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6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高一语文试卷(精校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0732730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6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高一语文试卷(精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6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高一语文试卷(精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6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高一语文试卷(精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6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高一语文试卷(精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6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高一语文试卷(精校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本试题分第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丝绸是一项古老而伟大的发明,并从东到西、从陆地到海洋铺设出了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和波澜壮阔的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它薄如蝉翼,轻似云霓,美若彩霞。丝绸的种类较多,包括绢、缎、绮、绫、锦等,宛如百花盛开。其中织锦的出现,将丝绸审美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所谓锦,就是用彩色丝线织成花纹图案的丝绸。它色彩斑斓,图案华丽。譬如新疆出土的汉代著名的红地韩仁绣锦就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它是在红色地锦上,织绣着具有汉代特征的图案,即云气纹、动物纹和吉祥语的组合。云气纹,也称为祥云纹,是汉代丝绸锦绣的标志图案,后来成为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图像符号。动物纹从右至

3、左依次为狮、辟邪、虎、羊、龙等,吉祥语从右至左依次为“韩仁绣文衣、右子孙无亟”10字穿插在花纹的空隙处。后来,织锦技艺如花绽放,形成了蜀锦、宋锦和云锦三大名锦。蜀锦图案华美,精湛高贵;宋锦花纹精致,色彩典雅;云锦色泽光丽,灿若云霓。绣,又称刺绣,民间也叫作“绣花”,是以穿针引线的方法,将某些花纹图案缝制在织物(布料、丝绸)上。从诗经文献来看,诸如“素衣朱绣”、“衮衣绣裳”和“黻衣绣裳”等,周代在丝绸衣服上绣花已比较普遍了。这种“绣衣”的传统发展到宋代,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一是朝廷专门设立了“文绣院”,绣工巧手达到300多人,专为皇宫绣制御衣和装饰品;二是形成了以唐宋名家书画为范本的画绣。宋代之前

4、刺绣以实用为主,从宋代开始除了实用绣品之外,也有了艺术绣品。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海棠双鸟、梅竹鹦鹉和瑶台跨鹤便是南宋画绣精品。后者以松枝、楼台、祥云、山石和松树构成一个半圆形画面,上方有一位仙人骑鹤翩翩而来,楼台上有二人说笑着迎接,形成构图上的照应关系,一方印章就嵌在下半圆的左尾;人物传神,构图精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这种“画绣”技艺通过明代顾绣传承于后世。清代以降,形成了苏绣、蜀绣、粤绣和湘绣四大名绣。苏绣平齐细密,素雅柔美;蜀绣针法多样,疏朗明快;粤绣构图饱满,色彩鲜艳;湘绣丝绒结合,形神兼备。从性质上看,“绣”不是丝绸,但在古代一般常用彩丝和丝绸作为刺绣的材料,因而“绣”与丝绸就有了密

5、切的关系。由于所用材料相同(如彩丝),表现对象相同(如花纹图案),因而古人常常以“锦”与“绣”并称或者合称。“锦”与“绣”两者的工艺技术不同,前者是“织”成花纹图案,后者则是“绣”成花纹图案。所以,“锦”是锦,“绣”是绣,前者是丝绸,后者只是丝绸的装饰技艺和装饰品。但是,锦与绣有相同点,即两者工艺最复杂、色彩最丰富和图案最华丽,是最具有观赏性的丝绸。因此,锦绣是中华丝绸审美文化的精华。(选自2016年05月12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古老而伟大的发明,它包括绢、缎、绮、绫、锦等许多种类,各种丝绸虽然各有其美,但均具有薄而轻的特点。B锦即织锦,是

