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抗微生物药物和合理用药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9146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物和合理用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物和合理用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物和合理用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物和合理用药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物和合理用药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物和合理用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抗微生物药物和合理用药(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毕节高等专科学校 陈跃玲,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及合理用药,掌握常用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药、一线抗结核药、消毒防腐药的抗菌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及合理用药 熟悉抗菌药的合理用药原则及常用术语 了解常用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正确处理病原微生物、机体、药物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避免滥用抗微生物药,学习目标,抗微生物药是一类对体内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包括抗生素(如青霉素类)、人工合成药(如磺胺类、喹诺酮类),概 述,概 述,第一节 抗微生物药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抗生素 第三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第四节 抗结核病药 第五节 抗真菌药与抗病

2、毒药 第六节 消毒防腐药 第六节 抗寄生虫病药,目 录,第一节 抗微生物药的基础知识,抗菌药 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 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对细菌具有抑制或 杀灭作用的药物,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一、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抗菌谱 窄谱:如异烟肼 广谱:如四环素、氯霉素 抑菌药:如四环素、红霉素 杀菌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 类等,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一、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抗菌活性 MIC: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MBC: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抗菌后效应(PAE):用药后当血药浓度低于最低

3、抑菌浓度或被消除之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意义:PAE持续时间越长,抗菌药的t1/2越长,应用时可延长用药间隔时间而疗效不减。,抗菌药抑制或杀灭 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一、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二、抗菌药的作用机制,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影响叶 酸代谢 (磺胺类),抑制DNA 螺旋酶合成 (喹诺酮类),抑制RNA合成 (利福霉素类),影响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红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类),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多粘菌素、制霉素类),1.干扰菌体细胞壁的合成 (-内酰胺类、万古霉素) 2.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二、抗菌药的

4、作用机制,3.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多黏菌素、两性霉素B) 4.影响叶酸的合成和利用(磺胺类、甲氧苄啶) 5.抑制核酸代谢(喹诺酮类、利福平),1.确定病原体 2.根据抗菌药的作用特点和患者的感染部位选药 3.根据患者状况合理用药 4.严格控制预防性用药 5.制定合理方案 6.避免局部用药,三、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原则,抗菌药按作用分为4大类: I 类: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 如-内酰胺类。 类:静止期或慢效杀菌剂 如氨基糖苷类 类:速效抑菌剂 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等 类: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三、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原则,协同作用 类引起细胞壁缺损,有利于类药物进入菌体内作用于靶位。 拮

5、抗作用 类因快速抑制细菌细胞内蛋白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不利于类药物发挥作用。,三、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原则,无关或相加作用 相加或协同作用 毒性增加 相加作用,三、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原则,患者,男,17岁,患大叶性肺炎,医生处方如下,请分析合理否? 青霉素注射剂 80万U6 用法:一次80万U,一天2次,肌注。 红霉素肠溶片 0.25g9 用法:一次0.25g,一天3次,口服。,想一想, 合理否?,三、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原则,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耐药性: 细菌对药物不敏感的现象,抗菌谱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抗菌活性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能力。临床运用抗

6、微生物药时,应注意机体、病原体和药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并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小 结,第二节 抗生素,重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难点: -内酰胺类 的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重点难点,抗生素,一、-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三、其他类抗生素,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一、 -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药,2.触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二、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其转肽酶活性,阻

7、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黏肽的交叉联结,导致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菌体内,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作用特点: 繁殖期杀菌剂; 对G+菌的作用强 对人体毒性小,-内酰胺类抗生素,一、天然青霉素,(一)青霉素类,分析:不能与碱性药物、酸性药物合用 不能采用加热的方法加速溶解 临用前配制,青霉素G (penicillin G,苄青霉素),【化学性质】,青霉素G的特点: 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故不宜口服; 肌注吸收快,30min达峰值; 体内分布广,易通过胎盘和血脑屏障;,【药理作用】 青霉素为繁殖期窄谱杀菌剂 (1)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2)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炭疽芽

8、孢杆菌 (3)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4)螺旋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放线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极易产生耐药,(一)青霉素类,【临床应用】各敏感菌感染均为首选,(1)G+球菌感染,链球菌,溶血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风湿热 草绿色:心内膜炎,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疖痈、骨髓炎,(一)青霉素类,【临床应用】 (2)G+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需合用相应抗毒素 (3)G-球菌:脑膜炎(青SD)、淋病 (4)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梅毒 (5)放线菌病:需大剂量长期治疗,(一)青霉素类,(一)青霉素类,【

9、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最常见) 总发生率:0.7%-10% 症状:(1)以皮肤过敏和血清病样反应常见 (2)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防止措施: (1)询问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2)初次使用、用药间隔24h、更换批号或厂家的均应皮试,结果阳性者禁用 (3)一旦发生,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5-1.0mg,并配合其他措施,(一)青霉素类,不可与氨基酸营养液合用 会增加青霉素G抗原性,(2)郝氏反应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后,可因大量病原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常为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等。一般发生于青霉素开始治疗后68 h,于1224 h消失. (

