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2892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弹性力学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1章弹性力学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1章弹性力学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1章弹性力学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1章弹性力学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弹性力学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弹性力学基本理论(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弹性力学基础理论,2,第1章 弹性力学基础理论,本章主要介绍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线弹性问题的几个假设;应力、应变的定义和性质;应力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等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这些是进行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的重要力学理论基础。 要求: 学习并掌握应力、应变基本概念和主要性质,掌握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应力边界条件、协调方程等。,本章概述,3,1.1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弹性力学(Elastic Theory) 弹性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solid mechanics)的一个分支,其基本任务是针对各种具体情况,确定弹性体内应力与应变的分布规律。也就是说,

2、当已知弹性体的形状、物理性质、受力情况和边界条件时,确定其任一点的应力、应变状态和位移(所要求解的量值15个)。在机械、航空、航天、土建和水利等领域的结构分析中,都需要应用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1.1.1 弹性力学及其基本假设,4,1.1.1 弹性力学及其基本假设,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区别,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Strengths of Materials)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方面有许多是相同的,但是二者的研究方法有较大差别。,5,1.1.1 弹性力学及其基本假设,弹性力学是一门基础理论,把弹性力学理论直接用于工程问题分析具有很大的困难,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在于它的基本方程即偏微分方程边值

3、问题求解通常比较困难。由于经典的解析方法很难用于工程构件分析,因此探讨近似解法是弹性力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弹性力学问题的近似求解方法,如差分法和变分法等,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的有限单元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解析法,数值算法,6,1.1.1 弹性力学及其基本假设,五个基本假设理想弹性体,(1) 连续性假定。也就是假定整个物体的体积都被组成该物体的介质所填满,不存在任何空隙。保证物体内一些物理量(应力、应变、位移等)的连续性,从而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来描述。 (2)完全弹性假定。这是假定物体服从胡克定律,即应变与引起该应变的应力成正比。保证物体在任意瞬时的应

4、变将完全取决于该瞬时物体所受到的外力或温度变化等因素,而与加载的历史和加载顺序无关。,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是理想弹性体,所谓理想弹性体应符合下述的五个假定。,7,1.1.1 弹性力学及其基本假设,五个基本假设理想弹性体,(3) 均匀性假定。假定整个物体由同一材料组成。保证整个物体的所有各部分具有相同的弹性,因而物体的弹性常数才不会随位置坐标而变,可以取出该物体的任意一小部分来加以分析,然后把分析所得的结果应用于整个物体。 (4)各向同性假定。假定物体的弹性在所有各方向上都相同。也就是说,物体的弹性常数不随方向而变化。正交各向异性 (5)小位移和小变形的假定。假定物体受力以后,物体所有各点的位移都

5、远远小于物体原来的尺寸,并且其应变和转角都小于1。保证在建立变形体的平衡方程时,可以用物体变形前的尺寸来代替变形后的尺寸,而不致引起显著的误差,在考察物体的变形及位移时,对于转角和应变的二次幂或其乘积都可以略去不计。几何非线性,8,(1)外力,作用于物体的外力通常可分为两类: 面力(Surface Force) 体力(Body Force),1.1.2 外力与内力,9,面力是指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外力,包括分布力(Distributed Force)和集中力(Concentrated Force),如压力容器所受到的内压、水坝所受的静水压力、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接触压力等等。通常情况下,面力是物体表

6、面各点的位置坐标的函数。,在物体表面P点处取一微小面积S,假设其上作用有表面力F,则P点所受的表面力定义为,(1.1),(1.2),通常用各坐标方向上的分量来表示面力,即,1.1.2 外力与内力,10,体力(Body Force)一般是指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外力,作用于弹性体内每一个体积单元。通常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且是各质点位置的函数,如重力、惯性力、磁场力等。作用在物体内P点上的体力,可按面力定义方式进行定义,即在P点处取一微小体积V,假定其上作用有体力R,则P点所受的体力可定义为,一般也是用各坐标方向上的分量来表示体力,即,(1.3),(1.4),1.1.2 外力与内力,11,物体在外力作

