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评定训练6.20.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2654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7.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评定训练6.2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呼吸评定训练6.2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呼吸评定训练6.2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呼吸评定训练6.2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呼吸评定训练6.2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评定训练6.2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评定训练6.20.ppt(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训练和评定方法,概述,我国城市人口十大死因中,呼吸疾病(主要是COPD)占13.89%,居第四位 全国约有2500万COPD患者,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人 我国约有3.5亿吸烟者,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 中国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GDP的7%,呼吸康复的定义和目的,定义:通过对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障碍进 行治疗,尽可能地恢复及维持患者 的功能,帮助患者生活自立 目的:减轻呼吸困难程度 改善运动耐受能力 提高ADL能力,QOL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减轻不安情绪,呼吸康复的对象,限制性障碍: 胸膜粘连、肺结核

2、后遗症、肺纤维症、肺结核 肺癌术后肺切除等实质性肺病 阻塞性障碍: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等引起的气道障碍 混合型障碍: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不张 呼吸不全: ICU、CCU、未成熟儿、新生儿肺不张 呼吸肌障碍: 颈髓与上段胸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症、格林 巴利综合征引起的呼吸肌无力,正常呼吸所需的条件,完整而且扩张良好的胸廓 富有弹性的肺组织及与之相匹配的肺血循环 通畅的气道 调节灵敏的呼吸中枢以及神经传导系统 正常的呼吸肌,呼吸运动的形式,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以膈肌活动为主带动肺扩大或收缩 人在平静状态时采用的主要呼吸方式 胸式呼吸 肋骨的移动产生的呼吸方式 用力呼吸时作

3、用较大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呼吸肌,吸气肌 呼气肌 辅助呼吸肌,呼吸肌,吸气肌:使胸廓扩大产生吸气动作的肌肉 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使胸廓缩小产生呼气动作的肌肉 主要有肋间内肌和腹肌 辅助呼吸肌:用力呼吸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 胸大肌、胸锁乳突肌和胸背部的肌肉,吸气运动,吸气时膈肌收缩向腹腔方向下降,胸腔形成负压 肋间外肌向上牵拉下位的肋骨,使肋骨以胸椎为轴进行上下运动,扩大胸腔的左右径、前后径,增大胸廓 深吸气时胸大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的收缩使肋骨向上;斜方肌、肩胛提肌时锁骨和肩胛骨向上运动,扶助胸廓的扩张 安静呼吸的过程中有75%左右的气量来自膈肌,呼气运动,平静呼气时呼气肌的作用不大,

4、主要是胸廓的回缩复原使胸腔内压和气道的内压增高,被动地产生呼气 深呼气时肋间内肌的作用缩小胸廓的左右径、前后径 腹压迫使膈肌向上 深呼气时腹肌增加腹压,迫使膈肌向上,限制性通气不足,肺扩张动力不足或阻力增大,使肺泡在吸气时扩张受限 1、呼吸肌活动障碍: 中枢或外周神经的器质性病变: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炎、脊髓灰质炎 呼吸中枢抑制:药物、麻醉 呼吸肌无力:呼吸肌疲劳、萎缩、呼吸肌无力 2、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 畸形、肺纤维化、肺泡表面活物质减少 3、胸腔大量积液和气胸,阻塞性通气不足,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1、中央气道阻塞(气管分叉处以上) 胸外(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内(呼气性呼吸困

5、难) 2、外周气道阻塞(直经小于2mm细支气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肺泡通气不足PaO2 , PaCO2 ,两种通气障碍的表现,限制性通气障碍 肺活量、总肺容量减少 呼吸快而浅 肺顺应性减低,呼吸的弹性做功增加 阻塞性通气障碍 远端肺泡膨大、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损毁 肺回缩能力下降 肺循环灌注、肺泡通气失匹配、右心功能减退,降低患者活动能力,妨碍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呼吸训练的理论基础,1.解剖与生理方面的依据:维持肺通气量的肌群通过改变胸腔容积,使胸腔内压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肺泡的扩张和回缩 2.呼吸的节律性调控 3.肺的功能潜力 潮气量与肺活

6、量之差 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 自主通气量:100L/分,4.限制性通气障碍 肌肉无力可通过适度的运动练习得以改善 胸部畸形使得呼吸肌起止点之间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通过矫正胸廓活动性和肌力训练得以改善 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时松解挛缩和僵硬的关节 5.阻塞性通气障碍 残气量增加,造成横膈变平,呼吸肌能效降低。 练习呼气时收缩腹肌,吸气时放松 气流速度增加使呼吸做功增加,进行缓慢而深的呼吸减小流速,增加通气量,呼吸训练的理论基础,呼吸训练与功能评定 北京博爱医院 苏国栋,一、呼吸系统的检查,1、病史采集:年龄、体重、家族史、过敏史、环境因素、职业、吸烟史等 2、主诉: 咳嗽:干咳:胸膜腔积液

