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7388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要(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消毒灭菌常用术语,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cleaning):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热力灭菌法,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法,干燥与低温抑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

2、灭菌法,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一)热力灭菌法,1. 干热灭菌法 2. 湿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力比干热大。 原因:(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1. 干热灭菌法 焚烧 烧灼 干烤 (160 2h或 171 1h或121 16h) 红外线,干烤箱,烧灼灭菌法,2. 湿热灭菌法 煮沸法 巴氏消毒法 (牛乳、酒类) 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 61.162.830min 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 71.715s 超高温巴氏消毒法 13212s 流动蒸汽消毒法 间歇蒸汽灭菌法(反复多次流动蒸汽) 100维持30min37温箱过

3、夜100维持30min37温箱过夜 100维持30min 37温箱过夜100维持30min。,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103.4kPa蒸气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min,高压蒸汽灭菌器,用于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耐热药品、手术敷料等。,(二)辐射灭菌法,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 电离辐射: 、射线以及高能质子、 中子等,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UV) 作用于DNA,使相邻的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复制。 空气消毒、表面消毒。,UV的杀菌机制,电离辐射 射线:电离辐射强,穿透力差( 缺乏穿透力,不实用) 射线:电离辐射强,穿透力强 射线:电离辐射弱,穿透力强

4、x射线:杀菌力不如紫外线,穿透力强 杀菌机制:射线使水电离为H+和OH-,这些游离基是强烈的还原剂和氧化剂,可直接作用于细菌本身 。 用途:忌热物品的灭菌消毒、食品保藏和育种等方面。 微波(microwave)-热效应灭菌。,(三)滤过除菌法,滤菌器(filter)-液体除菌 薄膜滤菌器 玻璃滤菌器 石棉滤菌器 素陶瓷滤菌器,薄膜滤菌器,微孔滤膜上的细菌,生物洁净技术-空气除菌 初级分子空气过滤器 塑料泡沫海绵 中级分子空气过滤器 无纺布 高级分子空气过滤器 超细玻璃滤纸,层流室,无菌手术室,(四)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干燥:细菌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大量水分,新陈代谢便会发生障碍,甚至引起菌体蛋白

5、质变性和由于盐类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导致死亡。 低温:低温下,细菌代谢活动降低到最低水平,生长繁殖停止,但仍可长时间保持活力。 常用作保存细菌菌种,冷冻真空干燥法可避免解冻时对细菌的损伤,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菌种保存管,(五)化学消毒灭菌法,杀菌机制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外液内渗,细菌裂解。,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一)高效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漂白粉)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二)中效消毒剂 1.含碘消毒剂 (碘酊、碘伏) 2.醇类消毒

6、剂 (乙醇、异丙醇) (三)低效消毒剂 1.季铵盐类消毒剂 (苯扎溴铵) 2.氯已定 3.高锰酸钾,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手和皮肤的消毒 黏膜的消毒 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 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 饮水的消毒 环境的消毒,第三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微生物的数量 消毒剂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温度 酸碱度 有机物,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biosafety)是生物技术安全(safety of biotechnology)的简称。 生物安全是指对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所采取的

7、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第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 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扩散和防感染。,P4 实验室 (BSL-4),思考题,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 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