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2477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65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主要考点有: 1、能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正确的朗读停顿; 2、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包括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关键的文言实词等;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能对文章观点或人物性格进行探究评价, 或结合实际谈学习文章后的收获体会等。,文言主题: 为官治国 人物传记 山水游记 乐善好学,“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两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

2、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例: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晋”是状语,“陶渊明”是主语,“独爱”是谓语,“菊”是宾语,停顿两次。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苟全性命”是动宾结构,“于乱世”是介宾结构,做句子的补语。,遇上表示假设的连词,如“若”“使”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或句首发语词,如“盖”“夫”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停顿,遇上表转折关系的“而”应在“而”前停顿。 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使”表示假设,翻译为“假使”“如果”等。 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故”是总结性词语,翻译为“所以”“因此”等。 例:盖/竹柏

3、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盖”是句首发语词,表示解释说明。 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而”表示转折,翻译为“可是”“却”等。,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例: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以”,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 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名词做状语,翻译为“像狗一样”。,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 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滕子京”和“巴陵郡”

4、都是专有名词,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例: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和“三”后面省略了“鼓”字。 例: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 语气词“也”表示提示,让读者换一口气来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表示舒缓语气。,考点2解释实词,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1.联系课内积累,学会迁移,解释完后放回语境中去检验,2.依据前后语境推断,3、组词,4、分析字形,一、联系课内积累推断,如:不得独

5、私故人 私:,臣之妻私臣,私:偏爱(动词),二、根据字形推断,1、根据形旁推断本义。,2、由本义引申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义。,如:夜则窃啮(ni)斗暴。(永某氏之鼠) 啮:,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躬:本意为身体,引申为“亲自”。,雁奴独不瞑 (雁奴) 瞑:,咬,瞑从目;从冥。,瞑:合眼;闭眼。,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克”可以组词为“克服、“攻克”。等,联系上下文比较,便知“攻克”比较合理。(可以反复组词,选恰当一个),三、组词推断,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事理推断词义,如:子墨子自鲁及齐,过故人。,“过”,不能理解成“经过”, “路过”。而应该解释成“拜访”。,四

6、、语境推断法,翻译原则,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雅: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达: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句子的翻译,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考点3,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句子的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四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一、保留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驴”、“船”古今的词义相同,翻译时不改变它的原意。,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 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

7、搬到译文中就行了。,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 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般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二、 删除,句首发语词、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夫战,勇气也。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删”,三、调整( 调整语序),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你太不聪明了。,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您凭借什么应战呢?,四、增 (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

8、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或“猜测”)、“惧怕”、“埋伏”。 2增补量词 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3、省略句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省略主语 宾语,五、换 ( 替换词语) 1、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目要求从原文或选项中提取或甄别什么信息,在题干中都有明确的概括性的提示,我

9、们要对提示的含义认真吃透,它能给我们一个提取或甄别信息的标准。,明确了筛选信息的标准后,我们要细读原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或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弄清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这一步做好了,就为后面的筛选扫清了障碍。,即在对文章(或选项)内容分析归类的基础上,看看哪些内容符合信息筛选的标准,通过这样的甄别判断,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1)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如陈涉世家中陈胜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语言可看出陈胜是一位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农民起义领袖。 (2)分析人物的行为、

10、动作,有时语言可以刻意去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 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语句写出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3)关注人物心理,人物的心理会烙上个人精神品格的印记。 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出了作者身处逆境旷达的胸怀。 (4)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人物的神态(表情)是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 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态由开始的“不悦”到“怫然怒”,再至“色挠”,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人物的侧面描写是指对该人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或人物,或者通过描写他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从侧面间接地表现该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口技通过描绘听众的神态、动作,表现听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