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胎离合器检修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2076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胎离合器检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气胎离合器检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气胎离合器检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气胎离合器检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气胎离合器检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胎离合器检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胎离合器检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球磨机气动离合器检修课件,授课:xxx,目 录 一、球磨机用气动离合器应用简介 二、气动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三、气动离合器的选型 四、气动离合器的安装 五、气动离合器的调试 六、操作与维护,球磨机用气动离合器是重载中低速气动离合器。重载中低速气动离合器主要用于中低速大扭矩动力机与工作机的连结或脱离,同时有利于工作机的带载启动。 在球磨机动力系统配置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电动机减速机联轴器或气动离合器滚筒,在这种方案中气动离合器使用的较少;二是,TDMK同步电动机气动离合器球磨机图一,在这种方案中气动离合器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一、球磨机用气动离合器应用简介,球磨机用气动离合器以下简称气动离

2、合器是针对球磨机低速大扭矩运转、重载启动而专门设计的,其特点是: 1、 同步电动机可以空载启动,能够发挥出最大扭矩,启动性能好。 2、 电动机空载启动减小了对电网的冲击。 3、 气动离合器可以调整最佳的连结时间,降低加速度,减少对机械系统的冲击。 4、 可以补偿电动机轴与滚筒轴之间安装误差。,二、气动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气动离合器图二主要由离合器、气控系统、电控系统组成。 1、离合器 1.1离合器的作用是在气控系统提供合适的气源动力下,由电控系统控制使气胎充气或排气,完成电动机与球磨机滚筒的连结或脱离。 1.2 离合器的结构图三主要由输入轮毂、输气管路、气胎、闸瓦、闸瓦轴、摩擦鼓轮、输出轮毂等组

3、成。 1.3 同步电动机必须是穿孔轴,以便压缩空气通过。,2、气控系统 2.1 气控系统如图二中所描述,由空气过滤器、单向阀、储气罐、安全阀、1号压力控制器、1号压力表、减压阀、油雾器、电控截止阀、2号压力控制器、2号压力表、单向节流阀、快速排气阀、旋转阀和相关管路等组成。 2.2 气控系统中气动元件的作用 2.2.1空气过滤器:过滤压缩空气中的颗粒物,避免堵塞其它气动元件;将压缩空气中水分分离,维护时定期排出。 2.2.2 单向阀:只允许压缩空气进入储气罐,不允许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倒流,同时减少气源的启动阻力。 2.2.3 储气罐:储备充足压缩空气,减少气控系统的流量和压力波动。 2.2.4

4、 安全阀:保证气控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系统超压时卸荷。本系统安全阀调定压力0.9Mpa。 2.2.5 2号压力控制器:监控系统压力,当压缩空气压力高于0.65Mpa时接通,允许电控截止阀打开,向离合器充气;低于0.55Mpa时断开,电控截止阀关闭,因为压缩空气压力低,不足以起动或带动球磨机,会造成离合器的严重磨损。触头为常开点。,2.2.6 1号压力表:显示气源压力。 2.2.7 减压阀:将工作压力调定为0.7Mpa,自带压力表可显示调定后的压力值。 2.2.8 油雾器:向系统中提供油雾,避免气动元件锈蚀。维护时定期加油。 2.2.9 电控截止阀:接通或截止向离合器提供压缩空气。接通的条件是:系

5、统 压力大于0.65Mpa,气胎内压力小于0.04Mpa,电动机启动后达到额定转速。 2.2.10 1号压力控制器:监控气胎内压力。电动机启动前胎内压力必须低于0.04Mpa,否则由于气胎没有充分复位会造成离合器磨损。触头为常闭点,与电机启动连锁。 2.2.11 2号压力表:显示气胎内压力。 2.2.12 单向节流阀:离合器工作时调整供气量,使离合器连结时间为最佳,减少冲击和磨损,停止工作时迅速排气。 2.2.13 快速排气阀:电控截止阀关闭后,将气胎内压缩空气迅速排出。 2.2.14 旋转阀:安装在电动机空心轴后端,使压缩空气通过电动机空心轴进入离合器气胎。,2、主要参数,3、主要外形尺寸,

6、四、离合器的安装 1、球磨机出厂前的安装 1.1球磨机出厂前可以将离合器的输入轮毂部分和输出轮毂部分分别装在电动机 轴和球磨机小齿轮轴上(图八),1.2测量轴与孔的尺寸,确认最佳配合状态。离合器的孔与轴配合采用过盈配合,最大过盈量为孔径的1/2000。 1.3清理轴、孔、键、键槽上的毛刺、划痕和污垢。 1.4检验键公差尺寸合适后装入键槽。 1.5将轴、孔、键表面涂抹润滑脂。 1.6确认输入轮毂通气孔与电动机轴上通气孔方向位置一致。 1.7吊起输入轮毂部分或输出轮毂部分,对准对正对应的轴。 1.8用气焊枪火焰加热孔表面。 1.8.1要求加热均匀,不得有局部过热现象,温度达120-135左右,避免

