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阶段注意事项与做法集锦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748617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79.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阶段注意事项与做法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主体阶段注意事项与做法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主体阶段注意事项与做法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主体阶段注意事项与做法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主体阶段注意事项与做法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体阶段注意事项与做法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阶段注意事项与做法集锦(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堆放,现场材料堆放,砌体堆放,大模板堆放,钢筋堆放,屋面工程 实物样板,屋面工程 实物样板,砌体及门、窗洞口混凝土过梁样板,主体施工准确弹50控制线的同时,在地面上弹20控制线,对砌体、抹灰进行精确控制,确保成型毛坯房间的方正,以及空间净尺寸的准确。 整体实测实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从而保证装修构件、家具的一体化、工厂化加工。,20控制线,砌体样板,后砌墙电盒安装采用专用工具,确保盒子出墙及标高统一。,砌体、电盒预埋样板,外墙保温、面砖 实物样板,试块竖向放置,试块太密,标示不清,5.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基础类别、支承工况、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2、,其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5.1.2 模板及其支架工程应编制安全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应内容完整,计算准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搭设高度不小于8m、搭设跨度不小于18m、施工总荷载不小于15kN/、集中线荷载不小于20kN/m的模板工程,其专项方案均应按规定程序组织专家论证,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5.1质量要求,5.1.3 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并应满足混凝土成型工艺的要求。 5.1.4 设计模板的选型、选材和制作量,应力求资金投入合理,兼顾后续工程适用性。模板规格尺寸宜多标准型、少异型

3、,多通用,多周转次数。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和装饰混凝土工程,应能使其达到设计效果。 5.1.5 模板工程施工前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防止施工作业人员坠落和支架失稳坍塌等风险源,并应充分考虑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劳动保护要求。,5.1.6 模板进场时,应进行检查验收和试组装,并按规格类型编号标识。钢模板及其支架、配件应有防锈蚀措施。 5.1.7 模板安装时,应保证模板的位置线、轴线、标高、垂直度、结构构件尺寸、门窗洞口位置等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至3/1000,起

4、拱线应顺直,不应有折线。梁、板后浇带处的模板及支架宜与后浇带两侧的模板及支架分开支设。 5.1.8 模板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支架支承在土层地基上时,基土应坚实,并应铺设垫板;雨期施工时应有排水和防地基沉陷措施;冬期施工时应有预防基土冻胀或融陷的措施。,后浇带支撑,梁板后浇带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与主体架体一起搭设,主体模板拆除时后浇带部分架体不拆,模板就不受影响,从而保证后浇带两侧沉降一致,后浇带浇筑后无错台、下沉、漏浆现象;,5.1.9 对于高层结构工程,应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模板及支架安装时应有临时稳固措施,位于高空的模板安装时应有可靠的防风措施。 5.1.10 模板安装观感质量应

5、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安装应拼缝严密平整,不漏浆、不跑模、不变形;预埋件、螺栓、箱盒等位置尺寸准确,固定牢靠。 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不应使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 混凝土施工缝处的模板安装前,应先将已硬化混凝土表面层的水泥薄膜或松散混凝土凿除,清理干净。,模板工程拼缝严密、表面平整,配模时梁柱节点、梁梁节点作为工序控制的重点,对确保混凝土成型后的观感质量非常重要。,窗口支撑:木材宜采用不易变形的红白松,模板阴角和阳角用角钢与木模固定,同时洞口模板内加支撑。浇注混凝土时从窗两侧同时浇筑,避免窗模偏位。,5.1.11 模板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

6、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设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坏,预埋件等不因拆模而松动。 2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5.1.11的规定。 3 预应力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及其支架应在预应力张拉后拆除。 4 结构拆除底模、支架后,应依据施工技术方案对其结构上部施工荷载及堆放料具进行严格控制,或验算后在结构底部增设临时支撑;悬挑结构均应加设临时支撑。,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7.1 质量要求,7.1.1 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光圆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2 335

7、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3 500MPa级带肋钢筋,当直径为28mm以下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当直径为28m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倍; 4 位于框架结构顶层端节点处的梁上部纵筋和柱外侧纵筋,在节点角部弯折处,当钢筋直径为28mm以下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当钢筋直径为28m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6倍; 5 箍筋弯折处尚不应小于纵筋直径;箍筋弯折处纵筋为搭接钢筋或并筋时,应按钢筋实际排布情况确定箍筋弯弧内直径。,7.1.2 纵向受力钢筋的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光圆钢筋末

