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使用方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27379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玉米使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玉米使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玉米使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玉米使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玉米使用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新玉米特性及完美使用方案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但玉米生产量不能满足需要,导致每年新玉米收获后被直接应用到生产中,配制畜禽日粮后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蛋鸡粪便稀甚至下痢、生长缓慢、死淘增加、产蛋量下降、蛋壳蛋黄颜色变浅、饲料转化率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但玉米生产量不能满足需要,导致每年新玉米收获后被直接应用到生产中,配制畜禽日粮后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蛋鸡粪便稀甚至下痢、生长缓慢、死淘增加、产蛋量下降、蛋壳蛋黄颜色变浅、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研究表明新收获玉米可以使家禽肠道菌群失调,养分消化率和吸收率下降,生产性能降低(陈朝江,2008)。而新玉米储存影响家禽的表观代谢能和消化道发育,在储存过程

2、较初期可以显著提高淀粉、CP及EE的表观代谢率(尹达菲,2014;卞晓毅,2014)。笔者遇到两个养猪场由于资金短缺,迫不及待地使用新收未干的玉米配入饲料中进行饲喂,结果引起大面积仔猪拉稀、部分大猪出现消化不良和浅黄色饲料样粪便的情况。一开始认为是发病,经测量体温未发现一例升高,怀疑是饲料的问题。 停止添加新玉米改换旧玉米作饲料,仔猪拉稀和部分大猪消化不良很快停止,猪群恢复健康。一、新玉米在饲料中应用出现不良后果有以下几种原因1、抗性淀粉的作用、抗性淀粉的特质:(1)抗性淀粉可抵抗酶的分解,在体内消化速度缓慢,使其不能完全消化而排出体外;(2)抗性淀粉类似于可溶性食用纤维的功能,刺激肠道蠕动,

3、减少饲料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引起软粪便甚至拉稀;(3)抗性淀粉还可以影响其他养分的吸收,这是因为抗性淀粉分子结构大。对正常淀粉有物理包埋作用和屏障作用,不能被淀粉酶接近淀粉,因此,影响其正常消化;(4)抗性淀粉以颗粒的形式存在,其含量和玉米的收割期和品种有关系,其抗酶解的原因是具有致密的结构和部分结晶结构;(5)抗性淀粉由于消化难,还造成肠道pH值的改变,原因是饲料能量降低,蛋白质相对增高,当能量不足时,机体会将蛋白质分解作为能量来使用,而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有毒的尿 酸盐,尿酸盐不仅降低了猪只体内的pH值。还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因而增加了感染疾病的风险。、研究结果发现:新玉米的抗性淀粉含量

4、高,随着时间的增加,含量下降。如下图所示:、抗性淀粉分为三个类型,新玉米中抗性淀粉含量高是哪类或哪几类抗性淀粉含量高?根据此类试剂盒的检测过程,可以排除RS3型抗性淀粉,因而推测新玉米种抗性淀粉含量高的原因是:RS1型和RS2型抗性淀粉较高。RS1型抗性淀粉:是指由于研磨、粉碎的玉米原料中大量存在的依然完整的胚乳细胞,表面还没有暴露就通过小肠进入后肠。RS2型,则多为抗性淀粉颗粒:淀粉颗粒由许多环层构成,环层内是呈放射状排列的微晶束。微晶束内,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分子的侧边相互平行排列,相邻羟基通过氢键结合。淀粉具有一种局部结晶的网状结构,其中起骨架作用的是巨大的支链淀粉分子。下图为淀粉颗粒模型

5、:2、NSP的作用、研究发现,新玉米提取液黏度、戊糖含量均较高。如下表所示:在储存过程中,3个品种的玉米籽粒中总戊聚糖含量变化规律相似,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0.5个月的储存过程中表现为上升趋势,在0.52个月表现为下降趋势,在整个储存过程中表现为下降趋势。但是,硬粒型玉米的总戊聚糖含量较中间型玉米和马齿型玉米少,在储存2个月时与最初的值差异不大。在储存过程中,3个品种的玉米籽粒中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变化规律相似,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其中中间型玉米 在储存1个月时表现出了稳定的趋势,马齿型玉米和硬粒型玉米在1.5个月时表现出了稳定的趋势。各玉米品种籽粒的提取液黏度的动态变化基本规律是一致的,

