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38425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9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9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9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9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概要(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评价,教学目标,1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 2掌握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 3熟悉教学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内容结构,9.1 教学评价概述,9.1.1 教学评价的意义 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教学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9.1.2 教学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 2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改进功能,9.1.3 教学评价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比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9.1.4 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特点, 学习内容强调对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和熟练的相互渗透。

2、学习过程注重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 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信息素养、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教学,要通过课堂演示、学生实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评价的目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计算机知识了解和理解的程度;二是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和应用的能力。,2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中存在着难以量化的因素, 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时,所处理的是难以客观量化的对象,不能直接进行测量。,3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依赖于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在很

3、大程度上依赖于机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4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标准依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升级、不断更新,这就造成教学评价的可变性,增加了评价的难度。 又要考虑对实际上机操作能力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意“量化”问题,力求做到公正、合理。,9.2 教学评价的内容及分类,9.2.1 教学评价的内容 1教学过程的评价 2学习活动的评价 3教学效果的评价,9.2.2 教学评价的分类,1按评价的目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类 (1)形成性评价 焦点是 :学习过程中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是否达到了局部的教学目标。,(2)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为判断学生的知识

4、、技能、能力实际达到的水平,并随之为下一步确定相应的措施,使教学活动正常开展而进行的评价。, 诊断有如下两种情况。 症状诊断 原因诊断,(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学习结束后,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作出总结性结论的评价。 在时间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具有不同的要求。, 诊断性评价表现为临时性。 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分别表现为阶段性和长期性。,2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可以分为两类,(1)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根据确定的评价标准把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衡量评价对象是否达到标准的一种评价。,(2)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在某一个集团中,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评价每个

5、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价。,9.3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9.3.1 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 对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的基本方式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指用切合实际的语言表达学生的学习情况。,(1)评语鉴定法, 评语鉴定法就是用简明的评语来表述评价结果的方法。,(2)等级评定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五级评定法: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四级评定法:很好、较好、一般、差; 三级评定法:上、中、下; 二级评定法:合格、不合格。,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把评价目标数量化,进行定量分析、处理,用数字表示评价目标的评价结果。,(1)平均数,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分

6、数的集中趋势,反映了该组分数的一般水平。,(2)标准差, 标准差反映了分数分散的程度及平均分的代表性。 其计算公式是,(3)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计算公式是,(4)T分数,T = 10Z + 50 T分数以50为一般,50以上越大的越优秀,50以下越小的越差。,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基础,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出发点和结果。 如果仅停留在定性上,没有确定合理的数量关系,就难以作出准确的科学评价。,9.3.2 计算机上机操作的评价,1计算机上机操作评价的内容 2计算机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3编制考核试题的原则,(1)必须

7、依赖操作和操作技能。 (2)必须有利于考核思维能力和上机操作实际能力。 (3)能比较全面地覆盖各项考核内容。 (4)难度适宜,便于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区分。 (5)操作步骤繁简适当,便于评定。,9.4 教学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整个教学评价工作主要内容应包括成立教学评价的领导小组和专家评价组,确定评价标准,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资料等。,1成立专家评价组 2确定评价标准 (1)先进性与合理性 (2)统一性与协调性 (3)严谨性与可行性,3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座谈法、问卷调查法及统计分析法等。,4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者根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和评价。,5结果统计与定性分析, 指定专人对评委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6评价结果反馈, 及时而又恰当地反馈评价结果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