7、、吸入刺激性气体等 排痰性咳: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呼吸困难:心脏病、气胸、大量胸腔积液等 咳血:肺结核、癌症、支气管扩张、肺栓塞等 胸痛:胸膜炎、气胸、肋骨骨折、癌症等 其他:体重减轻、活动量减少、睡眠姿势改变等,3、视诊:呼吸模式 安静与呼吸时的节律、深度等 正常呼吸数:成人12-20次/min 吸气与呼气的比:1:1.5或1:2 呼吸方式:胸式?腹式? 有无呼吸辅助肌的活动,一、呼吸系统的检查,异常呼吸模式:,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吃力。如:哮喘等 呼吸急促:24次/分的快、浅呼吸,潮气量少。如:肺炎、心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呼吸徐缓:12次/分的浅或深呼吸 如:脑压亢进、支气管闭塞、药物

8、影响 端坐呼吸:阻塞性肺疾病、哮喘 缩唇呼吸:缩唇缓慢呼气。慢性肺气肿,3、视诊:胸廓 形状与对称度: 患侧扁平、凹陷:一侧胸膜严重粘连、无气肺 患侧扩大: 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胸廓前后径加大:桶状胸-COPD 胸廓前后径缩小:两侧或广泛的肺萎缩 胸膜粘连 胸骨下部突出: 鸡胸-幼儿期严重哮喘 脊柱侧弯: 引起肺活量减少、气喘 扩张度:第4、9肋最大吸气与最大呼气的扩张差 活动受限见于脊柱畸形、肺组织纤维化、气胸、疼痛,一、呼吸系统的检查,3、其他视诊: 患者的色泽:脸部、唇部、指甲 杵状指有无 痰的颜色、黏滞度、量,一、呼吸系统的检查,4、叩诊 浊音:肺积液、肺实变、肺局部纤维化等 高清音:

9、肺气肿、气胸 5、听诊 呼吸音的性质、强度、附加音 6、触诊 呼吸肌的紧张程度 、胸廓活动性等 7、X-ray,一、呼吸系统的检查,胸廓的活动:,a.上叶 b.中叶和舌区 c.下叶 d.横膈膜 呼气、吸气时,二、呼吸功能评估,1、呼吸困难分级 (1)功能性肺残疾分级(Moser等,1980),二、呼吸功能评估,1、呼吸困难分级 修正Borg量表(1983),轻松无不适感,2、呼吸功能检查 (1)肺活量(VC):深吸气后最大呼气的量 (2)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最大用力呼气呼出的气量 (3)一秒量(FEV1.0):用力呼气时第一秒内呼出的气量 (4)一秒率(FEV1.0%):一秒量与用力

10、肺活量的比值 (5)残气量(RV):深呼气后留在肺内不能呼出的气量 (6)肺总量(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量 (7)最大通气量(MVV):单位时间内最大幅度和速度呼吸时 吸入或呼出的量,二、呼吸功能评估,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障碍的比较,3、血气分析:肺换气(弥散)功能的测定 动脉血氧分压 正常值80-10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正常值3545mmHg,二、呼吸功能评估,肌力检查,呼吸肌肌力检查:呼吸肌肌力测定仪 最大吸气压:从最大呼气位开始做最大吸气 最大呼气压:从最大吸气位开始做最大呼气 坚持1.5秒以上,记录维持1秒的最大值 四肢肌肌力检查 握力 股四头肌 背肌,ADL、QOL

11、评定,ADL Barthel Index:进食、移乘、入厕更衣等 FIM:运动与认知项目,共18小项126分满分 IADL:外出、购物、做饭、洗衣等 QOL MOS-SF36:身体功能、疼痛、健康观、心理健康、社会生活功能、活力等 8个领域共36问,各项目满分100分,呼吸训练的实际技术与操作,放松法 呼吸法 呼吸肌训练 胸廓放松训练 排痰法(体位引流) 运动疗法,呼吸训练的作用,呼吸运动的控制和调节可以改善呼吸功能 提高呼吸肌的随意运动能力可以增加呼吸容量,改善氧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通过主动训练可以改善胸廓和肺的顺应性 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肺部及支气管炎症的吸收和组织的修复 清除气道内的

