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1419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四章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四章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四章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四章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剖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1、电离作用,有些溶胶粒子本身是一个可离解的大分子,如蛋白质一类的高分子电解质小,它的羧基或胺基在水中离解成-COO-,或NH4+,从而使整个分子带电。有些胶体是许多可离解的小分子缔合而成的缔合胶体。如肥皂这一类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由于RCOONa的离解,胶束表面上带有大量负电荷。 典型的憎液溶胶也有类似的情况。如硅胶是许多SiO2分子的聚集体,粒子表面的SiO2与水作用生成H2SO3,这是一弱电解质,电离生成SiO32-,使胶粒带负电。 这类溶胶的电性质与介质的pH有密切关系,如蛋白质,低pH时,分子带正电荷,高pH时,分子带负电荷。,4-1溶胶粒子表面的电

2、荷来源,固体表面对电解质正负离子不等量吸附而获的电荷。一些物质(如石墨、纤维等)在水中不电离,但可以在水中吸附H+、OH-或其它粒子而带电。 影响到对电解质正负离子吸附不等量的因素有两个: a、水化能力强的离子往往留在溶液中,水化能力弱的离子则易被吸附于固体表面。所以固体表面带负电荷的可能性比正电性的可能性大,因为阳离子的水化能力一般比阴离子强。 b、Fajans规则:与溶胶粒子组成相同的离子易被吸附。,2、吸附离子作用(吸附作用),3、离子的不等量溶解(离子的溶解作用),由离子型固体物质所形成的溶胶,具有两种相反的离 子,如果这两种离子的溶解是不等量的,溶胶的表面也可以获得电荷。 如:AgI

3、溶胶在平衡状态中,饱和溶液的溶度积 ( )为10-16。过量的I-使溶胶带负电,过量的Ag+使溶胶带正电。可是AgI溶胶的电荷零点不在PAg=8,而在PAg=5.5(PI=10.5)。因为在AgI的晶格中,银离子活动力较强,结合力小于I-。如果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大于PAg=5.5,溶胶带正电荷。同理溶液中I-大于PI=10.5,溶胶带负电荷。 对于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胶,决定溶胶电荷性质的主要离子是H+和OH-浓度。,粘土是由铝-氧八面体和Si-O四面体所组成。由于Si-O中的Si被Al取代。Al-O八面体中的Al被Ca+、Mg+取代。结果与粘土晶格带负电,为维持电中性,粘土表面吸附正离子

4、。这些离子在水中因水化而离开表面,于是粘土颗粒带负电。晶格取代是粘土颗粒带电的一种特殊情况,其它溶胶中很少见。,4、晶格取代,在非水介质中,溶胶离子的电荷来源是粒子与介质间的摩擦。就象玻璃棒与毛皮摩擦可带电一样。 两相在接触时,对电子有不同的亲和力,这就使电子由一相流入另一相。一般而言,由两个非导体构成的分散体系中,介电常数较大的相将带正电。另一相则带负电。如:玻璃小球(=56)在水(=81)中带负电,在苯(=2)中带正电。目前尚无直接实验证据证明。 因此也有人认为在非极性介质中也免不了有微量离子存在,胶粒因吸附这些离子而带电。,5、摩擦带电,4-2 Helmholtz双电层模型,既然溶胶粒子

5、都是带电的,那么粒子表面上这些电荷如何排列?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深入了解溶胶的电性质很重要。 1879年,Helmholtz提出了平板双电层模型(当时人们对胶团的结构尚不清楚),他认为胶体质点的表面电荷构成双电层的一层,反离子平行排列在介质中构成双电层的另一层,两层电荷相互平行排列,好象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为(很小,约为水化离子半径)。表面电荷密度为,式4-22,两平板间的总电位差。 介质的介电常数。,图4-5 Helmholtz双电层模型,4-3 Gouy-chapman扩散双电层,1、Gouy-chapman假设,a、固体表面是平板型的,y和z方向无限大,而且表面电荷分布是均匀的。