10、3)其他:局部红肿、青霉素脑病,(一)青霉素类,二、半合成青霉素,(一)青霉素类,(1)耐酸青霉素:可口服 青霉素V主要用于轻度感染 (2)耐酶青霉素(耐酶亦耐酸) 耐酶,耐酸可口服耐药金葡菌感染(首选) 常用药物: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等,(一)青霉素类,(3)广谱青霉素(耐酸不耐酶,广谱) 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等; 氨苄西林为肠道感染的首选用药; 常用药物: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羟氨苄西林等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用于G-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及其他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常用药物:羧苄西林、磺苄西林、替卡西林、呋苄西林,

11、(一)青霉素类,(5)抗G-杆菌青霉素 对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美西林和匹美西林尿路、肠道感染 替莫西林尿路、肺、软组织感染,(一)青霉素类,(一)青霉素类,半合成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等)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同样要做皮肤过敏试验。,(一)青霉素类,抗菌机制与青霉素相似 抗菌谱广、杀菌力强 对-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二)头孢菌素类,过去也称先锋霉素类,根据抗菌谱、抗菌强度、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对肾脏的毒性分为4类,(二)头孢菌素类,四类头孢药物特点比较: 肾毒性一代比一代弱,至四代无肾毒性; 对-内酰胺酶一代比一代稳定; 一代至三

12、代对G+菌作用越来越弱,对G-越来越强;四代对两者均有很强作用; 对绿脓杆菌均无效;,(二)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2.胃肠反应 3.肾毒性 大剂量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出现 4.双硫仑样反应 又称戒酒样反应。用药期间或停药37天内应禁酒 5.其他 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高剂量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长期服药易出现二重感染;,(二)头孢菌素类,病例分析,张某,男,31岁,酒量很大,平常经常与朋友、同事在一起饮酒。近期患呼吸道感染,医生嘱其口服头孢氨苄。治疗3天后,参加朋友聚会,喝了些白酒,当场出现头痛、恶心、心跳加快、胸闷、精神恍惚、呼吸困难等,友人急将其送往医

13、院。 请分析: 1.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应如何避免?,患者,男,25岁,发热1d,体温39.3,两侧扁桃体肿大并有脓苔,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医生开出了如下处方,请分析合理否? 青霉素注射剂 80万U6 用法:皮试后80万U,肌肉注射,一天2次 对乙酰氨基酚片剂 0.5g9 用法:一次0.5g,一天3次,想一想, 合理否?,处方分析,【注意事项】 1.口服头孢菌素类制剂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3小时服药;用药期间不要饮酒或含乙醇的饮料 2.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药前应确认患者的肾功能良好,避免与氨基糖苷类、强效利尿药等合用,(二)头孢菌素类,【注意事项】 3.注意监测尿常规和肾

14、功能 4.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一代、二代头孢菌素,(二)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 抗菌活性与第二代头孢菌类似,G+菌作用第一代头 孢。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内酰胺酶稳定性高。用于盆腔、妇科、腹腔等混合感染 碳青霉烯类 常用的有亚胺培南与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按1:1组成的复方注射剂(泰能),具有广谱、强效、耐酶等特点,主要用于G+菌、G-菌引起的重症感染。,(三)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单环-内酰胺类 具有耐酶、低毒、体内分布广、不良反应少而轻等特点。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严重感染。 氧头孢烯类 抗菌作用、活性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对-内酰胺酶稳定,t1/2长,不良反应

15、以皮疹多见,凝血障碍等,(三)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 包括克拉维酸、苏巴坦、他唑巴坦等 抗菌谱广,但抗菌活性低,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合用有协同作用,(三)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类: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 半合成类: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 1.口服难吸收,仅用于肠道感染。全身感染需注射给药,大部分以原形由肾排泄,尿液中浓度较高。可用于泌尿道感染的治疗 2.抗菌谱较广,对G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是静止期杀菌药,二、氨基糖苷

16、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 4.不良反应 (1)耳毒性:前庭功能障碍和耳蜗神经损害 (2)肾损害:蛋白尿、管型尿等 (3)变态反应:皮疹、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低) (4)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甚至 呼吸停止。应静脉注射新斯的明和钙剂抢救,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注意事项】 1.与-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但有配伍禁忌,不可混于同一容器注射,以免影响疗效 2.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尤其是链霉素 3.一般用药疗程以710日为限,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注意事项】 4.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及幼儿、哺乳期妇女慎用,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孕妇禁用 5.定期检查肾功能,避免同时应用能增加肾毒性的药物如第一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两性霉素B等,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