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科普讲座201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6768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科普讲座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肺复苏科普讲座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肺复苏科普讲座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肺复苏科普讲座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肺复苏科普讲座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科普讲座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科普讲座201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肺复苏科普讲座,浙江衢化医院急诊科 柳月珍,猝死的定义,1、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2、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猝死的病因,1、各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心肌病等 2、脑卒中 3、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血钾过高或过低 4、创伤 5、暴怒、恐惧、大喜、大悲等。,猝死的特点,在发病后的第一个小时内死亡率已高达30%以上。即1/3的患者还未到达医院治疗前就已经死亡。4周住院率死亡率大于50%. 大多数心性猝死发生于“健康”人群中,平时无心脏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 有危险因素者(如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心脏病),相对危险性可高达30%,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

2、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和张澍教授牵头开展的我国十五攻关项目关于我国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近日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2009,54(12): 1110)。,我国最新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揭晓 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SCD高达54.4万例/年,居各国之首,猝死主要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面色苍白、紫绀,可有抽搐; 心脏博动消失; 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反射消失。,脑组织对无氧的耐受

3、能力,大脑-4-6分钟 小脑-10-15分钟 延髓-20-25分钟,成人生存链,1.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判 断 意 识,判断患者意识通过 动作或声音刺激,如 拍患者肩部或呼叫, 观察患者有无语音或 动作反应,判断循环,触诊颈动脉搏动,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有力、连续、快速 按压部位 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 按压姿势 按压方式,成人按压部位,按压点位于“胸骨与双乳头连线交界处” (以食指和中指顺着肋缘向上滑行,至肋骨和胸骨交界处,此为剑突处)胸骨下段剑突上3横指,即为心脏按压的部

4、位。,按压深度,成人:至少为 5 厘米 婴儿和儿童: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按压和放松时间各占50%,按压姿势,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 床旁应站立于踏脚板,双膝平病人躯干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 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 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按压姿势示意图,按压方式,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骨,保持正常位掌跟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 手臂与胸骨垂直,借助身体之力向下按压 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 胸部弹回原位,按压人要轮换 每2min或5个周期CPR后更换按压者 5s内完成更换 电击除颤后即刻作CPR,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按压通气比例,目前推荐使用按压/通气 的比例为302,每个 周期为5组302的CPR, 时间大约2分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