12、分泌物,减少引起炎症和刺激的因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卫生,呼吸训练的目标,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改善呼吸肌肌力、耐力 保持并改善胸廓的活动度 建立有效呼吸方式,提高呼吸效率 维持和改善患者的体力,放松法,缓解患者精神及肉体的紧张 可以在呼吸练习和运动疗法前、后应用 适用于使用呼吸辅助肌进行浅、快呼吸,耗氧大、换气效率低下的患者 注意事项:采用患者感觉舒适的姿势 注意患者的姿势、肌紧张程度 注意患者的呼吸模式、痛疼等,放松体位,放松法-肌肉按摩,用指腹压迫紧张的肌肉,使之放松 针对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胸大肌等 躯干前倾位,趴伏在枕头上 垂直于肌纤维方向,有节律的用力反复按压 配合肌肉紧张程度柔缓的

13、进行 过于紧张的肌肉可持续压迫5-6秒,可在被动、辅助下进行或做自我牵张 被动牵张时注意不要暴力,避免引起疼痛 颈部牵张 胸背部牵张 等长牵张,放松法-肌肉牵张,呼吸辅助法,作用:增加一次换气量,间接地放松呼吸辅助肌,减轻呼吸困难 通过视、触诊掌握患者的呼吸节奏和胸廓的活动后开始 手指、手掌与胸廓完全接触,均等加压 呼气时配合胸廓运动轻施压迫,吸气前解除压迫,呼吸练习,目的及效果 控制及缓和呼吸困难 改善换气模式:减少呼吸数,增加每次换气量 预防过强的气道压迫 改善换气功能 通过调整呼吸节奏,提高ADL能力 帮助患者理解正确的呼吸方式,适应症:几乎所有的呼吸疾病患者 注意事项: 为防止COPD

14、患者的气流阻塞,应练习缓慢地呼气 指导患者在动作中将呼气和动作相配合 应用: 掌握了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后指导患者在步行、上下台阶等日常生活中应用,呼吸练习,呼吸练习:腹式呼吸,也称为横膈膜呼吸 作用: 增加横隔膜的活动,减少呼吸辅助肌的活动 增加每回换气量,改善呼吸效率 减少耗氧量,提高耐力,改善活动能力 注意事项: COPD患者先放松呼吸辅助肌 吸气时腹部膨隆,呼气时腹部回缩,鼻子吸气,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 作用:使气道的内压升高,防止气道塞 每次换气量增加 呼吸数、每分通气量降低 减少功能残气量 减轻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的疲劳 主要应用于COPD等阻塞性换气障碍,呼吸

15、练习:缩唇呼吸,指导要点: 呼气时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 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进行,慢慢地达到1:5作为目标,呼吸练习:缩唇呼吸,呼吸肌锻炼,呼吸时给呼吸肌施加负荷,使患者有意识地用力呼吸,达到强化肌力的目的 作用:改善呼吸肌肌力、耐力 增加运动耐受力,改善呼吸功能 改善ADL,QOL 适应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COPD 为了脱离人工呼吸机的患者,呼吸肌锻炼,注意事项 呼吸肌锻炼的主要是以吸气肌对象 负荷的强度为最大吸气压的30-70%的高负荷低频度锻炼 不适合于痴呆等不能理解锻炼内容的患者 不要引起过度换气 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疲劳 出现较强的呼吸困难、疲劳和疼痛感应中止,呼吸肌锻炼

16、:吸气抗阻训练,根据患者状态设定负荷 取舒适坐姿 用口较强吸气2秒左右,然后正常呼出 每分钟反复12-15次 5-10分钟/天开始逐渐延长时间,至30分钟/天,3-5次/周,通过持续的深吸气扩大肺容量 主要目的: 上腹部和胸外术后无气肺的预防和治疗 COPD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肌锻炼 方法: 充分呼气后进行较慢的深吸气 在最大吸气位维持3-5秒,然后缓慢呼气 每隔一小时反复进行5-10次 每次之间充分休息,防止引起过换气现象,加大换气的方法:不抗阻吸气训练,不抗阻吸气训练:呼吸训练仪,容量型: 用于无气肺的防治 设定吸入容量并做标记 吸气时将球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保证吸气速度的稳定,流量型: 用于呼吸肌锻炼 边用球的上升方式确认吸入速度边吸气 1个球:600ml/秒 2个球:900ml/秒 3个球:1200ml/秒,胸廓活动性训练,目的:改善胸廓的柔软性和活动性 减少残气量,提高换气效率 降低呼吸运动中的能耗 方法:徒手胸廓牵张、肋间肌牵张 呼吸体操、棒操 适应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胸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