,加强训练,提高考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提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信息意识、前提)。 关注题型示例、参考样卷的新增例题。领会这些试题的命题特点,思考、总结、归纳这些试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变化:新增计算题、2010、2011年全国课标卷;2014年北京卷。 “务本”在考纲、说明的指导下,重视书本知识

3、。,二、夯实基础 建构体系,夯实基础 对照考试说明, 准确理解各考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查缺补漏,做到考点“无死角” 。 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关系应进行分析、比较,将模糊的、易错的知识试题化、细化; 重在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 建构体系帮助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体系(思维导图)。横纵打通关节,做到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知识体系的重构与整合。可用如下方法进行构建与重组: 主体主线法;(国家、企业、个体) 主题主线法;(围绕核心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考纲主线法;(特别是一级考点所包含、辐射的知识内容) 教材单元、课题主线法(哲学,尽量以现行教材单位体系构建知识网络,而淡化如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等

4、现行考试说明未使用的单元主题。),突出主体、主线(经济生活),突出主体、主线(政治生活):,突出主体、主线(文化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世界追求真理、思想方法创新意识、认识社会价值选择哲学10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真理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历史观、价值观。,生活与哲学(四个层次):,三、注重能力 提升素养,高考趋势: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转变。 1、高考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信息意识) 、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论和探

5、究问题的能力(探究意识)。 2、关注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力,特别是通过适当的开放性与探究性,考查考生参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能力,以及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标卷、江苏卷)。,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是解题前提。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概括、筛选、归纳,进行重新建构。两个关键:一个完整,一个整合。对于主观题:分层:以句为单位;概括:去除枝节信息;抽象:转化为学科语言。 所谓调动和运用知识,即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关键是先存储,有知识可调动。要求做到: 要归纳调用知识; 要综合运用; 要有效调用。

6、,所谓“描述”,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全面、准确的表述;所谓“阐释”,则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和说明等有意义的解说。要求做到: 简洁描述:简洁并学科化的语言; 综合阐述(多角度、多层次):如:图表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表面的信息,又要本质的信息;既要分析,又要综合。 所谓“论证”,是指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或错误性的论述过程。关键是: 是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 是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等。所谓“探讨”,是指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1、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例1】阅读图11、图12,从中可以得到的哲学启示是 事物的变化

7、发展是有规律的 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 B C D 答案 C 说明本题以经济、社会知识为载体,以图表形式呈现,将经济学知识与哲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考查考生准确全面地从经济图表中解读有效信息(整体认识、综合性信息)、概括哲学道理的能力,具有跨模块综合的特征(突出模块间知识的借用与融合)。本题有较强的干扰性,需要考生正确解读图中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抽象其中的蕴义,准确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状态、道路和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通过图片信息与选项的比较,做出正确判断。,三、注重能力 提升素养,2、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

8、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例2】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读图“十一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跌幅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A点到B点,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B从B点到C点,减缓货币流通速度 C在D点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D在E点时,增加货币发行数量 答案 B 说明 本题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跌情况,要求考生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不同时期CPI的变化情况,调动和运用经济生活宏观调控中货币供应

9、量、利率、信贷等相关知识和时事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调动的知识包括:学科内知识、时事知识、“知识库”中其它知识,三、注重能力 提升素养,三、注重能力 提升素养,3、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例3】 2011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是( ) A增加现期消费 B提前归还债务 C持有债券 D增加储蓄 答案 A 说明 本题题干以考生较为熟悉的通货膨胀现象为情境,从多个角度列举相应的对策作为题肢,涉及通货膨胀、消费、投资等多个知识点以及生活经验,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现实

10、性、生活性、实践性较强,知识覆盖面较广,考查的能力层次较广。首先,考生必须从题干中获取“CPI上升”、“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的信息,并解读出“纸币贬值”、“物价还会继续上涨”等情况。其次,要求考生从“知识库”中检索和选用相关学科知识,将这些知识与题肢建立正确联系,明确它们的知识内涵。第三,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情境,综合运用通货膨胀、消费、投资等知识对现实问题做出判断,做出尽量减少损失的选择。 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做出合理的经济行为选择。,三、注重能力 提升素养,4、综合使用题目的信息、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例4】(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11、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说明本题聚焦勤俭节约这一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立足论证能力的考查。试题要求考生在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选用文化生活中的多个单元的相关知识,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根据设问的指向提出合理的、充分且必要的论据,合乎逻辑地对“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加以论证。 本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思维跨

12、度较大,尤其是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简洁、清晰地描述和阐释事物,完整、严密地论证问题,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了高考的选拔要求。,四、研究题型 明确趋势,选择题题型:简单计算题(通过数据变化进行判断、推理,并做出合理经济行为选择)、曲线类试题(供求曲线)、传导排序类试题(思维过程、因果联系)、推论题、图表题(判断、比较与推理)、漫画类试题(侧重生活化)、跨模块选择题、古诗文对联类、演绎题、归纳题、原因类、启示类等(还应关注本省地方题材、一材多角度类等题型。) 建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各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全面性分析、对各种现象的可能性影响进行全面且辩证地分析,鼓励学生勇于推

13、理、猜测,注重推导的过程。(以经济曲线题、推论题、传导排序题为例): 解释某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可能产生的原因并能根据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对某种经济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推论。 对某经济现象或行为的重要性、有效性作出合理评价。 根据经济常识的一般原理作出合理的经济行为选择。 推断某种经济现象或行为的动机或目的。 对某经济方案或观点提出质疑。,四、研究题型 明确趋势,主观题题型: 从考生答题的思维空间与自由度看:限制性试题与扩展性试题(省检开放性过大)。 从设问的角度看: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体现类、启示类、认识类、辨析类(评析类)、探究论证类(正反论证、事实论证) 、分析说明类、两难型试题(具

14、有开放特点、往往与分析说明类相结合)等。 从设问的知识辐射范围看:单点知识与综合知识类、跨模块主观题(13、年出现) 建议:进行题型专项训练。,五、关注热点 学以致用,时政教材:重视和动态用好时政教材-时事高中版和时事报告杂志。 呈现方式:选择题是隐性+显性的热点(大致1:1);主观题是以显性的时政热点为主,2015年呢? 39题选材: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普世价值(文化为线) 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萧规曹随) 2010年:改善民生,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人本) 2011年:海权与福建海洋经济(海洋) 2012年:思想道德建设(道德) 2013年:生态文明与中央倡导节俭之风(生态) 2

15、014年:文化强国与文化产业 2015年:?,五、关注热点 学以致用,2015年高考时政热点(部分) 十八届四中全会与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高招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价格改革;财税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计生、自贸区改革;开出反垄断的巨额罚单 扩大对外开放: 新马歇尔计划与APEC会议与“一路一带”;建立金砖国家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海丝银行;高铁、核电等装备“走出去”;自贸区从上海扩围至天津、福建、广东等地。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新常态与经济转型;中国制造2025(工业发展10年规划);发展新兴产业;支持新兴业态: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诚信意识、法治意识;书香中国、书香社会。 “四个全面”治国方略:小康、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群众路线),选材方向: 经济全面深化改革,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精神,造就实现中国梦 的强大文化力量;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 社会新常态下惠民生,协调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发展。 生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国际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