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2458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 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迁移,出生率-死亡率,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有何特点?,思考,2. 从历史角度看,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差异?,3.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如何?,“J”型曲线,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100% 死亡率=100%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100%=_ 100%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

2、数,总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总人口数,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练习 :下面图形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1)、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 2)、受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 种因素的影响 具体表现: 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 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 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 策等。 举例(P3),2、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条件:,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过渡型,现代型,二、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前),“

3、高-低-高”模式(工业革命),“低-低-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的分布,1、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 模式(现代型)。 (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 2、发展中国家多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3、世界整体表现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原始社 会初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产业革命时期,后工业化时期,高、高、较低,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少数地区,高、低、高,人口增长迅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人口增长模式在欧洲基本结束。 世纪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低、低、低,趋于稳定,有 些甚至减

4、少,发达国家和少 数发展中国家,高、高、极低,人口增长缓慢;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与以采集、狩猎 为主的极为低下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观察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情况?,人口增长最快的是哪两个大洲?最慢的在哪个大洲?,“高-低-高”型 “三低”型,过渡,时间(年),出生率(),自然增长率(),.,2.58,1.52,0.88,1.2

5、9,0.65,三、中国的人口,1、特征-低出生率, 很低的自然增长率,转变原因:,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制度因素(人口政策):生育率下降 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优生、优育政策,拓展练习: 1、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间阴影部分代表_ 2、(1)阶段,人口出生率_,人口死亡率_,人口自然增长率_, 这属于_人口增长模式。 3、(5)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_,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类型。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_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_向_的转变。,人口构成,3.年龄构成: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 人

6、口 金 字 塔 图,(2)人口年龄结构坐标图,人口年龄构成图2,人口年龄构成的老龄化问题:,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 以上、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1、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丁图处)。其原因是- 2、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丁图处)。其变化原因是- 3、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丁图处)。可能是,a由于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 b由于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 c人口的大量外迁。,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 工厂建设导致,一、“人口爆炸”,二、环境的限制性,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供应资源的能力,也不能超过

7、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环境,环境,物质能量,废弃物,人类,地球的面积、空间、资源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生存离不开他们。所以地球养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三 、环境承载力,1、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植被等)及其组合方式,在特定的条件下,具体某事物能承受的某种活动的最大值,2、把人口数量作为环境承载力的指标,环境人口容量,定义: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在有效和持续的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3、人

8、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自然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合理人口数量,1-3区别:,图1-6 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人均耕地减少,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加大,城市膨胀,建设用地增加,开垦新耕地,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污染加剧,耕地总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工矿规模扩大,植被破坏,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工业建筑用地等)使得农业用地显著减少,某些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污染浪费严重,垦殖毁林-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土地沙化,大气污

9、染,气候反常。,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科技发展 水平,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决定开发数量,决定消耗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环 境 人 口 容 量 的 影 响 因 素,东部比西部环境人口承载力大,南部比北部环境人口承载力大。,人口容量的特点,1、临界性。,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自然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不 同 人 口 容 量,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A1B1、C1A2属于人口

10、迁移 A1A2、C1C2不是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第三节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1)人口迁 移的特点:,A、空间移动(行政区变化),B、时间较长(大约1年以上),C、改变住所,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2.分类,按地理范围划分,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城市城市,按产业转化,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

11、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 哪些是国内迁移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 南迁 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 东南亚 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BCD,AB,CD,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 90年代后期向西部迁移人口增多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 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2、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三峡” 移民,(大型工程建设),(美国反恐战争),(首都变迁),(沙漠化加剧),(掠夺资源占用土地),(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政策优惠),(矿产资源开发),人口迁移会影响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来说,经济性迁移以青壮年为主,求学性迁移以青少年为主。这样的人口迁移往往使迁入地年龄结构年轻化,老龄化延缓,迁出地则相反。,对迁入地(城市):,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利-弊),对迁出地(农村):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口、环境压力,增加收入,但也造成人才流失。,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 的供求矛盾;

13、 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 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 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弊: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 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 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有儿无女不称心, 有女无儿就伤心, 一儿一女不放心, 多子多女才舒心。 有权的顶着生, 有钱的买着生, 有路的骗着生, 没钱没路躲着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婚俗,婚俗,初婚 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人口出生率低,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人口出生率高,不够稳定,离婚率高,再婚现象较多,大大降低出生率,较稳定,离婚率较低,出生率较高,二、外国文化与人口,(一)、婚俗,(二)、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的增殖。,二、中国文化与人口,原因:社会的进步,农业社会依靠增加劳动力数量来增殖财富。,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规定最低婚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影响出生率,影响职业选择,促进人口迁移、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