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金融全球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5003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金融全球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7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金融全球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7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金融全球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7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金融全球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7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金融全球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金融全球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金融全球化(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章 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 与金融全球化,学习提示,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2,学习提示,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将世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起来的渠道、形式和手段之一的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发展变化进行阐述和分析。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能够对战后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变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其趋势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区域化,金融风险全球化和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 。,3,学习重点和难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背景、内容、作用及缺陷。 难点是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金融全球化作为现代市场经济

2、条件下必然发生和不可逆转的历史现象,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全球化使得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各国构筑防范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均显得至关重要。,4,第七章 当代国际货币制度 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区域化 第四节 金融风险全球化与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5,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变化,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二、牙买加体系与浮动汇率制的实施 三、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同主张 四、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6,国际货币制度,所谓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一组由大多数

3、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7,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建立与瓦解,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主要内容、积极作用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及其瓦解,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市,召开了有44个同盟国的300多名代表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以美国提出的“联合国复兴开发银行计划”为基础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4、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因为此国际货币制度是在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9,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美元与黄金挂钩(即美元与黄金保持固定比价,各国政府可随时用美元按固定比价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比价)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即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为平价上下各1%,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当一国发生“根本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才允许升值或贬值;当平价变动超过10%时,须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的国际货币制度。,1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

5、补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国际支付手段的不足,从而消除了影响国际间商品流通的障碍,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以一个比较稳定的汇率确保了全球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安全与稳定; 它消除了战前各个货币集团之间的相互对立,避免了各国之间相互进行外汇倾销,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动荡不安的局面。,1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

6、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 简言之,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发现的这一根本缺陷即“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12,1960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上爆发了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第一次美元危机。 20世纪6年代中期,美国被迫实行“黄金双价制”(Two-tier Gold Price System),即在官方和私人黄金市场上分别实行两种不同的金价。这意味着以美元黄金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难以维持。 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被迫于当年8月1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即对外停止履

7、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和对内冻结工资与物价。它宣告了美元与黄金的官价兑换的终止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13,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有人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期间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时期相提并论,将其称为世界经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同时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以后发展为世界银行集团)以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95年正式改组为世界贸易组织)这三个国际组织,称为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14,二、牙买加体系与浮动 汇率制的实施,1牙买加体系的建立及 其主要内

8、容 2浮动汇率制的实施,15,牙买加体系的建立,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即“牙买加会议”),就若干重大的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协议,即“牙买加协议”(Jamaica Agreement)。 该协议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货币制度被称为“牙买加体系”。,16,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内容: 汇率安排多样化; 黄金非货币化和储备货币多元化; 扩大基金份额,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牙买加体系否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双挂钩制度;而保留和加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牙买加体系是在保留和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用的前提下,

9、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进一步改革。,17,浮动汇率制的实施,1973年以来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非是纯粹的自由浮动,而是以管理浮动为其基本形态:各国政府不仅对于汇率的波动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管理,而且还初步形成了有关国家在必要时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共同协调汇率政策的国际管理形式。,18,三、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 的不同主张,1.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特征 2. 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同主张,19,主要特征,(1)美元仍是最重要的国际支付工具、储备资产和外汇市场干预手段。 (2)主要大国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3)美国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对外币值稳定的责任。 (4)IMF不再提供全球性汇率稳定机制等国

10、际公共产品与明确的国际金融规则。 (5)世界范围内不再存在以往制度化的汇率协调机制。 (6)汇率波动性增强与国际货币多元化,新的金融技术与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国际金融市场中以发达国家为资金来源的投机力量大规模扩张。,20,尽管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制度改革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面对不断加深的东亚金融危机,西方七国集团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于1998年10月30日发表了一个声明。 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不仅应能提供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和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而且能使国际收支失衡得到有效和稳定的调节,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 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将是一个漫长的充满斗争的过程。,

11、21,四、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1.汇率制度及其分类 2.各国的汇率制度选择,22,汇率制度,所谓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根据汇率制度各项构成内容的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1976年达成的“牙买加协议”允许各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从而使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政策问题。,23,分类(一),1982年以后,IMF把汇率制度按照灵活性即汇率的弹性分为三大类:(1)钉住汇率制,包括钉住单一货币、钉住特别提款权和钉住一篮子货币;(2)有限浮动汇率制, 包括单个货币的有限浮动和一组货币按照合作协议的有限浮动;(3)更为灵

12、活的汇率安排体制,包括根据一套指标较频繁地调整汇率的安排,其他有管理的浮动和独立浮动。,24,分类(二),1999年,IMF用新方法对各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汇率制度分为八类,按浮动程度由小到大排列,这八类汇率制度依次是:“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包括货币联盟和美元化)、货币局制度、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制(包括管理浮动制下的实际钉住制)、有波幅限制的钉住、爬行钉住、有波幅限制的爬行钉住、不事先公布汇率路径的管理浮动、单独浮动”(参见表7-1),其中第三到第七种被称为“中间汇率制度”,而其他三种则被称为“角点汇率制度”或“两极汇率制度”。,25,表7-1 1999年IMF改变汇率分类标准

13、后的实行各种汇率制度的国家数目,资料来源:IM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26,各国的汇率制度选择,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上述各种汇率制度中进行选择。 自从允许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以来,各国的汇率制度越来越倾向于更具有灵活性的安排,选择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比例在下降。(见表7-2 ) 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中,传统的固定或钉住汇率制度的确存在着一系列现实的缺陷。 首先,钉住汇率制度削弱了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 其次,钉住汇率制扩大了实际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加了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27,再次,钉住汇率制鼓励了不稳定性投机,加大了经济体系的脆

14、弱性。 此外,除严格固定汇率以外的中间汇率制度还存在着一个重大缺陷,实施中间汇率制度要求大国间汇率水平与国际资本流动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政府才能有效协调其汇率目标与国内政策目标,市场参与者才有条件检验政府对汇率制度的承诺是否兑现,制度信誉才能得以确立。,28,“两极论”,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争中,浮动汇率制度逐渐占了上风。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奥布斯特菲尔德和罗戈夫等学者提出了汇率制度选择的“两极论”或“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 两极论认为,各种中间汇率制度在长期内难以存续,开放经济应放弃可调整钉住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实行彻底的固定汇率(如“美元化”与货币局制度)或彻底的浮动汇率制度,特别是后者,以

15、消除外汇市场的潜在风险,保证汇率安排的可持续性。 从表象上看,“两极论”似乎反映了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的现实趋势。实际上,“两极”汇率安排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不适宜性。,29,“两极”汇率安排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性,首先,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发展中国家通过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第二,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易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中。 第三,发展中国家缺乏选择浮动汇率制度的市场条件。 第四,浮动汇率往往具有过度波动性。 事实表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也并没有使各国

16、避免货币危机的冲击(参见表7-3)。,30,表7-3 1990-2001年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危机发生情况,31,(续)表7-3,32,结语,综上所述,浮动汇率制度或“两极”汇率制度从理论上讲并不是总体上优于钉住或中间汇率制度,而是各有优劣。 实证分析也表明,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近些年来,虽然名义上将汇率制度调整为浮动汇率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保留了对汇率波动的有力限制与干预,并或多或少地将本币钉住了某个特定目标。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浮动恐惧”。汇率安排的名实不符与“浮动恐惧”现象的存在,既说明目前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两极”与中间汇率制度之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33,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其趋势,一、金融全球化的定义 二、金融全球化的基本动因 三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四、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34,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和资本项目,使资本在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 。 金融全球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和必然要求,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