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42234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题及相关答案一、填空题1、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各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其 产生 和 发展规律 的一门应用科学。2、注意可分为 有意注意 和 无意注意 两种。3、消费者性格不同,消费行为也不同,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即 自由 型、顺应型、 保守 型、 型、节俭型。4、消费者决策过程可分五个阶段: 认知需求、信息调查、比较评价、 决定购买、购后评价。 5、消费流行是 社会时尚 在消费活动中的反映。6、消费心理是消费行为 内在驱动力,而消费行为则是消费心理活动的 外部表现 。一般消费理论用“ 需求 动机 行为 ”的模式来表示消费行为的基本过程。7、消费需求的内容包括对商品 使用

2、的需求,对商品审美的需求,对商品时代性的需求,对商品社会象征性的需求,对商品 优良服务 的需求。二、简答题1、简述消费者行为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答:、研究消费者为什么购买分析消费者需求与动机。、研究消费者怎样购买分析 消费的购买决策过程。、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种种因素分析消费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2、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那个人没能力,这个人能力很强”。等等关于人的能力评价的言词。请简述什么是能力,以及你对人的能力的认识或看法。答: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3、 消费者研究基本框架: 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评价与购买

3、、购后行为答: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消费者的资源、购买动机、知觉、学习与记忆、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文化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社会阶层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社会群体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家庭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口传流行与创新扩散、情境与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保护基本概念1、 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P3 第一章2、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P4 第一章3、 消费者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P12

4、7 第六章4、品牌忠诚: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P93 第四章5、消费者资源:消费者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有经济资源、时间、消费者知识。P105 第五章6、非自由处置时间:按照这一界定,吃饭、睡觉、家务、个人护理、上班路途及其他负有道义责任的工作所占用的时间都应划入非自由处置时间。P113 第五章7、消费者动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P127 第六章8、潜意识:指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由这种本能产生的欲望。或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的一些事物,它属于无意识心理过程。 P132 第六章9、前意识:

5、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能从潜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意识与前意识之间的中间环节和过度领域。 P132 第六章10、知觉风险: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感。 P164 第七章11、购买的社会风险:是指消费者所买的产品不为同伴所欣赏或受到同伴的嘲弄所造成的社会损失。 P74 第三章12、韦伯定律:个性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与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即I/I=K。 P149 第七章13、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P169 第八章1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

6、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P203 第九章 消费者态度:指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P203 第九章15、个性:个性是衡量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变量,它是个体对环境和刺激物的一致性反应倾向。通俗地说,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P239 第十章16、生活方式:就是人如何生活。具体地说,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与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和态度模式。 P252 第十章17、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P251 第十章18、文化:从消费者的角度可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经过学习获得的、

7、用以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 P268 第十一章19、参照群体: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P324 第十三章20、从众:指个人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P334 第十三章21、家庭: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基本单位。 P340 第十四章22、住户:是指由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或同一住宅单元里的人所组成的群体。P340 第十四章23、家庭生命周期:家庭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系列不同阶段称为家庭生命周期。P345 第十四章24、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

8、的大众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P367 第十五章25、意见领袖:口传过程中,那些频繁或较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他人的购买决策的人被称为意见领袖。 P363 第十五章26、消费者情境: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如购物时的气候、购物场所的拥挤程度、消费者的心情等等。 P385 第十六章27、疏忽性行为:对社会和消费者长期生活品质具有危害后果的行为如吸烟、酒后开车、不系安全带、不按规定的剂量服用非处方药、服用过期药物等,被称为疏忽性行为。P408 第十七章复习思考题1、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P22 图1-3 第一章答: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问题认识

9、,信息收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与心理因素(内部因素); 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由里到外三个圈层)。 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2、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P25 P6-12 第一章答:研究消费者行为既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和进行营销管理的基础,又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消费者行为研究成果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更好的消费者和合格的现代公民。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内部因素)P23 第一章答:消费者资

10、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4、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外部因素) P24 第一章答:主要有: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5、 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P43-44 第二章答:第一个来源是记忆来源。通过过去的信息收集活动、个人经验所形成的记忆,是大多数消费者最主要的信息来源。第二个来源是个人来源。购买新车(受周围人的影响)、寻求医疗和法律服务时,个人来源尤其是朋友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第三个来源是大众来源或独立来源。包括大众媒体、政府机构、消费者组织等。第四个来源是商业或营销来源。包括广告、店内信息、产品说明书、宣传手册、推销员等

11、。 第五个来源是经验来源。如消费者到不同商店比较各种产品的价格,亲自观测或试用产品。经验来源获得的信息最直接,也最为消费者信赖。6、 影响消费者满意的主要因素。P87-89 第四章答:(一)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预期的因素1、产品因素2、促销因素3、竞争品牌的影响4、消费者特征(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实际绩效认知的因素1、产品的品质与功效 2、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和情感 3、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4、对交易是否公平的感知 5、消费者的归因7、复杂购买过程的五个阶段。 P22 第一章答: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决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五个主要阶段,即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8、消费者

12、知觉风险类型。 P164-165 第七章(1)功能风险(购买的商品能否像所期望的那样发挥作用)。(2)物质风险(对人的健康与安全产生危害的风险)。(3)经济风险(购买的商品是否值得他们所支付的金钱)。(4)社会风险(当消费者使用某种商品时可能给他的社会关系带来损害,或造成环境污染,或影响邻里生活,或购买的商品使自己在众人面前难堪。穿着错误的服饰,蓄着错误的发型,开着错误的汽车,用着错误的商品,住在错误的地方,有时的确让人付出社会代价)。(5)心理风险(因购买商品的失误而使消费者情感受到伤害或造成心理负担的风险)。9、消费者减少知觉风险有哪些方式。 P166 第七章(1)主动搜集信息。(2)保持

13、品牌忠诚。(3)依据品牌与商店形象(选择名牌,依赖信誉较高的商店)。(4)购买高价产品。(5)寻求商家保证(有“三包”保证的商品)。(6)从众购买。即使这种决策不是最好的,也不至于是最糟糕的。 10、态度的形成和变化经历的阶段。 P213 第九章答:态度的形成和变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顺从,第二阶段是认同,它较顺从阶段的态度更为深刻,也更为积极主动。第三个阶段是内化,即个体把情感认同的东西与自己持有的信念、价值观等联系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对情感、态度给予理智上的支持。11、态度的构成。 P202 第九章l 态度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构成。l 认知成分:即人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与

14、评价(真假、好坏、善恶)。l 情感成分:即人对事物的好恶带有情感色彩,它在态度中具有调节认知的作用。l 意向成分:即人们对事物的行为准备状态12、消费者的具体购买动机。 P129-130 第六章答:1、求实动机。2、求新动机。3、求美动机。4、求名动机。5、求廉动机。6、求便动机。7、模仿或从众动机。8、癖好动机。9、好胜动机13、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 P172 P175 第八章答:(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w 该理论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来的。w 该理论认为,借助于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二)操作性条

15、件反射理论w 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w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14、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精神分析说。答:(一)认知学习理论 P179 第八章在学习解决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经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通过观察发现情境中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才采取行动。此种类型的学习为顿悟。顿悟是主体对目标和达到目标之手段之间关系的理解,顿悟学习不必靠练习和经验,只要个体理解到整个情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二)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图纳所倡导。该理论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社会条件的作用。班图纳认为,人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 P181 第八章v (三)精神分析说 P131 第六章v 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姆、阿德勒、荣格。v 精神分析说重视对无意识的研究,将无意识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性决定因素。15、人格的构成。 P132 第六章答: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