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3)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0740737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3)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3)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3)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3)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3)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3)(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填空,望( )止渴 ( )立鸡群,口若( )河 应接不( ),梅,鹤,悬,暇,这些成语出自哪本书 ?,世说新语,人琴俱亡,1、本文的作者是谁?选自哪本书?,2、文中提到的兄弟俩是什么人?他们的父亲又是谁?,世说新语,刘义庆,王子猷,又名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放达不羁,尤爱竹子。,王子敬,又名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长。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检查预习,搜索信息:,1.王子猷(yu) 2.子敬俱病笃(d) 3.此已丧(sng)矣(y) 4.语时了(lio)不悲 5.便索舆(y)来奔(bn)丧(sng) 6.子敬素好(ho)琴 7.弦

2、(xin)既不调(tio) 8.掷(zh)地云 9.因恸(tng)绝良久 10.月余亦(y)卒(z),检查预习,读准字音:,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交流预习,解难释疑,1、交流文章重点词的意思,不会的组内互帮,共同解决。 2、结合词义,尝试翻译。,俱: 病: 笃: 左右: 何以: 语: 了: 索: 舆: 都:,第一段: 重点词语,副词,全,都。,文中是动词,生病。,(病)重。,指手下人,身边的人。,“以何”,为什么。,动词,说话。,完全。,要。,轿子。,总、竟。,检查预习,理解词义:,一向、向来。 喜欢。 直往。 已经。 扔。 于是

3、,就。 痛哭,极度悲伤。 气息终止。 死。,第二段: 重点词语,素: 好:径:既:掷:因:恸:绝:卒:,检查预习,理解词义:,第二课时,检查背诵,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译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

4、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译文,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自学内容一:,体会兄弟情深,勾画圈点 ,体会深情,自由阅读课文,运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 在课文中标出你觉得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 兄弟之情的句子,并加以简要分析。,学法链接:“勾画圈点读书法”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有疑问的或关键的词句用笔在书上进行勾、画、圈、点。,合作探究,1、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子猷“了不悲”, “都不哭”?后来为何又“恸绝良久”?,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 同学们讨论一下:子猷为

5、什么也死了呢?,“了不悲”,“都不哭”并不等于他不悲伤。反而说明子猷内心悲痛至极,所谓“物极必反”,因此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已知将不久人世,很快就要见面,因此不悲。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自己的情感。 因为子猷知道子敬平素喜欢弹琴,想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亡弟,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弦此时仿佛也有了灵性,明白自己的主人已死,弦音也不协调了。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子猷于是悲从中来,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叹“人琴俱亡”,失声痛哭,痛不欲生。,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为何又“恸绝良久”?,关于子猷的死,文章开头已有所交代“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

6、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同学们讨论一下: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小结内容:,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王子敬独特的悼念 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文学价值,世说新语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 )。 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即事见人,通

7、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个性。,季羡林评世说新语,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话,连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六朝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了许多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诞,内实怀忧。他们的举动与常人不同。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短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自学内容二:,品析人物个性,子猷用弹琴来悼念他的弟弟,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不可居无竹,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

8、此君?” (关注细节:“暂寄”、“啸咏”、“直指”、称竹为“君”),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彷徨:慢步徘徊剡(shn):地名,指曹娥江上游的剡(shn)县就:前往 迭:到 (关注细节:“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起彷徨”、“咏诗”、“忽忆”、“夜乘”、“就之”等,关注成语:“乘兴而行,兴尽而返”。),雪夜访戴,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

9、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n)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总结,王子猷是一个个性独特、行为处世与众不同、注重真性情、超逸洒脱的魏晋名士 。,关于“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反映的是一

10、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比较人琴俱亡的手足情深,你有何感想?,延伸拓展,阅读荀巨伯探友,然后完成题目。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解:值:适逢。 郡:指城。 相视:看望你。败义:毁坏道义。 一:整个。 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1)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欲辱之 B得无楚之水土

11、使民善盗耶 C土人谓之“傍不肯” (2)解释下列各句中红字的意思。(10分) 友人语巨伯曰 ( ) 吾今死矣,子可去( ) 贼既至( ) 值胡贼攻郡( ) 汝何男子( )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4)本文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2分) (5)本文与课文人琴俱亡在主题上有何异同之处?(4分),(1)B (2) 语 (告诉,对说 ) 去 (离去,离开 ) 既( 已经) 值(适逢) 汝( 你 ) (3)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 (4)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5)两者都是表现彼此感情的深厚,但人琴俱亡讲的是亲情,荀巨伯探友讲的是友情。,课外作业:,2、搜集抒发兄弟情的诗文,与同学交流。,3、背诵并默写课文。,1、用自己的话扩写这则文言故事,要求突出的细节,包括动作、语言和神态,同时加入心理描写,也可以加上外貌衣着的描写,使人物更加丰满逼真,约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