6、b、离子扩散只存在于x方向,离子作为一个点电荷来考虑,它在双电层中的分布符合Boltzmann分布。 c、正负离子电荷数相等,整个体系为电中性。 d、在整个扩散层内溶剂的介电常数()相同。 为了计算方便,还假设溶液中只有一种对称电解质,且正负离子介数均为Z。,图4-6 扩散层双电层示意图,2、电荷分布,若平板质点的表面电势为 ,溶液中距离表面x处的电势为 ,根据Boltzmann分布定律,该处的正负离子浓度应为 n0:溶液中 =0处单位体积中正负离子总数(二者应相 Z:离子价数 e:单位电荷 K:Boltzmann常数 T:绝对温度 上式表明扩散层内反离子与同号离子浓度不同,反离子浓度大于同号

7、离子浓度,情况如图4-2所示,质点的表面电势越高,距离表面越近,这种差别越明显,质点周围的离子氛主要由反离子构成,影响双电层性质的主要是反离子。,扩散层内任一点单位体积内的电荷密度为:,式4-24,3、电势分布 根据Poisson公式,空间电场中电荷密度与电势 之间有如下关系,:为质点半径 r:为距球心的距离,式 表明,扩散层内的电势随表面距离呈指数下降,其下降快慢由 决定, 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其倒数具有长度的因次(也是Deby-Hckel理论中离子氛半径的倒数)。由于质点的表面电荷密度与扩散层中的空间电荷密度有如下关系:,将式4-12与式 (平行板电容器模型)比较, ,相当于手板电容器模型

8、的板距,故通常将 称为双电层厚度。25时,电解质浓度为10-3mol时, 约为10nm,记住这个数值,可以很方便的估算其它浓度和价数的电解质溶液的 值。电解质浓度上升,或价的上升, 上升, 下降,双电层变薄。,式 是 很低的前提下得的结果,对于 不是很低情况,从式 求解(不去管它的数学推导过程),最后结果是:,式4-33,、 分别是 与 的复杂函数,由上述三个式子不易看出 与 的关系,但在几种特定条件下,此关系变的很简单。,4-4 Stern双电层模型,Gouy-chapman理论克服了Helmholtz模型的缺陷,区分了 电势与表面电势( ),而且从Poisson-Boltzman关系出发得

9、到了双电层中电荷与电势分布的定量表达示,实验中发现了 电势对离子浓度和价数十分敏感的现象很易得到解释。但是也有很多实验事实和Goay-chapman理论不相符。,(a)如果溶液中电解质浓度不是很低(如0.1mol/L,1-1的电解质),靠近质点表面处的电势相当高(例如200mv),按式( )算出的反离子浓度高达240mol/L。,(b)Gouy-chapman模型虽然区分了 电势与表面电势,但未给出电势的明确定义(物理意义)。根据这一模型,电势随离子浓度上升而下降,但永远与表面电势同号。极限值为零。实验中发现:有时电势会随离子浓度上升而上升,有时会与表面电势反号。,Stern认为Gouy-ch

10、apman模型的问题在于将溶液中的离子当作没有体积的点电荷,1924年他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假设 a、离子有一定大小,离子中心与表面的距离不能小于离子半径; b、离子与质点表面除静电相互作用外,还有范德华引力作用。,图4-7 双电层结构示意图,根据以上假设,Stern提出Gouy-chapman的扩散层可以再分为两个部分,邻近表面的两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受到强烈吸引而与质点表面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所谓固定层或Stern层,其余的反离子则扩散地分布在Stern层之外,构成双电层的扩散部分。在Stern层内,反离子的电性中心构成所谓Stern平面,Stern层内的电势变化情形与Helmhol

11、tz平板模型相似,表面处的 直截下降 到Stern平面的。 称Stern电势,在扩散层内电势由 下降至零。其变化规律服从Gouy-chapman理论,只需用 代替 。,图4-8 固体表面吸附外加离子对电性的影响,实际上Stern模型是Helmholtz模型与Gouy-chapman 模型的结合。 电动现象测定的 电势是相对移动的移切动面与溶液内部的电位差。由Stern模型知到,除了Stern层内的离子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溶剂分子与质点表面紧密结合,在电动现象中作为整体运动。因此,切动面的准确位置虽然不清楚,但可以认为切动面比Stern平面靠外。电势因此比 略低。 由于Stern层与扩散层反离子处