7、用下,其内部将产生抵抗变形的“附加”内力。若假想用一经过物体内P点的截面mn将物体分为两部分A和B,移去其中的一部分B。显然,在截面mn上必定有某种力存在使A平衡,这种力就称为内力,实际上也就是物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2)内力,图1-1 物体内任意点处的应力,1.1.2 外力与内力,12,所谓一点处某个截面上的应力(Stress)就是指该截面上的“附加内力”,即应力是内力在该点处的集度。如图1-1所示,在截面mn上P点处取一微小面积A,假设作用于A上的内力为G,则,图1-1 物体内任意点处的应力,(1.5),T就是P点处的应力。,通常将应力沿截面A的法向和切向进行分解,相应的分量就是常用的正

8、应力和剪应力。它们满足,(1.6),1.1.3 应力,1.1.3 应力,13,在物体内的同一点处,不同方向截面上的应力是不同的。只有同时给出过该点截面的外法向方向,才能确定物体内该点处此截面上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才能表示这一点的应力状态。(不方便),图1-2 微小正方体元素的应力状态,(用三维直角坐标系下的应力分量)如图1-2所示,正方体各面上的应力可按坐标轴方向分解为一个正应力和两个剪应力,即每个面上的应力都用三个应力分量来表示。这样,用9个应力分量来表示正方体各面上的应力,即,(1.7),其中,为正应力,下标表示作用面和作用方向;是剪应力,第一下标表示截面外法线方向,第二下标表示剪应力的方向

9、。,应力状态,1.1.3 应力,14,应力分量的符号规定:若应力作用面的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一致,则该面上的应力分量就以沿坐标轴的正方向为正,沿坐标轴的负方向为负。相反,如果应力作用面的外法线是指向坐标轴的负方向,那么该面上的应力分量就以沿坐标轴的负方向为正,沿坐标轴的正方向为负。,(1.8),剪应力互等定理:,1.1.3 应力,6个独立的应力分量,15,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形状要发生改变,变形(Deformation)指的就是这种物体形状的变化。因此,为了考察物体内某一点处的应变(Strain),可在该点处从物体内截取一单元体,研究其棱边长度和各棱边夹角之间的变化情况。对于微分单元体的

10、变形,将分为两部分讨论: (1)棱边长度的伸长量,即正应变(或线应变, Linear Strain) (2)两棱边间夹角的改变量(用弧度表示),即剪应变(或角应变, Shear Strain)。,1.1.4 应变,16,在图1-3(a)中,单元体在x方向上有一个的伸长量。微分单元体棱边的相对变化量就是x方向上的正应变。即,相应地,y轴方向的正应变为:,x-y 平面内的剪应变:,(1.9),(1.10),(1.11),(a) x方向的线应变 (b) )y方向的线应变 (c) xy面内的剪应变 图 1-3 应变的几何描述,1.1.4 应变,17,应变分量的矩阵型式,(1.12),(1.13),除了

11、上面的两种应变,还有一种体积应变(Volume Starin)。体积应变表示弹性体体积的扩张或收缩,按线弹性理论,体积应变的大小等于三个线应变的和,即,(1.14),1.1.4 应变,应变通常是一个很小的值,而且无量纲,18,1.2 应力状态的描述,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力场,弹性体内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用6个应力分量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与所选定的坐标系相关。以下从应力坐标变换、任意截面的应力分解实现对一点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并介绍主应力等概念。,19,1.2.1 应力坐标变换,图1-4 一点附近的坐标系及其旋转变换,用一个斜面切过实体,并与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面相交,就会隔离出关于一点的四

