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建筑力学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0791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66 大小: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建筑力学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中央电大建筑力学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中央电大建筑力学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中央电大建筑力学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中央电大建筑力学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建筑力学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大建筑力学剖析(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力的基本知识,一、力的概念: 物体相互间的一种机械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同时还能使物体产生变形。,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 刚体 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改变的物体 3. 平衡 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二静力学公理 1二力平衡公理:刚体上作用二力平衡该二力等值、反向、共线(沿二力作用点的连线),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一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平衡力系,与原力系等效。 推论:力的可传性: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的任意一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效应。,F,A,F,A,F2,F,F2,F1,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同一点的两个力

2、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与方向,由以这两力为边的平等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F2,力三角形,F1,F,F1,F,4作用力、反作用力公理: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三受力分析和受力图,1约束和约束反力 自由体:能在空间自由运动的物体,非自由体:物体的运动在某些方向受到限制,约束:阻碍对象运动的物体,约束反力:约束给对象的反作用力,简称反力,2常见的约束类型及反力形式,1) 柔索,结论:柔索给对象的作用力: 大小未知; 作用线沿柔索,为拉力; 作用点:接触点,T,T,2) 光滑接触面,结论:光滑接触面给对象的作用力: 大小未知; 作用线沿接触面公共

3、法线,为压力; 作用点:接触点,F,F,单面约束,力的方向包含两个要素:,1)作用线,2)指向,若约束只限制物体沿作用线一个方向 (指向)的运动,该约束称单面约束。,双面约束,力的方向包含两个要素:,1)作用线,2)指向,若约束限制物体沿作用线两个方向(指向) 的运动,该约束称双面约束,3) 光滑铰链,A,FA,A,FAx,A,FAy,FA,A,A,4)链杆,链杆指一根不可伸缩的轻杆 两端用铰链连接,FA,A,A,A,5) 可动铰支座,FA,A,6) 固定铰支座,FAy,FAx,A,7)固定(端)支座,mA,FAx,A,FAy,A,Fy,m,F,Fx,Fy,F,Fx,Fy,Fx,主动力: 能事

4、先独立确定,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约束力: 不能事先独立确定(受其他力影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3受力图,画出去掉约束的反力,G,A,B,F33 习题3-(a),A,B,F33 习题3-(b),F33 习题3-(c),O,F,O,F33 习题3-2(a),F,A,B,C,F33 习题3-2(b),A,B,F,q,物体系受力图1,作AC、BC、整体的受力图,对AC,对BC,A,C,q,FAx,FAy,FCx,FCy,对整体,物体系的受力图,1.画出对象的隔离体图(整体不必),2.主动力照抄,3.画出去掉约束的反力,物体系的受力图,注意: 1.力的表述应前后一致(名字、方向),2.两物体连接

5、处,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关系。,3.正确画出二力杆的受力,物体系受力图2,作杆AB受力图,C,B,q,FB,对BC,对AC,A,C,q,FCx,FCy,C,B,q,FB,对整体,A,B,C,q,FB,FAx,FAy,mA,物体系受力图3,作AC、BC、整体 的受力图,对AC,对BC,FBx,FBy,对整体,二力杆(体): 一杆(物体)受二力作用,该二力 等值、反向、共线(两作用点的连线)。 典型二力杆:一杆,杆间不受力, 杆端为铰链,A,B,FAB,FAB,A,B,A,B,FAB,FAB,FAB,FAB,D,A,C,B,W,二力杆受力图1,作AB杆受力图,作AB杆受力图,FBx,FBy,FC,

6、FAD,二力杆受力图2,作AB杆受力图,A,C,B,D,W,作AB杆受力图,FBx,FBy,FCD,FB,FCD,FCD,作业:,F33 习题3-3(a)、(b)、(c),D,F33 习题3-3(b) 对整体,FAx,A,B,FAy,FB,F,A,B,C,F,C,FD,FCy,FCx,D,F33 习题3-3(b) 对AB,FAx,A,B,FAy,FB,F,A,B,C,C,D,F33 习题3-3(b) 对CD,F,A,B,C,FD,FCy,FCx,FAE,D,F33 习题3-3(c) 对AE,F2,A,B,C,F1,E,FAE,对DE,D,F2,A,B,C,F1,E,FAE,A,E,FAE,D,

7、F1,E,FDx,FDy,FAE,对DE,D,F2,A,B,C,F1,E,FAE,A,E,FAE,A,B,C,FAx,FAy,FB,FAE,F2,对整体,D,F2,A,B,C,F1,E,FDx,FDy,FB,FAx,FAy,FCD,对CD,对AB,对整体,3-2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一.平面汇交力系,力系中所有力的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O,b,力在轴上的投影,Fx= ab =F cos,x,:力和投影轴的夹角,F=10kN,x,y,F,Fx = Fsin30 = 5kN Fy = Fcos30 = 8.66kN,Fx = F = 10kN Fy = 0,30,x,y,F,F=10kN,x,