8、端作180弯钩时,弯钩的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7.1.3 箍筋、拉筋的末端应按设计要求作弯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或设计有专门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两者之间的较大值; 2 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受拉锚固长度,且两末端均应作不小于135的弯钩,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的较大值; 3 拉筋用作梁、柱复合箍筋中单肢箍筋或梁腰筋间拉结筋时,两端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本条第1款对箍筋的有关规定;拉筋

9、用作剪力墙、楼板等构件中拉结筋时,两端弯钩可采用一端135另一端90,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5倍。,7.1.4 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应设置钢筋接头,且不应进行钢筋搭接。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7.1.5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及外观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7.1.6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接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

10、分批错开; 2 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应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3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受拉接头不宜大于50%;受压接头,可不受限制; 2) 板、墙、柱中受拉机械连接接头,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超过50%。,7.1.7 当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接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分批错开;各接头的

11、横向净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2 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应属于同一连接区段;搭接长度可取相互连接两根钢筋中较小直径计算。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附录C的规定。 3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图7.1.6); 注:图中所示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直径相同时,接 头面积百分率为50%。,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纵向受拉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

12、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超过25%;基础筏板,不宜超过50%。 2) 柱类构件,不宜超过50%; 3)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 7.1.8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25%; 2 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 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4 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

13、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7.1.9 钢筋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2 墙、柱、梁钢筋骨架中竖向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数扎牢;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数扎牢,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错扎牢。 3 梁、柱的箍筋弯钩及焊接封闭箍筋的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4 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承重结构同步绑扎。 5 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起始距离宜为50mm。 7.1.10 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放在柱

14、纵向钢筋内侧;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侧,并宜在墙端弯折锚固。 7.1.11 钢筋安装应采用定位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宜采用专用定位件。定位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定位件的数量、间距和固定方式,应能保证钢筋的位置偏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框架梁、柱保护层内,不应采用金属定位件。,钢筋间距均匀、绑扎牢固,板双层钢筋间用马凳支撑,构造柱钢筋普遍位移,注: 若地下室柱钢筋在柱外偏位时,可以不弯柱筋,将柱尺寸适当加大将柱筋包入砼内。,结构柱钢筋内偏位处理节点 结构柱钢筋柱外偏位处理节点,10.2 砌体砂浆强度

15、检测,10.2.1 砌体砂浆强度的检测单元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主体结构施工过程未经历冬期施工时,应在砂浆等效龄期不小于600d的楼层中随机抽测一层作为一个检测单元; 2 当主体结构施工过程经历冬期施工时,应在冬期施工结束后龄期不小于28d的楼层中随机抽测一层作为一个检测单元; 3 当观感检查中发现某层砌体砂浆强度印象偏低时,应将该层作为一个检测单元。 10.2.2 砌体结构砂浆强度单个检测单元的测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个检测单元应随机选取6道墙体,作为6个测区。当一个检测单元不足6道墙体时,应将每道墙体作为一个测区。选取的墙体宜为承重墙,且在同一检测单元中的砌筑时间相差不宜超过3d

16、。 2 每个测区内各选取一个测位进行检测,测位面积不宜小于0.3m2。 10.2.3 当通过观感检查发现某个墙体砂浆强度印象偏低时,可将该墙体作为取样单位,并布置2个测位单独对该墙体进行检测,每个测位面积均不宜小于0.3m2。,10.3 混凝土强度检测,10.3.1 工程中采用的预拌混凝土应符合山东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10.3.2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单元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主体结构未经历冬期施工时,对于砌体结构,应随机在混凝土等效龄期不小于600d的楼层中抽取一层;对于混凝土结构,应以每十层为一个抽样单元,十层以下的随机抽取一层,十层以上的每10层抽取一层,不足10层的部分按10层对待,抽取楼层的混凝土的等效龄期应不少于600d。 2 当主体结构经历冬期施工时,对于砌体结构和多层混凝土结构,应随机在冬期施工且转入常温不少于28d的楼层中抽取一层,否则应在非冬期施工的楼层中随机抽取一层;对于高层混凝土结构,应以每10层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10层的部分按10层对待,在每一取样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