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739696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一、正视文化旅游现状,加快文化旅游城市建设 1、充分认识荆州历史文化优势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楚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脍炙人口、名人文化千古传颂、水文化震憾人心、红色文化可歌可泣、非物质文化琳琅满目荆州古城享誉中外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在荆州定都长达411年历经20代楚王成就了“春秋争霸”、“战国称雄”的雄伟霸业荆州是三国文化的中心“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120回,有72回写到荆州荆州人杰地灵,孕育出屈原、宋玉、孙叔敖、关羽、岑文本、张居正、“公安三袁”等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形成名人文化荆州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广、水网密度高形成水

2、文化荆州“天、基、佛、道、伊”五教皆有形成宗教文化荆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任弼时、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形成红色文化荆州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巨型民俗文化宝库闻名遐迩的楚辞歌赋享誉中外的楚剧楚舞匠心独具的髹漆楚绣名扬天下的八宝美食以及龙舟竞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构成了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核心以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烘托的荆州历史文化 2、切实把握文化旅游发展条件荆州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越同时具备战略机遇、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一是有战略机遇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湖北省委提出实施“鄂西生态

3、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同时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确定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提出“文化荆州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区位优势荆州水陆交通便利长江横贯荆州“二广”高速、“沪蓉”高速交汇荆州在建或筹建的“沪汉蓉”高速客运铁路、“荆岳”铁路、“准(葛尔)荆”铁路穿越荆州宜昌三峡机场、武汉天河机场距荆州较近,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出行快捷的交通网络三有基础条件近年来荆州加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精心策划优势旅游项目先后委托美国灯塔公司和华中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委托英国mci公

4、司和清华大学策划重建纪南城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项目规划全市现有景区(点)65个其中4a级3个;共有星级酒店36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4家晶威国际大酒店已通过国家五星级饭店初评;共有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3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各类中高级管理人才150多人持有导游资格证的300多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荆州有资源、有机遇、有优势、有基础 3、正确应对荆州发展的严峻挑战首先面临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挑战荆州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经济发展明显提速进入快速发展期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24亿元比XX年增长74%但是与现代大城市的发展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为区域中心地位不突出核心

5、竞争能力不强城区龙头带动作用乏力在年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位中湖北省的武汉、宜昌、襄樊、荆州四个大城市只有荆州游离于百强以外;在“一带两圈”战略中荆州不在武汉城市圈内,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点是“一江两山”,荆州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块头不大、实力不强在全省县市综合实力第一方阵中荆州榜上无名其二面临产业协调发展的挑战年三次产业结构30.1:33.8:36.1对比上年第一、二产业分别增长0.4和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收入仅占13.8%对比上年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滞后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滞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平分秋色其三面临文化

6、旅游发展的挑战年,全市完成旅游收入31亿元对比XX年仅增长10.71%;旅游收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9%对比XX年占比下降了2.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6.5%的平均水平;同属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洛阳、开封、扬州等城市其旅游收入分别是:78.8亿元、224亿元、83.4亿元、176亿元增幅分别是:24.6%、15.3%、15.5%、20.3%占比分别是:13.9%、11.6%、12.1%、11.2%都高于荆州的发展水平荆州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三多三少”即:人文资源多旅游品牌少;地下遗址多地上景观少;零散景点多形成规模少表现为“三个不相称”即:丰富的人文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与荆州厚重的历

7、史文化不相称;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与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任重道远 4、深刻理解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被誉为“朝阳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荆州面对现实,必须突破性地发展文化旅游业,通过文化旅游的兴

8、旺,促进城市的竞争发展;荆州面向未来,必须发挥文化旅游优势,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荆州走向世界,必须彰显文化旅游特色,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城市的开放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发挥“荆州市旅游管理委员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发展文化旅游的格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跨越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城市,实施“大决战”,吹响“集结号” 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立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5、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指导思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

9、城市,是荆州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继续推进“工业兴市”,积极实施“文化立市”,按照建设“人水和谐”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城市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把荆州建设成为现代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6、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荆州古城记忆着荆州历史的辉煌,世界唯一,不可再生、不可替

10、代、不可复制荆州文化旅游发展必须与古城保护开发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发展与文化旅游发展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是: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荆州古城为核心,以县市协调发展为支撑,以历史文化旅游为重点,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为补充,以现代旅游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中心城区以凸显楚文化、三国文化为内涵的荆州古城为主体,融入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元素,形成“一主多元”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叫响“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的文化旅游城市名片,充分展示荆州“文化之都、亲水之城”的魅力通过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文化旅游环

11、境,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由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变,由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城市品牌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把荆州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国际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研究和展示楚文化的中心 7、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规划用科学规划统领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实行规划全覆盖根据总体规划,制定详细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一是科学编制文化旅游战略发展规划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水准、荆州特色”的要求,编制、修订和完善总体发展规划,做到“三个结合”,即: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文化旅游发展规

12、划相结合,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县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确立中心城区和荆州古城在全市文化旅游格局中的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精心编制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荆州古城保护开发规划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新观念,调整城市建设布局,跳出老城区、拓展新城区,城市空间布局要优先于旅游发展,城市建设项目要赋予文化内涵在抓好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统筹县市区的发展二是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调整,尤其是做好“十二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占比大幅度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

13、占比达到10%以上三是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好项目建设规划,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重点规划旅游公路、火车站、汽车站、旅游码头、旅客集散中心等“路、港、站”建设项目;突出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规划,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优化景区布局;突出文化旅游景点建设项目规划,修新如旧、原汁原味,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四是科学编制城市建设及用地规划按照国务院批准的102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制定城市用地计划改变城市带状格局,实现沙市区北扩,荆州区南进,将关沮乡27平方公里纳入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发展空间,建设政务新区加快“城中村”的

14、改造,实行村民向市民身份的转换,集体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换实施城市土地资本营运,降低城市建设成本,突破城市发展资金瓶颈 8、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构架把文化旅游建设与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一个核心”,形成“四个板块”,体现“四个特色”,搭建多层次、全方位、复合式的文化感受,生态体验,休闲娱乐的现代旅游构架“一个核心”即:以荆州古城为核心,重点打造“四区两带”,建成荆州古城核心游览区,海子湖游览区、熊家冢楚墓游览区、八岭山风景区、滨江景观带、内河景观带“四个板块”即:中心城区文化旅游板块,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板块,石首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板块,松滋洈水自然风

15、景区旅游板块“四个特色”即:“历史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荆州城、纪南城、八岭山森林公园及熊家冢楚墓遗址博物馆等景区,建成以传统历史文化、现代都市观光、娱乐购物为主的旅游区域;“水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一江、两湖、三区”,重点打造长江荆江大堤及分洪工程景区,长湖、海子湖休闲度假区,洈水风景区、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保护区、洪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建成以水文化为载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区域;“红色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洪湖瞿家湾、监利周老嘴、石首桃花山、江陵沙岗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建成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旅游区域;“荆楚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建成

16、以荆楚民俗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景区,以县市为单元,县市有名镇、乡镇有名村按照上述构架,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串珠成线,联线成片,实现在荆州全境内的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彻底改变目前荆州“过境游、消费少”的旅游窘况 三、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9、精心策划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要求,以“大整合、大开发、大手笔”的气慨,精心策划大项目,通过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荆州的特色和主导产业目前,我市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已规划各类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390亿元,其中申报先期启动项目18个,总投资290亿元,占全省的20%,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突出一个“活”字通过整合现有景区(点)资源,盘活文化旅游资产存量,实施有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