8、y,F,Fx = Fsin30 = 5kN Fy = Fcos30 = 8.66kN,Fx = 0 Fy = F = 10kN,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Rx= Fx Ry= Fy,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F1,F2,F3,R1,R,汇交力系平衡条件,合力RRR =0 =0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 两个方程可解两个未知数,平面汇交力系解题步骤,一画受力图 二列平衡方程 三解方程,平面汇交力系例题,求杆AB和BC所受的力,受力图:,以B点(汇交点)为对象,列平衡方程,FBC,30,FAB,二.力对点的矩,力对点的矩:度量力使物体绕一点转动的物理量 mo(F)

9、=Fd O: 转动中心(矩心);F:力的大小 d: 矩心到力作用线或延长线的垂直距离(力臂),量纲:力长度;单位:N m,kN m 绕矩心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正,反之为负。,合力矩定理,合力对任一点的力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 m0(F)= m0(Fx)+ m0(Fy),a,4a,A,F,mA(F)= mA(Fx)+ mA(Fy) =Fcos a + Fsin 4a,Fx,Fy,三.力偶和力偶矩,力偶:等值、反向、作用线平行但不重合的一对力。使物体产生纯转动的效应,力偶矩:力偶转动效应的度量,m=Fd 逆时针转动的力偶矩为正,反之为负。,力偶的表示形式,若两个力偶的力偶矩相等,则这两

10、个力偶等效,可互相替换。,d,F,F,力偶对任一点的力矩,力偶对任一点的力矩等于力偶矩本身, 与矩心无关。,m0(F1 、F2)=F1(x+d)- F2 x,= F (x+d)- F x,= Fd= m,力偶在轴上的投影,Fx =F1cos F2cos = Fcos Fcos =0 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0,力偶系合成,力偶系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的大小等于各分力偶的代数和 m= m,d,F,F,作业,F33 34 3-4 - 3-7 1) 求梁上每一个主动力在y轴上投影代数和 Fx 2)求梁上每一个主动力对A点力矩的代数和 mA(F),M,3-5,6m,A,B,F=2kN M=1.5kNm,

11、mA(F)=,45,F,Fy,Fx,mB(F)= M = 1.5 kNm, M, Fsin45 6,= 1.520.7076 = 9.9 8kNm,求下列杆中各力对A点力矩的代数和mA(F)与对B点力矩的代数和mB(F),B,A,F13KN,F24KN,m5KNm,1m,2m,mA(F)= m F2 3 =5 4 3 = 7kN m mB(F)= F1 3 + m = 3 3 +5= 14 kN m,第1题,第2题,mA(F)= m1,mB(F)=,2Fa,5Fa,m2,= Fa F2a 5Fa 2Fa= 8Fa,m1,+4Fa,+Fa,m2,=Fa+4Fa +Fa 2Fa =4Fa,力的分类

12、,按作用范围 一、体积力:体积内每一点都受力 N/m3 二、面积力:面积上每一点都受力 N/m2 三、线分布: N/m 1、均布力: 2、三角形分布: 3、任意分布:,q,q0,q(x),分布力的合力与力矩,1、均布力:合力大小=荷载集度作用长度 合力方向:与分布力方向同 合力作用点:分布长度的中点 2、三角形分布: 合力大小=(荷载集度作用长度) 合力方向:与分布力方向同 合力作用点:三角形面积形心,分布力的合力与力矩,3、梯形分布:分为一均布力和一三角形分布力 合力大小=均布力合力+三角形分布力合力 力矩=均布力力矩+三角形分布力力矩,+,投影 力矩 集中力 F Fx= F cos mo(

13、F)=Fd 分布力 q 合力的投影 合力的力矩 力偶 m 0 力偶矩本身 力与轴平行,投影= 力本身 力与轴垂直,投影=0 力通过矩心,力矩=0,练习1,2a,a,q,M=qa2,A,B,mA(F)=, q2a,a, M,= 2qa2 qa2= 3qa2,mB(F)=,q 2a,(a+a ), M,= 4qa2 qa2= 3qa2,练习2,A,B,q,F=qa,F=qa,a,4a,mA(F)=,Fa, q4a,3a,+F5a,=qa2 12qa2 +5 qa2= 6qa2,mB(F)=, 4Fa,+q 4a,2a,= 4qa2 +8qa2= 4qa2,练习3,mA(F)=,m1, q4L,2L

14、,+F24L,=10qL2 8qL2 +4qL2 15 qL2= 9qL2,mB(F)=,m1=10qL2,m2=15qL2,A,B,4L,q,F1=2qL,F2=qL,m2,m1,F14L,+ q4L,2L,m2,=10qL2 8qL2 +8qL2 15 qL2= 5qL2,3-3 平面一般力系 一.力向一点平移,力的平移定理:刚体上的力由原来点平移到任意一点,要附加一力偶,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来力对新点之矩。,=,M=mB(F),A,B,d,F,M=mB(F),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F2,F3,O2,O1,O3,F1,O,F1,O,m1 = mo(F1),F2,F3,m2 = mo(F2),m3 = mo(F3),F:主矢量 MO :主矩,MO = mo(F),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三个方程可解三个未知数,练习1,求图示悬臂梁的支座反力,F,B,L,30,Fx= FAx +Fcos30=0,FAx = -0.866F, FAy =0.5F, mA = - 0.5FL,Fy= FAy -Fsin30=0,mA(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