6、用彩色丝线织成花纹图案的丝绸,后由于织锦技艺水平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的蜀锦、宋锦和云锦三大名锦。C红地韩仁绣锦色彩斑斓,图案华丽,它是在红色地锦上,织绣着由云气纹、动物纹和吉祥语组合而成的具有汉代特征的图案的锦。D丝绸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水平的提高,它为中华民族的对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绣,是将某些花纹图案缝制在布料或丝绸上;从诗经文献来看,我国从周代开始就较普遍地存在在丝绸衣服上绣花即“绣衣”的现象。B到了宋代,朝廷专门设立了“文绣院”,并形成了以唐宋名家书画为范本的画绣;且从宋代开始,除了实用绣品之

7、处,也出现了艺术绣品。 C海棠双鸟、梅竹鹦鹉和瑶台跨鹤为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南宋画绣之精品;这些绣品人物传神,构图精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D“绣”虽非丝绸,但却与丝绸有关密切的关系;“锦”与“绣”所用材料、表现对象相同,因而古人常常以“锦”与“绣”并称或者合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织锦,无论是汉代的红地韩仁绣锦,还是南宋的海棠双鸟、梅竹鹦鹉和瑶台跨鹤,都非常具有观赏性,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B锦,以织为主,故称织锦,汉代锦绣之标志图案是云气纹;绣,以刺为主,故称刺绣,清代以降,形成了绣花朵朵、各有其美的四大名绣。C瑶台跨鹤上有松枝、楼台、祥云、山石、松树,构成上半圆

8、形画面,一位骑鹤而来的仙人,楼台上二人说笑迎接,下半圆左尾嵌有印章。D“锦”与“绣”虽工艺技术不同,但所用材料、表现对象相同;且二者工艺最复杂、色彩最丰富和图案最华丽,成为中华丝绸审美文化之精华。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邽,迁秘书郎,迁开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岁大饥,出奉米

9、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进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

10、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徙郑州。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B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C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D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11、项是A古代有身份的人成年之后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C浮图,梵(Fn)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古人称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D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叫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乞骸骨”; 移疾,犹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尧佐出使陕西时,曾揭发过宦官方保吉的罪行,

12、保吉怨恨他,捏造事情诬陷陈尧佐,尧佐因此被贬为本县主簿。B尧佐任河东路转运使时,因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他怜惜百姓,奏请朝廷不仅免除当地百姓税收,还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C祥符知县陈诂治下太严,手下的官吏逃走使县为之一空,太后大怒,要惩处陈诂,尧佐据理力争,最终使陈诂因此得以免罪。D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瓦用,尧佐进言希望没有被毁坏的能得到完整保护。7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10分)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5分)答:_ 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5分)答:_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3、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注梅道士:生平不详,应是隐居近邻。搴帷:掀开帷幕。青鸟:据汉武故事载,西王母欲见汉武帝,先有青鸟飞来,后以青鸟比喻使者。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名,这里指梅道士。流霞:仙酒名。8.首联“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9.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说明。(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了周瑜从容镇定,指挥若定的两句是“ , ”。(

14、2)雨霖铃中用动作细节描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 , ”。(3)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乙 选考题(25分)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团圆孙艳梅日上三竿,老汉醒酒了。床怎么硌得慌?一看,竟然躺在床脚的地上睡了一夜。怪了,明明记得爬到床上了的,害冷,还盖上被子。看来真醉糊涂了。老汉手脚并用,扳着床沿,使三次劲,爬上床,用脚把床头的被子挑过来,身子像刚冬眠苏醒的蛇,逐渐暖和起来。刚把身子拾掇满意,肚子咕噜噜叫了,像打雷。老汉想起来,昨晚仅仅吃了几颗花生米。他实在不愿动弹。手机又在饭桌上叫起来。老汉可以不理会肚子,可不敢不理会手机,还能有谁,准是儿女们打来的。老汉有俩儿一女,都像小鸟一样在城里筑了巢,儿子曾经带他去城里享福,他去住了一个月,福没享着,感觉受了一圈罪。人又不是鸟,住半空中,老汉整宿整宿睡不着,生死要回去。儿子只好把他送回村,送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