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五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2538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9.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选修五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地理选修五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地理选修五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地理选修五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地理选修五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选修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选修五(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冻雨,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水文灾害: 生物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风暴潮,病害、虫害和鼠害 赤潮等,主要的自然灾害,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还包括暴雨 雪灾 霜冻 风灾 雷电 低温冻害等,也有资料会将洪涝归入气象灾害,风暴潮归入海洋灾害,(一)热带气旋 1、含义: 2、成因:,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C.地转参数大于一定值(一般在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一、气象

2、灾害,为什么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3、台风 含义: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结构:,B,A,C,C,3、台风 分布 危害:,时间:,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地点:,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沿海,狂风、暴雨、风暴潮,西进型、登陆型、抛物线型。,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 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韦恩台风路径 弱为低气压,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

3、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07海南,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不利影响: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有利影响:丰沛降雨量,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方向,龙卷风,龙卷风(Tornado)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两股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龙卷风外貌奇特,它上部是一块乌黑或浓灰的积雨云,下部是下垂着的形如大象鼻子的漏斗状云柱,风速一般每秒50米至100米,有时可达每秒300米。由于龙卷风内部空气极为稀薄,导致温度急剧降低,促使水汽迅速凝结,这也是形成漏斗云柱的重要原因。

4、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印度洋上则称为“旋风”。统称“热带强烈风暴”,为什么天气预报中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

5、大风力”? 那么台风中心是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天气?,思考:,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台风眼的产生,是由于台风内的风是逆时针(北半球)方向吹动,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而旋转时所发生的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之风力互相平衡抵消而成,因此形成台风中心数十千米范围内的无风现象,而且因为有空气下沉增温现象,导致云消雨散而成为台风眼。,(二)干旱 1、干旱和旱灾的区别:,干旱和旱灾是存在差别的。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常年降水较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 而旱灾的发生是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情况,导致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

6、)、人类生存受到危害。因此,干旱地区不一定发生旱灾,而湿润地区也可能发生旱灾。,2旱灾的特点:,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渐发性的特点。,图1.12 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三)寒潮,1寒潮的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关于寒潮的定义,大家可以看P9的阅读材料.,2寒潮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3寒潮的危害,短时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

7、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连续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积水、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受低气压影响,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和造成人员伤亡,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 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物改良使之耐旱,加强预报、绿化、

8、防洪工程,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地 质 灾 害,理解以下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等震线: 震中距: 地震波: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地面任一点到震中的距离;,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造成破坏大;,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与震源相对应的地面的一点;,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误区,2、震级与烈度,(1)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 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2)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

9、坏程度。 注意: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 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 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3、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 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造成人员伤亡; 房屋建筑、工程设施水坝堤防等遭到破坏; 生命线工程遭到破坏; 地表破坏,4、危害:,图1.14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二)滑坡泥石流,图1.15 滑坡示意,图1.16 滑坡,1、滑坡: (1)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 地质现象。 (2)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

10、势 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 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 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2、泥石流 (1)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3)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图1.17 泥石流示意,中游流通区多位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

11、直泻,形成区位于河流上游,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地势起伏大,岩性脆弱,岩石风化破碎 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多局地暴雨 地表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滑坡和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取决于:地质地貌背景、水文气象条件(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易发区,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集中于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危害最严重,地球内

12、部的岩 浆、气体、碎屑物从地壳深处喷出,与地震相似的断层地带,破坏附近的建筑和生态环境,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山区,毁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山区爆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降水丰富的山区,阻塞江河、摧毁建筑物、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3.水文灾害 (1)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两种主要类型,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低湿洼地,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所以通常称为洪涝,(2)风暴潮的类型,夏秋,春秋,台

13、风,温带气旋,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二是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风暴潮等,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旱灾害、风暴潮灾害、台风灾害,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自然灾害类型齐全,主要有:地震、干

14、旱、洪涝、台风、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灾害分布广泛损失巨大。其中中、日、孟加拉国、印尼等国灾害频繁,灾害类型较少,以旱灾为主,旱灾引发蝗虫灾害。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等现象。旱灾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自然灾害类型齐全,主要有: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灾害突出西海岸主要为地震、火山灾害;东、南部主要为龙卷风、飓风灾害,中、南部洪涝灾害严重,世界各大洲的主要自然灾害,灾害自然类型相对较少,低温特别是雪灾比较严重,自然类型相对较少,以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灾害为主, 集中分布在西海岸的智利、秘鲁等国,大陆内部气象灾害较多,岛屿多火山、地震,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说明

15、:生物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生态系统失调产生。在生物圈中,主要由生态系统失调产生的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鼠害以及赤潮等。,(一)病害 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2、病害发生的原因: 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胡萝卜溶叶病,泡桐丛枝病,小麦白粉病,1、虫害的常见类型 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二)虫害和鼠害,2、鼠害及危害 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3、虫、鼠害的特点: 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 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 说明:造成虫害增多的人为因素包括土壤水肥条件改善、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化生产、长期使用化学农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