12、面体单元。设 轴为斜面的外法线, 和 与该斜平面相切, , 和 构成新的直角坐标系。斜面的外法线方向角定义为 , 和 ,即 轴分别与x,y,z轴的夹角。如图1-4,这些夹角的余弦值定义为 轴的方向余弦。分别为:,(1.15),20,1.2.1 应力坐标变换,相应地,分别求解 , 轴的方向余弦,新坐标系三个轴向的方向余弦写成如下矩阵形式,T即为应力变换矩阵。,根据静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其中,,是,的转置矩阵。,分别为新坐标系和,原坐标系下的一点的应力矩阵(应力状态)。,(1.17),(1.18),图1-4 一点附近的坐标系及其旋转变换,21,1.2.1 应力坐标变换,例题:,如该坐标系先绕z轴旋转

13、45,然后再绕新的x轴旋转30,试确定该点在新的坐标系下的应力矩阵。,MPa,某一点在xyz坐标系内的应力状态已知,其应力矩阵如下,22,1.2.1 应力坐标变换,将第一式代入上式,可得,23,1.2.1 应力坐标变换,将 和 代入,得到变换矩阵T,为,将T代入式(1.18),解得变换后的应力矩阵,MPa,直观上看是两个不同的应力矩阵,24,1.2.2 任意截面上的应力分解,图1-5 一点的应力状态,设平面ABC的外法线为N,而N的方向余弦为 cos (N, x)= nx,cos (N, y)= ny,cos (N, z)= nz (1.19),可见,如果把平面ABC的外法线N作为变换后的任一

14、坐标轴,则上面方向余弦对应变换矩阵的一行。用应力变换的方法可快速求得平面ABC上的正应力,(1.20),(1) 用坐标变换法求任意截面上的应力-方法1,25,(2)用静力平衡推导法求任意截面上的应力-方法2,见图1-5 ,由平衡条件 Fx = 0,得,即,同理,还可得到另外两个相似的方程:,该方程称为柯西应力公式(Cauchys stress formula)。公式描述了弹性体内任一点P的6个应力分量,与通过P点任一平面上的应力之间的关系。,(1.21),(1.22),图1-5 一点的应力状态,1.2.2 一点的应力状态任意截面上的应力,26,1.2.2 一点的应力状态任意截面上的应力,(2)

15、用静力平衡推导法求任意截面上的应力-方法2,由上述公式很容易求出平面ABC上的全应力:,故有,(1.23),而平面ABC上的正应力则可通过 , , 三个分量投影后合成得到,或参考公式(1.20),即,因为全应力 与正应力、剪应力之间满足如下关系(见式1.6),(1.24),(1.25),(1.26),已知该点6个直角坐标应力分量(应力状态),可求得该点任一平面的正应力和剪应力,27,1.2.3 主应力,(1)主应力的定义,在过一点的所有截面中,存在着三个互相垂直的特殊截面,在这三个截面上仅有正应力。这种没有剪应力存在的截面称为过该点的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该点的主应力,主应力的方向总是与

16、主平面的法线方向平行,称为该点应力的主方向。,由柯西应力公式,可得,设一主方向的方向余弦为nx,ny,nz,因为在主平面上没有剪应力,可用 代表该主平面上的全应力,则全应力在x,y,z轴的投影可表示为,(1.28),(1.27),(1.29),28,1.2.3 主应力,将此行列式展开,得到一个关于应力的一元三次方程,因为 ,即 不全为0,上述方程组中 有非平凡解的条件是其系数矩阵的行列为0,即,(1.30),(1.31),可以证明,该方程有三个实根,而这三个根就是P点处的三个主应力。将主应力分别代入(1.28),结合(1.29)式便可分别求出各主应力方向的方向余弦。还可以证明,三个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29,1.2.3 主应力,(2)应力不变量,方程式(1.31)中, 的系数以及常数项记为,定义为第一,第二,第三应力不变量。 (1.31)可表示为,(1.35),应力不变量的含义是指I1、I2、I3与坐标原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