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点考测试题:史论结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48254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点考测试题:史论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点考测试题:史论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点考测试题:史论结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点考测试题:史论结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点考测试题:史论结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点考测试题:史论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点考测试题:史论结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史论结合一、选择题1. 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今天的史学家多贬其徭役繁重;隋文帝土木建设规模也不小,如营建大兴城,设仓库,开运河,但是今天的史学家多夸赞其功。究其原因是 ( )A评价标准不一样,史学家褒贬各异 B民间已成定论,史学家只好附从C历史人物贡献不同,史学家褒贬自然不同 D古史如此评价,史学家断难翻案2. 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当前,下列主题最适合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 ( )A “火烧圆明园”的情景 B “戊戌政变”内幕C “新中国成立”详情 D “”的情景3.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

2、,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 ( )A正确的 B根本错误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4. 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 )A.事件发生的时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5.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 48 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 46 郡。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 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6.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

3、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7.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国家,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破坏性的B.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C.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 殖民国家的经济掠夺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8. 日军侵华期问,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

4、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2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9.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仔细观察下列文物,其中对研究奴隶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 ( )古雅典陶片 甲骨卜辞 民法大全买卖契约 西汉浑仪A. B. C. D.10. 秦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初又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这反映了( )A.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事物发展的渐进性C.封建主义还不够强大 D.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曲折11.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5、)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12.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 ,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 ”作者的意思是 (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 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 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 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13. 历史学家马克布诺赫 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的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6、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 布诺赫在此强调的是 ( )A. 鉴往知来 B. 以古讽今 C. 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14. 学习历史的时候,经常要接触史料。有人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15. 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 5000 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

7、据此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其中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A玉面人的年代 B玉面人的特征 C扁足青铜方鼎 D鼎内壁的小篆二、主观题 16. 某班的同学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不少有关法律的条文。(14 分)3第一小组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作了相关整理:“盗陟封,赎耐。 ”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 30 天劳役。“夫盗千钱,妻所匿三百,可以论妻?妻智夫而匿之,当以三百论为;不智,为收。 ”大意是:如果丈夫偷钱一千元,妻子藏匿三百元,妻子应该怎样定罪?如果妻子知道丈夫偷钱而藏匿,当以偷钱三百元论处,如果不

8、知道,不追究。在田律 、 徭律 、 仓律 、 公律 、 金布律 、 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 “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第二小组查找到是古代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的部分条文。其中这样描述:“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如果手和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

9、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 ”第三小组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 ,他们从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些条文: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 14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各组利用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关探讨,请你参与讨论:(1)根据第一小组搜集的信息,请你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法律的哪些特

10、点?(5 分)(2)你认为第三小组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与十二铜表法相比,增添了哪些合理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材料)?(4 分)(3)从三个小组收集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和罗马维系统治的共同点是什么?(2 分)(4)假如你参与了材料的收集,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收集来的历史资料?(3 分)417.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一)史料研习: 1912 年 3 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请回答:(1)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2 分)(2)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2 分)(3)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2 分)(二)理论指导: 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共是如何开创人民民主政治新局面的?(4 分)(三)问题研讨“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2 分)18.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德国现代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

12、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5 分)史实 推论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 普鲁士的制度比法国先进威廉二世上台后放弃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 俾斯麦为人过于骄横,不受威廉二世赏识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分裂为两个国家 德国成为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联邦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胜利1990 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民主德国高,政局更稳定519. 历史学科的材料多种多样,因此试题材料呈现的形式既有文字性的,也有表格、漫画、地图等形式。其中表格型的材料题,要求我们首先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数字反映的问题,再按照题目要求

13、,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回答。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表格,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952 年和 1956 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 年 1956 年国营经济 19.1% 32.2%合作社经济 1.5% 53.4%公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 0.7% 7.3%资本主义经济 6.9% 0%私有经济个体经济 71.8% 7.1%(1)简析材料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69到 1956 年的 0的原因?(1 分)材料二 1800 年1880 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 亿美元)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金额 1.4 2.4 7.2 14.7引自夏诚著近代世界整体观(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1 分)试分析其出现的物质技术条件。(2 分)材料三 19291933 年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国家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美国(1932 年) 47% 75.7% 约 1700 万人德国(1932 年)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