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财政收入原理解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35471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财政收入原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七章财政收入原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七章财政收入原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七章财政收入原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七章财政收入原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财政收入原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财政收入原理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财政收入原理,本章从宏观的角度对财政收入的结构与规模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财政收入的各种分类,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及其增长变化趋势,财政收入的结构问题。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正确认识财政收入结构、规模的概念,系统把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因素,深入理解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趋势及其特殊性,了解税费改革的有关问题以及我国预算外资金的现状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学习目的与要求,引例:中国公路收费令世界瞠目,“在中国,公路收费站到底是在为谁收费?”这是2007年5月美国纽约时报发出的疑问。 两个多月过去了,纽约时报或许依然还是没找到答案,但作为普通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北京市的有车一族来说,这个

2、夏天却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按照7月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北京市公路条例,收费公路收费期满后,应当按照规定拆除收费设施,停止收费。 中国公路收费陷入“狂热” 收费站比服务站多,过路费比燃油费贵,是很多长途车主的普遍感受。而更让人郁闷的是,不少收费站收费时限绵绵无期,任意延长期限的例子比比皆是。 几乎所有人都承认一个事实:中国公路收费已让民众不堪重负。“在中国大陆,收费公路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多,众多司机不得不尝试各种办法躲开那些收费站。”纽约时报甚至用“狂热”来形容中国的收费公路建设。,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则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有关部门挪用资金,有钱不还,甚至是胡支乱花。这一分析并非空穴来风。6月

3、27日,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所做的2006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显示,中国收费公路违规收费、超期收费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其中贵阳市的一条公路,建设投资3196万元中,银行贷款约1500万元,但该公路被勒令停收前,收取的通行费已高达6371万元,是贷款的4倍多。 全世界70%的收费公路在中国 “收费公路成了聚宝盆,一旦征收开始,谁都想喝点汤。”经常跑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林彦庆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自己在南方很多县乡之间,经常遇见不足百公里的路段横亘着三四个收费站的情况。 对于可否取消收费,有关部门早就“有言在先”:公路收费不能取消,否则会制约公路的发展。但有意思的是,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

4、全世界收费公路不过14万公里,竟有10万公里在中国!,改革“买路钱”势在必行 从1987年开始,“贷款修路、收费还贷”逐渐成为中国公路建设的一个新模式。二十多年来,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非高速公路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长相伴而生的,是收费站的多如牛毛。 “感觉处处都要留下买路钱。”在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看来,高速公路基本上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由国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而非私人产品,居民对公共产品的分享主要是通过纳税来实现的。“改革目前高速公路收费严重不合理现象,逐步回归公共产品的本来面目,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截至目前,中国东、中部地区除广东、山西、浙江外,12个省已全都取消了政府还贷

5、二级公路收费,共撤消站点1263个,占全国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总量的65%。而西部省份则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 第四节 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本章结构,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1.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1.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1.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1.4、按取得收入的稳定性分类 1.5、2007年新的收入分类,1.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2种分类法) 1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 2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

6、性收入 (1)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各种收费 (2)非经常性收入主要包括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1.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预算内收入 统一纳入国家预算,按国家预算立法程序实行规范管理,由各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预算外收入 含义:各级政府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采取收费形式而形成的专项资金或专项基金 特征:在使用上由收费各部门安排使用,统计上未纳入“财政收入”统计 制度外收入:预算外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各种收入形式的关系是: 政府收入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 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收费,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制度外收入,预算内,预算外,政府收入,税收,图7-1 财

7、政收入按资金管理方式分类示意图,1.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按所有制结构为标准 按部门结构为标准,1.4按取得收入的稳定性分类,一、经常性收入:是指每个财政年度都能连续不断、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 二、临时性收入:是指在财政年度内不经常或不规律地取得财政收入。,1.5、2007年新的收入分类,1.税收收入。分设20款: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退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税收收入。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设6款:基本养老保险基

8、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非税收入。分设8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分设4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内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5.债务收入。分设2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 6.转移性收入。分设9款: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彩票公益金转移收入、预算外转移收入、单位间转移收入、上年结余收

9、入、调入资金。,第二节 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2.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2.2、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2.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2.2、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及其占GDP的比重变化趋势(见下页图),第三节 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3.1、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3.2、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3.1、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各国的历史文化

10、传统和特殊国情等多种因素。 一般只能采用同本国自身的纵向比较和同国际的横向比较,最终仍然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通过政治程序来确定 分析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不仅要分析预算内的财政收入,还要分析预算外收入。 我国当前的财政收入规模虽然仍存在继续提高的余地,但提高的空间已经不大。,3.2、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仍需适当增大国家财力,健全国家财政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合理调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 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 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有增有减的结

11、构性调整。 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第四节 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 二、预算外资金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 (一)税收与收费 (二)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三)收费占财政收入比重的分析,收费 收费的性质: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的特殊商品或服务而进行的支付 具体项目:使用费;其他收费(罚没收入和捐赠收入等) 使用费实际上是政府模拟私人物品的定价方式收取的公共物品的价格,以便回收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成本。 使用费不同于市场价格,因为政府对公共物品定价不能采取利润最大化原则,收费和

12、税收的区别: 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税收作为政府的一般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税收是政府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可以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税收的法治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费的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收费的特殊作用 收取使用费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如矫正私人物品的外部效应上有特殊的作用 收取使用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税费改革 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

13、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对于税费改革应有以下几点认识: 税费改革必须与规范“费”同时并举 税费改革应从中央政府做起 先清理,后规范,分步纳入国家预算,我国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我国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二、预算外资金分析 (一)预算外资金收支的含义及其历史沿革 (二)预算外资金现状 (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预算外资金收入 含义: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乡镇自筹统筹收入;国有企业和主管部门收入;其他收入等,1978年以来预算外收入变化情况,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措施 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 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 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 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 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1搜集最新数据资料,分析和评估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经济因素有哪些? 3试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4. 试述收费不同于税收的特殊作用。,本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