7、过热。 1.8.2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测量孔径尺寸,要有足够的装配间隙。 1.8.3将输入轮毂部分或输出轮毂部分迅速滑装到相应的轴上,中间绝对不得停留。,2.施工现场安装 2.1离合器的安装 2.1.1复核安装基础是否满足离合器轴向安装尺寸。 2.1.2将离合器就位组合。 2.1.3离合器找正图九,将千分表固定在壳体上,转动壳体:测量摩擦鼓轮端面跳动偏差不得大于0.25毫米;测量摩擦鼓轮径向跳动偏差不得大于0.25毫米。,2.1.4紧固设备。 2.1.5应当注意,电机、磨机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温升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复查调整达到要求再紧固。,2.2气控站安装 2.2.1气控站应安装在距离旋转阀2-3

8、米且通风良好、防雨的地方。 2.2.2气控站就位后应用护栏围起,免得闲人乱动。 2.2.3将旋转阀安装在电动机轴上。 2.2.4联接压缩空气气源与气控站的管路;联接气控站与旋转阀间的管路。如距离远可用相应的钢管加长。,五、气动离合器的调试 1、气动系统的调试 1.1调试前请详细阅读有关气动元件说明书。 1.2压缩空气气源压力:最高压力1Mpa、最低压力0.7Mpa。 1.3安全阀调定压力:0.9Mpa,出厂前已调定。 1.4向油雾器加油,使用油质:号透平油、号机油,注意油面不得超过油塞下面。 1.5调整减压阀压力0.7Mpa,调整后用螺母锁紧。 1.6设定压力控制器 1.6.1 2号压力控制器

9、的设定:旋转调节杆,将指针设置在0.65Mpa,该压力控制器为常开触点,当压力大于此值时接通,小于0.55Mpa时切断。 1.6.2 1号压力控制器的设定:旋转调节杆,将指针设置在0.02Mpa,该压力控制器为常闭触点,当压力小于此值时接通,大于0.04Mpa时切断。 1.7先将单向节流阀的开度调整到50%左右。最后调至压力变化速度大约0.14Mpa/s。 1.8气动系统通气,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试车运转 2.1气源供气,必须大于0.7Mpa才可试车。 2.2将启动方式定为点动。为方便,可以使用旁机操作。 2.3 1号压力控制器接通方可启动电动机。 2.3 启动电动机,

10、达到额定转速指示灯亮,按动离合器启动按钮。 2.4在按动离合器启动按钮同时用秒表测球磨机滚筒达到额定转速所用时间,一般球磨机从静止达到额定转速加速过程在6-8秒内完成图十。如启动时间超过要求范围须停机后调整单向节流阀,再试车直至达到要求。 气动离合器启动特性曲线说明 T1时间段:充气开始,摩擦片与摩擦鼓轮接触。 T2时间段:滑动阶段。 T3时间段:传递扭矩增加,滑差减少,逐步达到稳定运行阶段。 T4启动全过程。,注:由于离合器规格不同及负荷的变化,启动特性曲会发生一定变化。 2.5 注意:每次启动间隔时间不得小于15分钟,不允许连续三次启动,防止烧毁离合器摩擦片。 2.6在调试时摩擦片与摩擦鼓

11、轮摩擦冒烟是正常现象。磨合后效果最佳. 2.7试车时打滑超过7秒应立即停车。,六、操作与维护 1、操作 1.1操作前要详细阅读说明书。 1.2开机前检查油雾器是否需要补油、空气过滤器、储器罐是否需要排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气源送气,必须大于0.7Mpa才可开车。 1.4检查气控系统不得漏气。 1.5开机前在固定电控箱上选择固定控制或旁机控制,再分别选择点动操作或正常操作。点动操作一般用于检修或试车,正常操作用与正常工作。 1.6无论是固定电控箱控制还是旁机控制状态下,都要待电机同步(额定转速)指示灯亮后,才可进行点动操作或正常操作. 1.7离合器工作时按停止按钮,将停止工作。 2、使用

12、中注意事项 2.1气源压力必须满足要求。 2.2连续启动间隔必须大于15分钟。 2.3油雾器定期注油,空气过滤器、储器罐定期排水。 2.4气控站各气动元件调定好后,不许乱动。 2.5严禁油料进入离合器内。,3、维护 3.1摩擦片是最易损坏的零件之一,因此要定期测量、检查。摩擦片是用铜螺钉紧固的,摩擦片磨损到一定程度会划伤摩擦鼓轮,当发现摩擦鼓轮有划痕时应及时更换摩擦片。当摩擦片磨损1/2时必须更换,避免损坏弹簧片。摩擦片更换时必须整套更换。 3.2定期检查摩擦鼓轮表面,当发现其表面有严重划伤时应及时修整。修整后的直径不得小于名义直径6毫米。 3.3定期清理离合器内的灰尘和油垢,清理时拆下摩擦鼓轮侧的档板即可拆卸内部零件,然后按原位装好。当发现摩擦片表面磨光亮时,可用沙纸拉毛。 3.4拆卸和维修离合器时,必须保证磨机处于制动状态。 3.5拆装时注意各相关件的定位标记,对号安装。 3.6旋转部分应用护罩防护起来。,完 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