12、于平衡,溶液内部离子增大时,必定有反离子进入Stern层,导致电位下降,上述分析表明:Stern模型赋予了 电势较明确的物理意义,也说明了电解质浓度和价数对电势的影响。,Stern模型较好的解释了电动现象,较Gouy-chapman理论前进了一步。但由于定量计算困难,而且其扩散层部分完全沿用了Gouy-chapman理论的处理,所以实际应用的多为Couy-Chapman理论。,由于 是Stern平面与溶液内部的电位差,其大小 与Stern层中吸附离子的性质和数量有关。某些高价反离子和大的反离子,由于高的吸附能而大量进入固定吸附层,则可能导致Stern电势反号。同理:大离子因vander wan

13、ds引力而进入吸附层,可使 ,电动现象是指溶胶粒子的运动与电性能的关系,通常有四种现象: 1、电泳: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的溶胶粒子向作与自己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对液相作相对运动。,4-5 电动现象,2、电渗:电场作用下,液体对固定的固体表面电荷作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渗。如果外加压力能阻止液体的相对运动,此压力称为电渗透压力。固体可以是毛细管或多孔性滤板。,3、沉降电位:在外力作用下,使带电粒子作相对液相的运动所产生的电位,是与电泳现象相反的现象。,4、流动电位:在外力作用压,使液体沿作用体表面 流动而产生的电位,与电渗现象相反。,在电动现象中,固体的移动必然携带着吸附离子和溶剂化层的液体

14、。所以由电动现象测出的电位差,不可能是 ,电位差的大小决定于固-液间移动的位置(如图4-5)。这一界面称为切面(切动面、滑动面)。通常用(Zeta)电位表示。电位显然不是恒定的。取决于切动面的位置,受测定条件、方法、电解质的影响。如固相所固定的液层较厚,或扩散层厚度 较小,则较小,反之则较高。,严格地讲,1、2是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固-液两相的相对运动,可称为电动现象。3、4是在外力作用下,固-液两相产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电场,应称为动电现象较为合适。,图4-9 各种双电层电位的相互关系,电动现象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电泳,测定方法和仪器也很多,流动电位和电渗的应用较少,测定方法也少,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15、,沉降电位不易测定。,电位也不同于Stern电位。因此切动面位于Stern 层外则。但如果扩散层分布较宽,固体表面所带液体层很薄,则可将电位看成Stern电位,误差不大,所以在合适的条件下,与 近似等同,但不相等。如 很高,电解质浓度很高,扩散层受到压缩,移动面很小的变化即能引起的很大变化(曲线很陡)。 由电动现象测得的电位,不是Stern电位。 无法直接测定。两者很易混淆。但在适当条件下,很多情况与 相差不大,而且直观,测定方法也很简单。常将电位作为 ,并用它作为讨论胶体稳定的依据。,若电场强度为E,胶粒所带电荷q,电场作用于胶粒的力为F, 则 F=Eq 胶粒运动受到介质的阻力,通常情况下与

16、运动速率成正比, F=fv f:阻力等数,v:运动速率。,4-6 溶胶粒子在电场下的泳动(电泳),平衡时处于匀速运动状态:,3、0.1ka100时的电位 常遇到的胶粒介于两者之间,这种情况下数学处理很困难,因可变参数太多,又不能利用边界条件,需要一些限制条件。 1)胶粒为非导体球形粒子。 2)稀溶液、粒子间无作用力。 3)双电层结构符合Gouy-chapman模型,并满足 ,切面符合Stern层界面 4)双电层内、为常数 5)双电层内的电位和外加电场的处理,可简单叠加 0.1ka100的电位和有如下关系,上式简写为:,Henry公式 式4-41,式4-40,4-1 电泳的实验方法 1、颗粒电泳显微电泳法 用显微钟直接观察颗粒的电泳速率,颗粒必须在显微镜下可见。,图4-10 显微电泳仪装置,2、界面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