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讲稿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2246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7.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讲稿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讲稿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讲稿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讲稿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讲稿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讲稿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讲稿剖析(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落马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二、中央集权与分裂割据 三、专制君主与官僚系统,一、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一、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尚书酒诰)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殷复兴,诸侯归之。,商王武丁早期征讨方国的卜辞(龟腹

2、甲),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这种制度体系,以西周最为典型。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宗 法 制:制度体系的核心 分 封 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世卿世禄制: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一、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 2.分封制和宗法制,同姓诸侯,(受封的主体,封于富

3、庶之地或战 略要地),异姓诸侯,功臣、姻亲 先代贵族(旧属国,殷商旧族等),分封对象,西周的封国,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 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经济上:交纳贡赋 权利: 世袭领有封土,在封土内再分封,高度自主的行政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天子,平民,诸侯,卿大夫,嫡长子,嫡系余子、 庶子,诸侯,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 (宗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小宗 (大宗),小宗 (大宗),小宗 (大宗),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一、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1

4、.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旧制度解体和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经 济:土地公有(井田制)土地私有 政治格局:诸侯分封争霸兼并县制 政治制度:宗法分封专职官僚 社 会:世袭流动 学 术:贵族民间(百家争鸣),各国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一、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旧制度解体和变法运动 4.中央集权制和官僚制的建立,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

5、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封邦建国 中央集权 世卿世禄职业官僚 贵族制度官僚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二、中央集权与分裂割据,二、中央集权与分裂割据 1.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二、中央集权与分裂割据 1.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2.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二、中央集权与分裂割据 1.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2.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 3.隋唐大一统和藩镇割据,唐朝后期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二、中央集权与分裂割据 1.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2.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 3

6、.隋唐大一统和军阀割据 4.地方割据问题的基本解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剥夺禁军将领和节度使军权,分散军权,调兵权:枢密院,统领权,指挥权:临时委任,

7、削弱地方军队,军事措施,殿前都指挥使司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更戍法,掌控军权的措施,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稍夺其权:控制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行政权力。,(1) 中央:分割宰相权力 (2)地方:废节度使,文臣知州,设通判。,削实权的措施,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稍夺其权:控制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行政权力。 制其钱谷: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

8、,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二、中央集权与分裂割据 1.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2.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 3.隋唐大一统和军阀割据 4.地方割据问题的基本解决 5.元朝和明朝控制地方政府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明朝建国以后,在各省“置

9、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同时设提刑按察使司,置按察使一人,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置都指挥史一人,掌管军政。都、布、按并称三司。三司官只有官秩品级的差别,不相统属,分别隶属于朝廷。通过这样的改置,原来无所不辖的行省,变成了军、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格局,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地方长官事权专擅”。 王玉祥明朝简史,三、专制君主与官僚系统,三、专制君主与官僚系统 1.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三、专制君主与官僚系统 1.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2.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大将军(相当于丞相) 亲卫武将 重号将军(相当于三公) 杂号将军(相当于九卿) 尚 书 台 尚书令或中书令 侍从近臣 侍中、议郎、中大夫等,

10、中朝官(决策),外朝官(执行),三公九卿等,皇帝,三、专制君主与官僚系统 1.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2.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 3.魏晋南北朝三省的雏形,三、专制君主与官僚系统 1.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2.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 3.魏晋南北朝三省的雏形 4.唐宋分散相权的措施,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前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多昏蔽,是致民情不达,寻至大乱,深可为戒。 余汝楫礼部志稿 元中书省权大,“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其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三、专制君主与官僚

11、系统 1.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2.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 3.魏晋南北朝三省的雏形 4.唐宋分散相权的措施 5.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曾经在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贾祸。 叶向高纶扉奏稿,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时废止,内阁只是办理例行事务,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无专官,军机大臣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无品级、无俸禄。军机

12、大臣之任命,无制度可循,完全出于皇帝的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军机大臣的职掌可综合为 6个方面: 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之奏报文书的处理。 凡国家之施政方略、军事谋略以及官员的重要陈奏意见,皇帝批交军机大臣议,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 某些重大案件,皇帝专交军机大臣审理定拟,或会同三法司审拟。 文武官员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呈皇帝择用。遇科考,亦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总裁官名单及考试题目,请皇帝选用。 军机大臣常侍皇帝左右

13、,以备顾问。 军机大臣可奉皇帝之命,以“钦差”的身分,往各地检查或处理政务。,三、专制君主与官僚系统 1.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2.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 3.魏晋南北朝三省的雏形 4.唐宋分散相权的措施 5.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6.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春秋以前(贵族制):世卿世禄 战国至汉(官僚化):军功和养士(战国) 军功和事功(秦) 察举和征辟(汉) 隋唐以后(贵族制残余肃清和官僚化完成) :科举制,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官僚 政治,士族 政治,官僚 政治,西周春秋 世卿世禄,战国秦汉 才能道德,魏晋南北 门阀地位,唐宋明清 文化文章,血缘贵族,文吏儒生,世家子弟,士人学子,贵族 政治,选官的标

14、准、对象和古代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希腊的地理环境 2.古希腊城邦的形态和经济 3.城邦的公民和公民政治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2.梭伦改革 3.克里斯提尼改革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 全盛时代的雅典民主制 2. 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 3. 雅典城邦的衰落,城邦是一种国家形态,它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希腊面积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约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其次是雅典,领土约2550平方公里,人口二三十万。古希腊更多的是小城邦,人口不过一两万,面积也就相当于一个乡镇。,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

15、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以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铺,枕迦太基的枕头。” 剑桥古代史,古希腊人被认为是第一个以商品货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民族。古希腊的粮食不足以自给。如雅典的粮食产量只能满足城邦14的消费量。更多的粮食需要用橄榄油、葡萄酒的土特产品与外部交换。,【岳麓】 城邦公民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人教】 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希腊城邦的居民按照政治地位可以分为三大类:拥有公民权因而能够参加政治活动的自由人。没有公

16、民权的自由人 。他们或是来自外邦的移民(例如雅典的“异邦人”),或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与当权的公民集体处于不平等地位者(例如斯巴达的“边民”),或是因贫困而失去公民资格者,或是因违法而被剥夺了公民权者,或是被释放的奴隶。处于被剥削、奴役地位的奴隶。奴隶多系非希腊人,但也有一部分是希腊人,例如斯巴达的“黑劳士”。,国 王 (巴赛勒斯) 前9前8世纪,执政官 (九执政官) 前8世纪以后,名年执政官 王者(祭仪)执政官 (巴赛勒斯) 军事执政官 司法执政官(6人),君主制,贵族制,提秀斯改革,贵族制的形成和体制,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 (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而全国土地都集中在少数人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