6、在储存期间,均表现为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01个月期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在12个月期间较为稳定。在整个动态变化过程中,3个品种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中间型玉米在储存0.5个月时较马齿型玉米和硬粒型玉米先表现出了稳定的趋势。3、水分含量较高华北地区新收获的玉米水分一般为15%-20%,东北及内蒙地区新玉米水分一般为20%-30%。用于饲料中降低饲料中能量比例,而蛋白质比例升高,打破了日粮中各营养素间的平衡关系,胃蛋白酶不能满足突然提高蛋白质的消化,造成消化不良和营养性腹泻。另外,仔猪消化系统还不完善,饲料成分的改变会产生应激反应,降低抵抗力,甚至诱发其它疾病。4、新玉米容重与代谢能值玉

7、米容重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容重与水分有关。水分13.0%一14.9%区段容重随着水分的升高而升高;在水分14.9%16.9%变化较小;在水分16.9%一18.9%区段。容重随着水分的升高而降低;19.0%-21.9%区段,容重处于最高层面。晾晒降水对容重的影响较小,只对临界容重玉米起作用。采用烘干降水对玉米容重影响较大,容重随着水分的下降而降低。新玉米由于水分较高,代谢能值较低,使用过程中会导致采食量增加,特别是产蛋鸡表现尤为明显。然而采食量的增加并没有提高生产性能,反而随之出现产蛋率的下降问题,这是由于新玉米代谢能值低造成的。5、新玉米霉变问题多数养殖户认为玉米霉变只发生在玉米贮存

8、过程中,但实际上玉米霉菌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谷物在采收前后约25%已受到霉菌的污染,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固然是个办法,但关键还是要高度重视霉菌污染的问题,把生霉粒控制在1%范围内。另外高水分的玉米存放时也容易引起发霉变质,因此最好将玉米的水分控制在14%以内。二、新玉米在饲料中使用方法1、平衡营养:如果新玉米水分14%-16%,为了平衡日粮中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新玉米添加比例=标准水分玉米在配合料中的添加比例(1-14%)(1实际水分含量%)100%,此方法只能从理论上解决营养平衡的问题,抗性淀粉的影响无法消除,所以需要配合酶制剂发挥作用。针对新玉米中抗性淀粉含量较高,酶制剂需加入高酶活的针对

9、新玉米淀粉特性的淀粉酶;兼顾考虑畜禽对SNSP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在嗉囊(胃)、空肠和回肠,对INSP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在嗉囊、肌胃(胃)和回肠,而嗉囊和肌胃pH很低,选取的木聚糖酶具有一定的耐酸性;而考虑淀粉颗粒外周包裹着蛋白质基质,阻碍淀粉的消化,以及淀粉含有淀粉-脂肪复合物,增加了淀粉的疏水性,降低了淀粉的膨胀能力和接触淀粉酶的机会,影响淀粉的消化,复合酶中应适当添加蛋白酶与脂肪酶,进而提高淀粉的消化。2、混合使用:将陈玉米与部分新玉米混合使用,逐渐增加新玉米的添加比例,过渡半个月以上,以减少抗性淀粉的影响。新玉米配的饲料水分较高,不宜久存,最好随配随喂。3、筛选风选:新玉米过筛与过风,可以有效减少破碎粒及杂质在玉米中的含量,从而减少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适口性也可以得到改善。4、适度陈化:新玉米需要入库储存4-5周,经过后熟化以后再使用。5、减少用量:寻求玉米替代产品如小麦及其副产品,减少此阶段玉米的用量。三、用酶制剂方案溢多酶A-F811产品功效:1、溢多酶A-F811 中的淀粉酶,可有效降解新玉米种的抗性淀粉,提高淀粉消化利用率,从而提高新玉米的消化能值。2、溢多酶A-F811中的木聚糖酶及其他非淀粉多糖酶,能有效降解的植物性原料中的非淀粉多糖,破坏植物细胞壁,释放由其包裹、结合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3、使用新玉米的日粮中,建议添加量300克/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