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关于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739682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关于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关于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关于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关于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关于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关于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关于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作为全区的基础产业在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促进其他各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关键之一就是要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对此本人就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有效发挥科技人员作用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其主要情况如下: 一、我区农业科技队伍的现状 我区的农业科技队伍在农业的发展、改革和创新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为农服务体系上以区农业科技、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形成了区、镇两级服务体系涵盖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各个方面在为农服务上参与制定和组织农业科技推广计划确定推广农业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点分工、协调、有序深入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并精心指导在农业增收

2、上积极服务农业结构调整逐步调整粮经比例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为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支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区、镇两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现状(见附表一、附表二) 二、当前农业科技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区农业科技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从数据上分析 一是农村专业人员比例偏低人员分布不协调区、镇两级农业部门实有人数566人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412人(其中区一级农业科技人员占52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占48)在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密度较低各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实有人数255人(其中在岗不在编的有26人占10;在编不在岗的有33人占13)区一级农

3、业部门事业单位编制数372人实有人数3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有2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6人占8;中级职称的有66人占20;初级职称的有120人占37) 二是第一线科技人员职称比例偏低学历层次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级人才偏少在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中大学本科的有17人占6;大专的有47人占18;中专以下的有191人占75;高级技术职称的有1人中级技术职称的有40人占15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目前科技人员结构不适应现有种植技术需要,原来从事粮、棉、油、麦栽培和植保现种植结构调整为蔬、果、瓜使原来从事粮棉油的科技人员闲置而蔬果瓜的技术人员较缺乏 三是年龄普遍偏大镇一级50岁以上接近退休人员的有133人占

4、52;41岁至50岁的有78人占31;31岁至40岁的有41人占16;30岁以下只有3人占1 四是农技人员使用不够充分一方面有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无法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就业;另一方面大批的非专业人员拼命地涌向一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单位甚至还出现了农业科技中心“在岗不在编、在编不在岗”现象致使学非所用、无学而用的现象同时存在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隐性浪费 (二)从原因上分析 一是用人体制不够健全机制不灵活存在这一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即机构设置和产业发展不适应没有按产业建设需要对口设置机构;还有管理体制不顺镇农技推广机构以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没有选人用人的自主权一方面大量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编制和专业岗位造成专

5、业技术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人员定编都是1993年后确定的十几年来机构和人员都发生了变化年龄也随之老化知识陈旧但对机构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落实致使一些农技中心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形成农技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虽然区委、区政府大力提倡重视科技人才但少数单位领导对农业科技人员仍重视不够更谈不上采取激励措施甚至出现对科技成果的评定中断时间长达五年严重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人才的使用上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忽视了科研成果产生的时间性和科技工作的艰苦性同时对系统内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上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加上近年由于放松了对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少数科技人员无私奉

6、献精神逐渐淡化 二是科技经费严重不足科研成果被闲置近年来农技部门由于科技和人员经费不足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科技创新期间还出现有限的科研经费和事业费被不断增加的人头费所占用现象农技队伍长期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致使农技人员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办公室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镇、工业区由于财政压力较大在对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上事业单位的政策性规定部分难以落实效益差的单位只能维持正常的工资更谈不上其他工资性补贴影响了科技人员工作条件的改善和生活待遇的提高影响了科技人员发挥应有的作用据调查10个镇(含工业区)只有山阳、枫泾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由镇财政列入预算全额拨款;3个镇工资全额拨款奖金及

7、其他福利需自筹;其余5个镇工资财政拨款2080不等由此使镇农技中心重创收、轻技术推广 三是农业科技人员素质偏低大多数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跟不上对农业高新技术不掌握对延伸到二、三产业的相关技术更是不了解不熟悉因而在市场经济中不敢搏击、不敢试、不敢闯、安于现状普遍存在知识陈旧、观念老化掌握不了新技术、新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三、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用好现有农业科技人员一是适应农业发展需要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使科技人员能够在建设新农村的主战场中大显身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人才建设的多赢在实施中

8、关键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参与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并制订一整套扶持、优惠、激励的政策二是进一步充实调整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理顺编制人员做到在编在岗、专业对口、学以致用要改善待遇千方百计稳定农村各类农技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像“西瓜专家”蔡金龙、“蟠桃专家”马金林等这些不离乡、不离土的“土专家”作用并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三是对本区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逐个进行“三定”按照专业属性和职称高低实行定岗、定责、定权益“三定”制度要确保为农服务部门必要的人员、经费、技术推广和服务经费的到位鼓励农业技术和服务部门实行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真正让农业科技人员用其所长、尽其所能

9、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和实际需要重新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定员、定编并把农业科技机构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增加财政拨款补贴农科人员以稳定队伍 (二)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依托大力引进区外农业科技人才人才特别是拔尖技术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引进人才良好环境才能积极参与争夺人才的竞争要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创办以申漕特种水产基地为主要形式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发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作用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聘请有关专家教授为常年科技顾问引进大公司、大财团到我区发展合作创办科研机构共建科技开发基地为更快地吸

10、纳外地人才还要鼓励区外科技人才参与我区新农村建设在人才引进工作上实现“三个突破”:一要在完善人才市场上突破要为人才引进搭建平台建立系统信息网掌握人才流向增加高科技人才的信息贮量;二要在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上突破优先为外地来我区工作的科技人才解决住房和家属子女就业、上学等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三要在科技人员奖励上突破对带项目、带资金来我区的科技人员一旦项目取得效益后要拿出一定的比例作为奖励;对于高精尖人才鼓励其以联合开发和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区内重大项目建设 (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专业科技人才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改善科技人才的学习、生活条件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和本领要发挥好农业科技人员的

11、作用鼓励他们以个体、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领办、创办企业和科技示范基地及群众性技术服务组织对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区委、区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要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和科技成果奖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村和企业建功立业允许科技人员到农村、企业兼职并保护其合法收入同时保留干部身份、行政关系等 (四)进一步建立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农业科技人才知识得到充分更新首先要抓好农业科技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用邓小平理论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业科技人员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对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着力培养我区科技人员实施“科技兴区”的战略培养科技人员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鼓励和引导他们为振兴经济贡献聪明才智其次要切实做好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通过业余教育、专项短训、挂钩送学、参加学术交流选派一定数量农业技术推广骨干到有关院、校、所培训和深造等方式让他们经常充电促使科技人员知识常新、成果常有再次要对科技人员严格考核这样既增强科技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为选拔和使用优秀科技人才提供依据农业是一项弱质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政府除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外还应采取重点扶持、扶强、扶优措施和“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农业科技人才 l style=mso-pagination:widow-orphan;text-align:left;line-height: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