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雨巷检测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28381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雨巷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雨巷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雨巷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雨巷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雨巷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雨巷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雨巷检测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班 级: 姓 名: 组 别: 组长签字: 太原市五十九中学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 1 -雨巷 同步检测习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 14 题。再别康桥 徐志摩 自由,向我们来了 田间轻轻的我走了, 悲哀的 正如我轻轻的来; 种族我轻轻的招手, 我们必须战斗啊!作别西天的云彩。 九月的窗外,那河畔的金柳, 亚细亚的是夕阳中的新娘; 田野上, 波光里的艳影, 自由呵在我的心头荡漾。 从血的那边,从兄弟尸骨的那边向我们来了,像暴风雨,像海燕。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

2、格律诗”。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2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的韵。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韵。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3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

3、爱恋。A B C D4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班 级: 姓 名: 组 别: 组长签字: 太原市五十九中学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 2 -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A B C D二、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问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

4、?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三、1.对下面舒婷的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也 许 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泪水留尽土地更加肥沃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班 级: 姓 名: 组 别: 组长签字: 太原市五十九中学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 3 -也许为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它选择A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生活中不被理解的无奈和孤寂的心情。B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寂感,并回答“读者

5、”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C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D这首诗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强语势。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2)题。献给贝多芬 郑敏人们都在痛苦里哀诉唯有你在痛苦里生长在一切的冲突矛盾中从不忘将充满希望的主题灿烂导出你的热情像天边滚来的雷响你的声音像海底喷出的巨浪你的心在黑暗里也看得见善良在苦痛的洪流里永不迷失方向随着躯体的聋黯你乃像一座幽闭在硬壳里的火山在不可见的深处热流旋转于是自辽远的朦胧降临你心中神的宏亮的言语霎那间千万声音合唱圣曲(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从“痛苦” “矛盾”

6、“黑暗” “聋黯”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贝多芬身躯的残疾和内心的苦痛。B.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写人们生活的苦难和贝多芬在痛苦中奋争的信心和生活下去的勇气。C.第二节中的“善良” “永不迷失方向”是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动力和航向。D.第三节中的“旋转” “降临” “霎那间”形象地表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过程。 班 级: 姓 名: 组 别: 组长签字: 太原市五十九中学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 4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深沉隽永,而第二人称的写作方式又给读者以诚挚亲切和热情洋溢之感,全诗充满了崇敬和赞美之情。B.第一节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贝多芬对待挫折和不幸的态度,不

7、仅超脱痛苦,还能将其渗透到音乐中去,使之升华。C.第二节用“天边滚来的雷响”和“海底喷出的巨浪”两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贝多芬生命热情的巨大声势。D.第三节中“随着躯体的聋黯硬壳里的火山”一句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表现贝多芬为摆脱痛苦奋力挣扎的情形。3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三弦 沈尹默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的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A.诗中的“不能隔断”四个字把

8、三弦声的美与力推向了极至:这声浪从土墙的阻拦下“鼓荡”出来,飞到墙外老年人的心中。B.诗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优美的三弦声反衬老年人的悲苦,正是这种不和谐给本诗增添了感人的力量。C.诗歌巧思独运,三组景物依次呈现,由长街写到残院,由残院写到老年人,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 班 级: 姓 名: 组 别: 组长签字: 太原市五十九中学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 5 -D.诗的音乐美令人称道,词语叠用让人听来如闻三弦弹拨,十分和谐入耳。4对何其芳的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河我散步的伴侣,我的河,你在歌唱着什么?我这是多么无意识的话啊,但是我知道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你从我们居住的小市镇流过。我们

9、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脚。我们在沉默的群山中间听着你,像听着大地的脉搏。我爱人的歌,也爱自然的歌,我知道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A第一诗节,描写了流淌的河水,给人以隽永的回味。B第二诗节,进一步写河与“我们”的关系,更真切地更直接地抒发了对河的赞美。C结尾两行诗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对山水的热爱。D “我知道”两句诗,饱含丰富的哲理,引起人们深深的联想。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2)题。红叶 沙白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起句一个“风”字、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吹拂、树叶稀疏之状。B.轻轻的一个

10、“噢”字,便自然顺畅地引出了诗人的一番领悟。C.“绿色”常象征生命蓬蓬勃勃, “热血”则常使人想到流血牺牲,两者相去甚远,似乎不能相提并论,可诗人却独具慧眼,他从枫叶中发现了“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这就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不再是单纯的咏物写景了。D.“经霜”一词语涉双关,它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比喻诗人人生历 班 级: 姓 名: 组 别: 组长签字: 太原市五十九中学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 6 -程中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等考验。(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对“红叶”的领悟分两点:第一点是说“秋天到了” ;第二点是诗人的最新感受,即“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这

11、两点如鸟之双翼,大大升华了诗的思想境界。B.此诗写的是自然界的一个镜头,所抒发的是诗人瞬间的一种感受,所见者小,而所寓者大。C.红叶颇有古人绝句、小令般的风姿,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更难得的是诗中有迥异于前人的新发现。D.沙白写诗,很讲究精炼,其诗歌语言常节省到“字不得减”的地步。但只有在节省语言的同时充实诗的意蕴,才能打动读者。 红叶就是这样的范例。6阅读臧克家的诗老马 ,完成(1) (2)题。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九三二年四月(1)下面对诗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2、()A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B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C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 “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沉重欺压,有“扬起来”狠狠抽下的意思。D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2)对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 30 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势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D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的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守,平淡中见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